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登陸對馬島

  第174章 登陸對馬島

  「子貞將軍,你這個軍官團在這裡,也是擔負著重大幹系的。眼下還不好說,如果以後要對倭國用兵,你就是全軍先鋒了。就算不對倭國用兵,控制住朝鮮,也能拱衛遼東,現在遼東局勢可是不容樂觀。本來就是三面受敵,現在敵情又是複雜多變,一旦遼東有了什麼閃失,後果就不可預料了。」張曉說道。

  「張先生,這軍官團是你提議的,眼下形勢有變,張先生你不妨說的再明白些。」李如柏說道。

  「子貞將軍,其實講白了,無非是駐軍朝鮮給個名義。當然,也是要幫忙訓練的,至少要把朝鮮軍隊整的有模有樣,至少能守住城池。其實朝鮮這次跟倭國打雖然打的特別差,但是至少還是有一樣是可圈可點的,就是他們的火銃手還是不錯的,所以重點還是操練他們的火銃手。當然,操練也要留著一手,騎兵操練還有炮兵操練可不要隨便教一些東西出去。」

  「李某明白了。不過這駐軍朝鮮,又該和朝鮮君臣如何相處?」

  「是這樣,如果能和朝鮮軍民搞好關係,那就搞好一些。如果不想跟朝鮮人打交道,那就是謹守營寨,不要隨意插手朝鮮事務,保持一種神秘感。只要朝鮮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動亂都不要管,甚至如果朝鮮國內發生政變,只要朝廷沒有旨意,只要朝鮮的新君沒有要脫離大明掌控的意思,也不要輕舉妄動。當然,如果是倭國,或者佛郎機國策動什麼陰謀,或者是朝鮮哪一方勢力想要脫離大明的掌控,那就不用猶豫,重拳出擊,把該殺的人都殺掉。」

  「沒想到張先生文質彬彬,出的計策端的是冷血無情。」

  「沒有辦法,要是沒有強硬手段,那就要死更多的人,還不能平息事端。」張曉解釋說。

  「如果是要長久駐紮於此的話,眼下這個軍營就要重新搭建了。」

  「不,不只是要扎軍營,甚至還要築一座堅城,或者說要塞。等下一次柳成龍來,我也要跟他討價還價一番。」

  「張先生你這麼一說,李某就放心了。」

  翌日,柳成龍也來造訪軍營。

  「柳相,也辛苦你來回奔波了。汝諧將軍應該把意思都傳達到了吧,貴國國王是否贊同這聯合巡航行動?」張曉問道。

  「大明願意護衛朝鮮,朝鮮上下自然是十分感激。這聯合行動,王上自然是非常贊成,也是非常感謝。」

  「倭國已經敗退,還賊心不死,行暗殺手段,如果大明不做出一番表率,那豈不是讓倭國小覷了天朝。」

  「大明的戰船是要開到哪裡去呢,只是開到對馬島,到倭國的九州島邊上轉上一圈嗎?」

  「目前計劃是這樣的,不過到時候大明水師應該還要在九州島登陸,因為要把使者送上岸去,到時候就希望倭國乖乖配合了。我可以和柳相你直說,目前朝廷是沒有對倭國大舉動武的打算的。如果朝鮮有這個打算的話,我個人意見就是希望貴國量力而行。」

  「張欽差請放心,朝鮮雖然上上下下皆對倭國深惡痛絕,但是大明要怎麼吩咐,朝鮮都一定照辦,不會隨意生事。」

  「如此甚好,我還想和柳相商議一事。眼下我大明的軍官團要入駐,這營寨不宜長久居住,又不好進城擾民,所以想在漢城旁邊另築一個小城屯兵,這邊你看看哪一塊地比較合適一些。到時候楊經略也要在朝鮮長久辦公,也希望朝鮮這邊安排一處宅屋,作為大明朝鮮經略的辦公之所。」

  「張欽差,我國剛剛遭受兵災,如今百姓疲敝,要是這時候興徭役,怕是要引起民心不安。」

  「無妨,也不是要蓋多大的城,城牆也不必建很高,貴國還是先幫忙選選地方吧,貴國百姓要是幫忙築城,每日的飯食還是能管飽的,到時候我方的將士也會參與築城,工期不會很長,不會因為這次築城誤了農時。」張曉解釋說。

  「既然如此,那就容柳某稟報王上,再向伱答覆。張欽差如今無恙吧?」

  「沒事,區區刺客,張某也沒有受什麼傷,有什麼打緊的。」

  「張欽差,我這裡還有一事,想著先和你說一下看看是否妥當。」柳成龍糾結了好一會兒,才開了口。

  「哦?還有什麼事?」張曉問道。

  「是這樣的,眼下駐防我國的大明士兵,有一些士兵和我國的女子有了夫妻之實……」

  「這是軍法要管的事情啊,柳相你應該去問統兵的幾位將軍,難不成是這幾位將軍袒護士卒?」

  「不是,柳某不是這個意思。眼下倭國經此一仗,青壯男丁傷亡頗多。大明士兵既然與我國女子有了夫妻之實,就想問問大明這邊能不能允許這些士卒就這樣留在朝鮮算了。」

  「這樣吧,柳相你大致統計一下,這些士卒有多少人,我也去問問幾位將軍,如果貴國真的有這個請求,張某自然要向陛下呈報此事,只是這些士卒要是留在朝鮮,那就要變成朝鮮之民了。朝廷那邊會如何反饋,我也不知道。」張曉說道。

  中朝兩國水師聯合出動了,張曉也跟著上了船,畢竟眼見為實,張曉也想看看這對馬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倭國是怎麼樣把十幾萬的大軍順順噹噹渡過了茫茫大海。

  風浪侵襲,船隻也有些顛簸,不過總算有驚無險,所有船隻都平安抵達了對馬島。

  「張欽差,此處名為小茂田,當年蒙元伐日,攻打對馬島,就是從這裡登陸。」李舜臣指著一片海灘說道。

  「汝諧將軍倒是知道不少典故。」張曉感慨道。

  「自從倭國入寇朝鮮,我也翻閱了不少典籍,特別是有關蒙元伐日的史料,我更是特別認真看了。這對馬島確實是如同鎖鑰一般,還真是多謝大明的水師幫忙攻下對馬島,又把對馬島讓給了朝鮮管轄。」

  「對馬島確實位置重要,不過畢竟也是孤島一座,這島上山高林密,雖然便於防守,但是想要駐紮更多的人就不太容易了。所以這對馬島最多也就是一個前哨,關鍵還是水師的作用。要是朝鮮的水師沒有敗的那麼慘,倭國也不會能如此輕易長驅直入。貴國要想守住這對馬島,關鍵不是在這島上,而是在慶尚道、全羅道的水師,所以可以說朝鮮的安危,就系在汝諧將軍你的頭上了,畢竟現在朝鮮水師主力都是你在統領著。」

  「是啊,所以李某自從壬辰倭亂以來,一直是夜不能寐,就算打贏了倭國,也是難以睡個安穩覺。朝鮮國的宗廟社稷幾乎毀滅,李某雖然奮力阻擋倭國水師,卻也是收效甚微,連犬子都不幸戰死沙場。要不是大明派大軍來援,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當時我從早到晚都在想,要是朝鮮國真的亡了,自己又該如何是好。」李舜臣感慨道。

  「是啊,其實汝諧將軍你想一想,如果倭國沒有大舉登陸,就是靠著他們的水師大舉劫掠,朝鮮也是要傷亡慘重的。當年大明沿海也是遭受了倭寇侵擾,特別是浙江、福建兩省,不知道多少村鎮遭了倭人的毒手。如今朝鮮防禦的也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陸上,一個是海上,陸上現在無非就是要防著女真部落入侵,海上的話就不好說了,敵人可以是各種各樣的,這都不好講,現在是佛郎機國,以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國家,比如英國,比如法國,又比如荷蘭國。如今歐洲列強爭雄,但是他們都是想著往海外擴張,以後海上只會是越來越熱鬧,如果不重視水師,故步自封,後面可是要吃大虧的。」

  「張先生,你是我見過的大明官員裡面,對水師最為重視的官員,說一句不恭敬的話,就連統領水師的陳將軍,怕也沒有像你這樣重視水師。」

  「其實還是有原因的,畢竟現在大明最危險的敵人是在陸地上的,來自於北部邊疆的遊牧和漁獵部落,海上雖然之前也有佛郎機人的襲擾,但是比起草原和森林裡的敵人,佛郎機人的幾條船只能算是小打小鬧。其實大明從建國以來還是非常重視水師的,太祖皇帝的時候靠著鄱陽湖之戰奠定了帝業,成祖皇帝的時候更是七下西洋,南洋諸國都乖乖臣服於大明。只是後面瓦剌部和韃靼部重新在草原崛起,朝廷就沒有多餘精力維繫在南洋的勢力,所以才讓歐洲諸國乘虛而入。我實在南洋長大的,對於西夷諸國的一些情況還算了解,其實西夷諸國在南洋這邊的力量並沒有多強,都是靠著欺騙、偷襲的手段才占下了幾塊殖民地,如今倒是在南洋作威作福起來了。」

  「我聽說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坐的可是寶船,如今在陳將軍那裡也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巨大的寶船了。真是可惜了。」

  「汝諧將軍,其實這船也不是造的越大越好。前些年在歐洲那邊,佛郎機國與英國打了海戰,佛郎機國的水師號稱無敵艦隊,船隻普遍都比英國的大,卻被英國打的幾乎全軍覆沒,就是因為船上的火炮不如英國,船隻也不如英國的靈巧,所以海戰的時候吃了大虧。陳將軍的艦隊雖然看起來沒有特別大的戰艦,但是打倭國還是綽綽有餘,就是因為大明戰船上的武器比倭國高明太多。當然這都是李將軍你親眼所見,張某就不必多說再多了。」

  「是的,倭國但是戰船雖多,碰上了大明的水師,那也是不堪一擊。要不是陳將軍的水師來援,我都不敢想倭國還要賴在朝鮮國多久。」

  「倭國確實是死纏爛打,所以朝鮮也需要加強武備,防止倭國捲土重來。」

  「張欽差,李某也還有一事要問,為何大明一定要想著把濟州島割還回去。這是信不過我國嗎?還是這是對我國的懲罰?」

  「李將軍多慮了,朝鮮與倭國作戰,那也是屢敗屢戰,貴國國君也是主動推到大明境內請求大明出兵,這個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濟州島處在大明、朝鮮、倭國三國海上的交界處,大明想直接管著這座島,也是為了控衛這一片海域,防止海上的敵人侵擾朝鮮國,也防止海上的敵人北上襲擾京城,實在是有大用處,並不是貪圖朝鮮的土地。」

  「話雖如此,還是請張欽差慎重考慮,畢竟怎麼樣也是我國割地,李某心裏面實在是有些難以接受。」

  「濟州島的事情還會再行商議的,只是這對馬島還是要牢牢守住才好。倭國水師只需要短短數個時辰,就可以從九州島橫渡到這對馬島,一旦對馬島又被倭國奪了回去,朝鮮沿海的地方又要遭殃了。」

  「還請張欽差放心,對馬島上駐紮的都是我國的精銳部隊,一定可以牢牢守住此島。」

  和李舜臣溝通完畢,張曉又把目光投向了即將出使倭國的使臣沈惟敬。

  「沈游擊,此次出使倭國,你可要多加小心了,畢竟倭國現在還是處在內戰,可千萬不要不明不白就死在了倭國哪個諸侯手中。」張曉說道。

  「沈某此前誤信倭人之言,險些貽誤軍機,還是靠著張詹事你的求情,沈某才僥倖活了下來。張詹事你的吩咐,沈某一定辦到。不就是出使倭國嘛,大不了就被倭國人拿去烹了,或者是被當犯人扣押了,僅此而已,沈某沒有什麼好怕的。」沈惟敬說道。

  「沈游擊,這次你是作為大明的使臣前往倭國,不管怎麼樣,你手上拿著的是陛下給的符節,你要是能辦成差事平安回來,不僅之前的過錯一筆勾銷,朝廷也是要重重有賞的。你這次去倭國,主要還是為了探查倭國的情況,特別是倭國的軍情,你要探查清楚倭國東西兩方目前怎麼樣了,有沒有再接著打仗。多餘的話說了也無益,就是希望沈游擊能夠靈活應變,當年太祖皇帝派到倭國的使者,就被倭國的護良親王謀害了。現在倭國亂成一片,你要找到那個能說話的、說話算數的人,再去跟他說話。」張曉叮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