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校對閒草集

  這時候閒草集已是請李贄點校完,寄回書院了。

  下面書籍還需校訂,修訂,排版,刊文,林垠畢竟上了年紀,精力不濟,沒辦法顧全這麼多事,但直接交給書院的繕寫刻書,林垠又不放心,認為他們才識不足,生怕出了什麼紕漏。

  於是林垠仔細考慮後,決定在上舍弟子裡選一名來幫自己完成校訂之事。

  林垠在學堂上說了此事後,堂下眾弟子們都是默然不語。

  林垠道:「我知道你們,馬上要院試了,但閒草集中,也有你們自己的文章,說來也是替自己辦事,可有人願意的?」

  林垠這麼說,眾弟子們無一人說話。

  眾弟子們都是低下頭,林泉見林垠目光掃道他,連忙道:「山長,我等讀書還來不及,哪裡有空校訂文章呢?」

  林垠看了林泉搖了搖頭道:「你年紀最幼,此事也輪不到你。」

  林垠看向葉向高,陳應龍等弟子,他們也是沒有回應。

  林垠不免有幾分失望,待轉頭看向林延潮時,但見林延潮猶豫了一下,卻站起身來道:「山長,弟子願意為山長分擔此事。」

  林垠不由大喜道:「延潮你能主動請纓,老夫是十分欣慰,而你的才學足夠勝任此事,交給你辦我也就放心了。」

  林延潮道:「多謝山長誇讚,若弟子力有未逮之處,也會向山長請教。」

  見林延潮答允下來,眾弟子們也是鬆了口氣。林泉私下揣測,林延潮已是保送院試過關了。故而對院試成績好壞已是無所謂,故而才承當此事。

  向林垠請校訂文章後,林延潮即進入了書院的藏書樓,開始了工作。

  正所謂書院三大事,一講學。二供祀,三藏書。

  濂江書院的藏書樓,雖數遭戰火,水侵等災,但歷代書院山長,一直捨得花錢。購書藏書,而不少官吏商人為了弟子進入濂江書院讀書,也是一次性購書不少,贈給濂江書院。

  故而藏書樓內,藏書萬卷。那可不是吹的。藏書樓里除了買來的印本之外,還保存了不少珍貴的善本,手抄本,

  拓印本,這都是珍貴的古籍,平日裡書院弟子都是借閱不到的。

  當然書院的藏書樓,除了藏書外,還兼刻書之用。這是重藏也重用。否則與買回書來就束之高閣的私家藏書樓,沒有區別了,何來書院之說。

  林延潮走入藏書樓。69🅂🄷🅄🅇.🄲🄾🄼告之自己是山長請來校書的。藏書樓里本就有繕寫,刻書各一人,管書二人。

  繕寫就是負責抄錄書籍,刻書專司印刷刊印,管書日常管理圖書。

  他們聽聞林延潮負責校訂閒草集之事後,都是詫異。他們沒料到山長竟會將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一個弟子來照辦。

  先是繕寫道:「書坊那催促得很緊,你可來得及嗎?誤了事。山長責怪下來,你擔當得起嗎?」

  林延潮道:「只要你們照我說得去做。一個月內可以無憂。」

  然後刻書疑慮地問道:「校勘的精粗,版式的規制,墨色的好壞,字體大小,你可略知一二?」

  林延潮笑著道:「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我平日讀書買書無數,對這些也是懂的。」

  最後管書道:「你要校書,難免查看古籍,藏書樓內任何古籍善本。這些古籍善本放到書樓里,你都可以拿去看,唯一一點,就是藏書樓里有書不出樓的規矩。若是你要吃喝拉撒,出樓一步,要給我搜查,以防止不小心帶走。我這麼說,你不要見怪啊,這都是山長定下的規矩。」

  林延潮聽了規矩後,猶豫了一會道:「這樣啊」

  幾人都是相視一笑道:「是啊,不然你就在書樓外好了,其他事交給我們辦就好了,不必事事盯著。」

  眾人的是一個心思,眼下明顯是山長不放心,讓這個學生來監督他們辦事。監督也沒什麼的,只是隨時有一雙眼睛盯著,著實令人不舒服,所以還是趕走為好。

  林延潮卻道:「你們等我一會。」

  說著林延潮就走了,幾人都不知這弟子搞什麼名堂,不是被恐嚇一下就打退堂鼓了吧。

  不久但見林延潮提著大包小包回來了。

  「你這是作什麼?」三人都是奇怪問道。

  林延潮笑了笑道:「當然是住進書樓裡面拉,書院有說書不出樓,但沒說人不住樓吧我以後就在書樓里安營紮寨了。」

  眾人聽了都是露出我服了這個表情。

  「對了,我現在要吃喝拉撒都在書樓里,我已是告訴廚房將飯菜直接送來了,只是出恭馬桶,要麻煩幾位大哥幫我倒了,別見怪哈」

  「好,你狠……你很勤快,山長看來是選對人了。」幾人都是哭喪著臉道。

  管書他們都是拿林延潮沒辦法了,人家都到這份上了,你還能有什麼好說,被監督也就被監督吧。

  對於林延潮而言,校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代就有校書郎的官員,專門為皇家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校書又分內校,外校。內校是據原書上下文義校訂,外校則參考其他典籍對比校訂。

  校訂的事, w.kanh.co 並不太難,大部分林垠,林燎都已是作了。林延潮只要負責最後的排版,勘定就是,還要加注些音韻,疏引就好了,校訂完一篇就給繕寫抄錄,繕寫抄錄後,由刻書拿出書坊里印製。

  書坊里底本弄好後,最後林延潮還要過手再看一遍,才能最終拍板。

  這些事情其實並不難,但林延潮作得卻極為認真,為了查一詞古意,林延潮翻了好幾本古籍,認真比對之後,這才肯寫在書頁的注釋上。

  這考據訓詁的功夫,最拿手的就是漢儒了,到了清朝就演變為樸學,其精髓就是每一字必求其義,到了現代有的專家能將一個字考據訓詁寫上一篇十幾萬字的論文。

  對於陽明信徒的林延潮來說,這種治學其實很沒必要,按照經義上一個字一個字去摳古意如何,實在違背了讀書人經世致用的本意。讀書依著九淵說的,按照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去做就可以了。

  不過要成為貫通六經的大儒,卻要從我注六經,六經注我反著來。未完待續

  ...  () <!--flag0bo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