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改任鴻臚寺少卿

  第144章 改任鴻臚寺少卿

  慈寧宮裡。👻💥  🐼🐠皇帝正在恭恭敬敬給太后請安。

  「母后,您的誕辰正在籌辦,您到時候就等著安靜享福就好。」

  「是啊,前些日子倭國平秀吉入寇朝鮮,可是擾得京城不寧,後面平秀吉被打退了吧。」

  「母后請放心,朕派遣的大軍已經在李如松的統領之下,把倭國大軍趕跑了。如今平秀吉國內烽火四起,各路諸侯都起來反對他,倭國再也成不了威脅了。」

  「這個倭國,從太祖皇帝那會兒就不恭順不老實,如今教訓一頓,也總算知道一些禮數了。朝廷這幾年邊疆不安寧,老身也不知道國庫緊張,就不要太過鋪張浪費了。不過老身怎麼聽說鄭妃胡亂印書,把事情搞到前朝那裡去了?」

  「母后,這都是小事情,朕會辦好的。鄭氏也是想著給母后您送禮,也是出於一片好心,請母后不要怪罪她。」

  「你對她倒是偏心。」太后搖了搖頭。

  「母后,這件事您就不要操心了。」

  「母后知道,只是兒啊,你雖然貴為天子,皇明祖訓那也是要遵守的,千萬不能給天下萬民議論皇家的不是。」

  「朕知道了。」皇帝無奈應承下來。

  皇帝剛和群臣理論了一番,在母后那邊又是被說教一番。但是百善孝為先,皇帝更是如此,皇帝只是無可奈何回了自己的宮裡。

  只是剛剛坐下來休息,皇帝腦中又回想起和張曉的對話。

  「張曉,我看你是《三國演義》看多了,不要給朕出什麼上中下三策,」

  「微臣知罪。」

  「行了行了,你好好想對策,不要提立國本的事情,就說有什麼可以應付眼下局面的辦法。」

  「此乃國之大事,陛下還是參照史書所載,還有本朝故事,當然外國故事陛下也想參照的話那也行。至於如何應付眼前,陛下可以辦一些事情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做一些舉動表明如今宮裡還是長幼有序,尊卑分明,和和睦睦。如此,議論也許會少一些。」

  「參照哪個外國的故事?」

  「臣失言。」

  ……

  皇帝左思右想,乾脆把《漢書》全套找了出來,直奔外戚傳而去。

  此時的文淵閣內,內閣諸臣正在議事。

  「我親自去面見陛下,不過陛下顯然是不想讓我繼續討論此事,就直說這個《閨範圖說》印的不多,流傳不廣,朝廷把書收回來就是。這本書顯而易見,肯定是鄭貴妃編修的。但是如今陛下已經明言此事,我等也不好窮追不捨。萬一陛下發火了,說我們離間皇家骨肉親情,我們誰都承擔不起這個罪責。」內閣首輔王家屏說道。

  「既然這是陛下的意思,我等當然只能照辦。比較麻煩的是,我們現在不知道這本《閨範圖說》能夠印出來,是不是陛下的意思。如果這是陛下默許甚至是點頭授意的話,那皇長子殿下那邊的地位就危險了。如果陛下真的要違背禮法,違背《皇明祖訓》,那麼我們作為諸臣之首,就不得不拼死一諫了。」王錫爵嘆道。

  「汝邁,這本《閨範圖說》是你先奏明陛下的,陛下當時有說什麼嗎?」王家屏向趙志皋問道。

  「陛下當時拿到書以後,就說會親自處理此事,讓我先不用管了。恐怕當時陛下就想著大事化小了。」趙志皋說道。

  王家屏聽完此話,也只好嘆息一聲。

  就在此時,一位太監匆匆而至。

  「諸位閣老,這是陛下的最新旨意,請諸位閣老儘速辦理。」

  王家屏親自接過皇帝的旨意,看了一下,頓時神情有些奇怪。

  「陛下要我們內閣辦什麼旨?」王錫爵看首輔看完沒有作聲,就好奇問道。

  「元馭,你看看吧。我現在也不知道陛下是什麼意思了。」王家屏一邊說著一邊把陛下的旨意遞給了王錫爵。

  「免去張曉所有職位,包括御書房行走,改任鴻臚寺少卿?張曉這是得罪陛下了?也不對啊,鴻臚寺少卿雖然是從五品,那也是清貴職位啊。」王錫爵接過來一看,也有些愣住了。

  「次輔,這封旨意可以讓我看看嗎?」旁邊的張位發問了。

  「可以。」王錫爵把旨意遞了過去。

  張位把上面的幾句話看了又看,也是一臉迷惑。接著張位又把旨意傳給了趙志皋。

  「次輔,雖然我主管禮部,但是張曉改任的這個事,可不是我提議的,我要是想要人的話,也不會把張曉放在鴻臚寺的。」趙志皋接來旨意一看,趕緊向王錫爵聲明。

  「這肯定是陛下的旨意,只是這件事也太過古怪了。」王錫爵說道。

  「這麼下旨,只是改任一名五品官,就怕吏部那邊不高興了。京察剛剛結束,從朝鮮回來的文武官員的考察還正在進行,這一封旨意下去,吏部那邊的人員安排又要變動了,搞不好吏部還以為我們內閣沒事找事。」張位說道。

  「是啊。別人就算了,張曉那可是從一開始就參與謀劃,後面出使朝鮮,也是頗有功勞,怎麼還把官職降了。不行,我要去問問陛下到底怎麼回事,鬧得不好,從朝鮮回來的文武官員也要心裡不安了。」王錫爵說道。

  「元馭,你去面聖的時候,也留意國本之事。我覺得搞不好這次張曉改任,也和此事有關係。」王家屏提醒說。

  御書房內,皇帝正在閱讀《漢書·外戚傳》,正好讀到漢武帝的章節,看李夫人和趙婕妤的故事來了興致。陳矩匆匆來報,內閣次輔王錫爵求見。

  「王愛卿,今日是有何事啟奏?」

  「啟稟陛下,內閣這邊收到陛下的諭旨,要把張曉。臣就想求教陛下,張曉是犯了什麼錯,眼下朝鮮之役論功行賞在即,在此時貿然調整人事,恐於大局不利。且之前陛下讓張曉負責撰寫多本書稿。這些書稿基本都是張曉的構思框架,如果張曉離開翰林院,臣這邊也不好找人頂上啊。」

  「王愛卿,我大明人才濟濟,少了一個張曉,怎麼書都寫不出來了嗎?既然張曉把框架都列出來了,後面查閱資料補充上去就好了嘛。這些書又不是馬上要編撰完成,你要是真需要張曉,可以行文借調回去嘛。畢竟張曉並無科舉功名,當時朕把他暫時放在翰林院,士林里都有不滿之聲。如今讓張曉去鴻臚寺,那也是清貴顯望之地。怎麼我大明官員就許進不許退了嗎?」

  「陛下,朝鮮之役已經基本算是告捷,如今正要大封功臣,偏偏此時左遷張曉,到時候其餘入援朝鮮的文武官員怕是內心不自安啊。如果張曉只是犯了些許小錯,如今也還是寬恕為上吧。」

  「張曉他在朝鮮收受朝鮮國的贈禮,回京以後雖然主動報備,但是還一直收藏著朝鮮國送的兩個婢女。」

  「陛下,昔日前漢陳湯矯詔出兵,集結諸國之兵擊殺匈奴郅支單于。當時朝中有人彈劾陳湯的矯詔、貪贓受賄之罪,後來漢元帝還是給陳湯封侯賜金。因為當時也有大臣給陳湯求情,說陳湯威震西域,要是因為這些過錯給陳湯治罪,那就是相當於給匈奴郅支單于報仇了,那要如何彰顯大漢國威。如今張曉只是輕微過錯,朝廷就要貶謫,到時候怕是諸將不安啊。」

  「張曉他還寫……還年輕,這次只是單純調整崗位,要是讓張曉年紀輕輕驟登高位也不好。年輕人總要多多歷練嘛,王愛卿伱在張曉這個年紀的時候怕也還沒有這個品級的位置呢。」

  「好吧,那張曉是所有職責都取消了嗎?包括給兩位皇子授課的活。因為教授皇子現在都是翰林院一併負責。」

  「是的,給皇子授課之事,張曉也不用管了。張曉也不會馬上去鴻臚寺上任的,有什麼工作交接的話,你們內部對接就好,就不必向朕匯報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王錫爵也只好告辭而出。

  皇帝起身摸了摸地球儀,心裏面也有些悵然。

  「陛下,這個地球儀要移走嗎?」陳矩問道。

  「移走?為何要移走。朕只是改任了張曉的官職,又不是要貶斥他。只是他如今太過浮誇自大,讓他去鴻臚寺歷練一番,學一學禮,靜一靜心。」皇帝問道。

  「內臣遵旨。還有一事,永寧公主那邊怎麼辦?」陳矩問道。

  「什麼怎麼辦?」

  「永寧公主也在續寫《列女傳》啊,是不是也讓公主別寫了。」

  「朕就這麼一個親妹妹,就讓她寫吧,只是你看怎麼樣提醒一下公主,讓她寫了自己看就好,就不要往外傳了。」皇帝說道。

  就這樣,張曉在翰林院的差事就這麼告一段落了。張曉離開皇宮也沒有先回家,直接去到了翰林院,開始收拾私人物品。撰寫的相關書稿張曉沒有去動,只是在收拾自己的雜物。旁邊同僚看到張曉今天收拾家當的行為,雖然有些奇怪,但是也沒有誰主動上來問。張曉也就在自己的書房裡開始慢慢收拾。

  就在張曉慢悠悠收拾的時候,翰林院的官員們看到了王錫爵走了進來。

  「下官拜見次輔。」各位官員紛紛向王錫爵行禮。

  王錫爵微微點了點頭,徑直往張曉的書房走去。

  「次輔公務繁忙,怎麼還來看望下官了。」正在收拾家當的張曉看到王錫爵到來,也趕緊行禮。

  「明略不必多禮。我現在也搞不懂是怎麼回事,剛才我還專門面見聖上說了你的事了,不過陛下已經決定了,還是讓你離開翰林院。你要是去了新衙門,也不要懈怠,好好努力干出業績,陛下還是會記住你的。」

  「下官多謝次輔。」張曉是真的有些感動,人家什麼級別的官員,還願意為自己說話。

  「這些東西你先不用收拾了,我會安排人給你收拾送到你家。我們先聊聊吧。」

  「多謝次輔。」

  「明略,你知道你要去哪裡嗎?」

  「下官不知道,陛下只是說免去我所有職務,手上的差事都停下來,後面要任什麼官我還不知道。」

  「陛下的旨意,是讓你去鴻臚寺當少卿。鴻臚寺是做什麼的,你應該也知道一些吧。」

  「鴻臚寺主要還是管的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吧。」

  「是的,那邊的活比起翰林院來說,也就少多了。」

  「下官慚愧,下官經常是在家辦公,後面又出使朝鮮,在翰林院辦公的時間確實也不算多。」

  「當時你還有一個御書房行走的差事,我也知道你很忙,而且你也忙出了好多活。你這一走,現在你參與編纂的這些書我都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了。特別是辦報、寫《大國崛起》、增補《元史》,我都不知道讓誰來接手這些活。」王錫爵嘆道。

  「辦報倒是還好,版面定下,主要就是稿子的問題。不可能所有稿子都是翰林院自己寫,也可以向朝廷官員、知名學者甚至是老百姓徵稿,再給一下潤筆費,不用給很多,稿子保證是蜂擁而來。《大國崛起》的話,下官寫了帖木兒篇和奧斯曼篇,現在到佛郎機篇。臣寫過《熙德之歌》《征墨西哥記》,裡面也講了不少佛郎機的歷史。現在西夷那邊來了一個洋和尚利瑪竇,佛郎機還有其他西夷諸國的故事可以去問問他。」

  「至於增補《元史》,下官也只是提出來一些思路,思路也不一定對。翰林院裡面隨便是誰,文史的學識都比在下淵博,至於四大汗國的故事,我大明人才濟濟,總有到訪過這些國家的人,朝廷只要想找,還是能找到的。」張曉說道。

  「你想的倒是周到。不過到時候這些書在寫的時候,可能偶爾還要問你一些事情,到時候也就辛苦幫忙協助了。」

  「下官辦事辦了一半就走了,實在是慚愧得很。如果翰林院對於這些書稿有什麼疑問的,下官都要盡力解答。」

  「你也不用著急回去。由我做東吧,今晚大家小聚一下,給你送行。你的能力那麼突出,陛下遲早還是要重用你的。」

  「多謝次輔吉言。」張曉說道。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