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南洋外交,孔子學院

  往年十二月,衙署多封印,只留三五官員值守。【,無錯章節閱讀】可建文九年的十二月,京師衙署均沒有封印,各部院官員全員值守,一如往日。

  無他,朝廷大外交絕非是建文皇帝一個人的外交,而是大明官員、商人、百姓的外交。

  禮部官員可以向各國使臣介紹大明的禮儀、衣裳、規制與祭祀,可以引導使臣帶隊參觀國子監,了解大明的文教、先進技術。

  工部官員可以向各國使臣展示製造工藝,魯班鎖更是成為了一種國禮,送給了各國使臣,雕刻技藝、鍛造技藝、鑄造技藝等,也開放給了眾人觀覽。

  兵部官員負責講解大明的征戰歷史,說清楚來龍去脈,比如琉球三國為啥沒了,帖木兒為啥會失敗,渤泥島為啥會成為大明的地盤,這樣做對各國的好處是什麼,威脅,不,不存在,大家都是一家人,大明在南洋八九年了,欺負過你們沒,沒有吧。

  各國使臣還向吏部取經,吸取大明先進的考核機制,了解國家官員治理、地方監察的制度,回去之後也好打造一套體系,強化國王對國內的控制。

  刑部大牢也迎接了一批使臣,想要看看大明的律法,甚至有幾個大膽去了一趟地牢,觀察學習了下大明的刑具,還打算進口一些枷鎖鐐銬,老家總用繩子也不是個事。

  令人意外的是,戶部竟然是南洋諸國最青睞的地方,幾位國王扎堆在戶部,命令隨行官員學習大明戶部的運作。

  受大明遠航貿易拉動,南洋諸國受益巨大,在海利驅動下,自然而然加入到了貿易之中。但如何讓海利最大化,如何管理航海貿易,如何徵收商稅,這些對於落後的南洋諸國而言,沒有完整的制度。

  學習制度,做好商貿管理,成為了南洋諸國必須考慮的事。

  夏元吉不失時機地勸說南洋諸位國王與王子,應選擇適合大船停泊之地,開設港口,打造倉庫,集中管理,減少走私,順帶還將大明需要的各類貨物清單拿了出來,各位回家刨刨地,轉轉山,看看有什麼好東西,大明商人青睞啊。

  什麼,沒力量打造大型港口,這沒關係,大明可以幫你們修,倒日後這港口的稅收裡面,大明可是要占百分之二十,這不過分吧?

  我們出人、出材料,出技術,你們白得一座大港口,事成之後,大明享受一點飄紅利,合情合理,雙贏啊。

  面對這種從未有過的合作方式,占城國王占巴的賴當即答應下來,與大明戶部、工部、水師都督府簽署了《大明與占城開發商貿港口》的文書。

  文書中規定,港口所有權歸屬所在國家王室,為商貿性質,大明水師在沒有得到允許之下,不進駐港口。

  這一條的存在,讓占城國王高度讚賞大明,也抵消了許多國王的顧慮。

  占城是商貿港口開發的絕佳之地,畢竟南下與北往,多需要經過占城國外海。而其他南洋諸國,都有出海口,卻苦於沒多大的港口,以致於許多商人抵達之後,大船無法靠岸,只能依靠擺渡船上下運輸貨物,耽誤時間也耗了人力。

  渤泥國王艾哈邁德沒有猶豫,緊隨占城國簽署了《大明與渤泥開發商貿港口》的文書。渤泥國現在就剩下一個小不點了,大部分地方都是明朝南洋水師的地盤了,如果不抓緊時間弄一座港口,一旦南洋水師開放了自己的軍港作為民用,那渤泥國就徹底沒有外來商人了。

  滿者伯夷國王維卡拉瑪瓦哈納很是高興,一連簽下了三座港口,這個貪婪的傢伙甚至想要打造更多港口,但大明考慮太多了成本收回來太難,以人手、材料有限婉拒了。

  通過一連串的開發文書,大明基建開始深入南洋。而這些港口的未來收益與航海貿易的利潤,將成為支撐大明水師的重要財政來源,保證大明水師始終有一筆穩健的財政,可以維持龐大的規模與持續的發展。

  面對誘人的條件,朝……鮮國王李芳遠也參與進來,簽下了兩座港口。

  帖木兒國、瓦剌等使臣看著這一幕幕,對大明的影響力感覺到一陣陣害怕,大明如同一個老大哥,這些南洋諸國就是小弟弟,跟著老大哥過日子,團結的樣子,幾乎讓他們以為是一家人。

  最令人震驚的是,為了迎合大明,做好商貿,南洋諸國國王、王子,紛紛請求大明放開國子監的名額,讓各國可以派遣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國子監修習課業,掌握更先進的知識。

  陳性善與胡濙等人商議之後,報請內閣複議,最終經朱允炆批准,國子監允許南洋諸國人才進入,條件是通曉漢話,會書寫漢字。

  若語言不通,文字不明,可暫入私塾、社學、書院等先修習兩年,通過國子監基礎考核之後再入國子監進修。

  朝……鮮國王李芳遠聽聞之後,頓時笑開了花,大筆一揮,決定派遣三百青年才俊進入國子監修習課業。

  無他,朝……鮮是華夏文化圈,主要使用的是華夏語言,國內科舉照搬中原,典籍都是漢字寫的,官方正統文字就是漢字,民間語言尚未形成書面語言。

  李芳遠看清楚了,國子監是大明人才搖籃,自己也得安排一些人住在搖籃里,說不得未來也能掌握一些先進的技術,拉進與大明的差距。

  看著嘚瑟的李芳遠,南洋諸國心裡滿不是滋味,尤其是聽說蒸汽機船就誕生在國子監匠學院時,一個個很不淡定。

  占城國王占巴的賴咬了咬牙,希望可以聘請一些先生至占城國開設學堂,幫助占城國王室、貴族了解漢文化。

  楊士奇、胡濙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幾乎被震驚了。

  朱允炆得到消息後,不由地哼唱起:「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扁擔寬,板凳長,扁擔想綁在板凳上……」

  馬恩慧聽聞之後,不由有些好奇,皇上什麼時候對繞口令感興趣了。靠近了一聽,後面竟然還有調,什麼「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國家強大,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軟文化的輸出,更是影響深遠。

  朱允炆立即傳楊士奇、胡濙、陳性善等人入殿,商議文教傳播。

  胡濙進言:「皇上,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南洋諸國尚佛,如今王室青睞大明文化,渴望加入華夏禮儀,朝廷應給予恩准。」

  陳性善也清楚背後的巨大影響,附議胡濙:「一旦南洋諸國王室受教漢文化,他日改國內教育,興盛華夏文教也未嘗不可期。讓文教輻射南洋,有利宗藩穩固,可成天下一家。」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

  楊士奇肅然道:「南洋諸國王室與貴族,見識到了大明的強大,他們希望追隨大明,渴望加入大明文化圈。臣以為,應藉此機會,讓華夏禮儀、教化典籍走向南洋,對凝聚宗藩,強化大明宗主國地位極是有利,對穩固南洋也極有幫助。」

  朱允炆擺了擺手,笑著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可你們還沒有說到關鍵處。在朕看來,讓漢文化走向南洋,是一種軟實力,是武力征服之外的另一種征服。一旦南洋接受了漢文化,就會形成一種屏障,可以抵抗、抵消其他文化的進入。」

  「軟實力?」

  楊士奇等人眯著眼,並不太清楚這個詞彙的意思。

  朱允炆沒有解釋,不打算放棄這個絕佳的機會,看向胡濙:「李……志剛如今去了北平,督造北平國子監。你是國子監司業,對推漢文化於南洋可有方略?」

  胡濙心思急轉,連忙說:「據目前國王所請,他們希望聘請先生至王宮,教導王子、貴族子弟。」

  朱允炆搖頭說:「這種方式過於局限,朕以為可以大膽一些,直接在南洋設置學院,就命名為孔子學院,招攬南洋學子,著漢家衣裳,習漢家禮儀,通過考核,便可送國子監進修。」

  「設孔子學院?」

  楊士奇眼神發亮。

  孔夫子的招牌自然是比任何人都好用的,以前的安南現在的交趾,朝……鮮,都是奉孔子為師的,現在南洋諸國想要學習漢文化,打造孔子學院是合適的。

  陳性善有些擔憂:「皇上,直接設置孔子學院,恐怕會引起南洋諸國顧慮。」

  胡濙連連點頭,贊同陳性善的觀點,文化教化這些事,需要慢慢來,太過猛烈了未必好。

  朱允炆笑著說:「在舊港、在渤泥島、在交趾設置孔子學院,他們有什麼好顧慮的。想派遣子弟來學習,那就派,不想派,那就不派。不過在朕看來,他們是不會拒絕的,他們想要變得強大,不落後太多,就不能不了解大明,不能不派人來大明進修。」

  楊士奇拍手讚嘆,沒錯啊,舊港、渤泥、交趾這三個地方,可謂是輻射了整個南洋,這些藩屬國直接派學生到大明修習基礎,還不如加入家門口的孔子學院……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