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遼軍改制

  沒有人知道這份聖旨的內容,只是在這之後沒多久,英國公張懋就以夫人過壽的名義,宴請了北京城的所有勛貴。

  而朱由校一直所擔憂的勛貴和文官聯合,表面上也沒有顯現出來,但是他的內心一直不安。

  他特意召見了孫雲鶴,讓他在北鎮撫司中挑選好手,深入調查和監控朝堂上的官員和勛貴。

  在搞情報這方面,孫雲鶴在許顯純等五個人之中,最為突出。

  ……

  ……

  遼東的熊廷弼,並沒有在瀋陽干坐著,像其他人一樣翹首以待朝廷的決策和皇帝的聖旨。

  老奴一邊議和,一邊出重兵進攻撫順的明軍,並沒有出乎他的預料,打死他都不會相信老奴會甘願低頭議和。

  老奴這個人他了解的很,這是個極為高傲自大的傢伙,當年還沒統一女真之時,就敢和大明朝廷叫板。

  現在雖然吃了幾次敗仗,損兵折將,但是以他的性子,斷然不會心甘情願的低頭的,何況他又不是面臨絕路。

  可老奴這種表里不一的舉動,還是激怒了熊廷弼這個性情極為暴躁之人。

  在這段時間內,他命趙率教、祖大壽、李懷信三位參將,率領騎兵馬隊頻繁出擊。

  每一次出塞的兵力都不低於五千人,從花包沖堡、三岔兒堡等地出發,沿著河流以及山道進入建州衛。

  凡是遇見村莊、部落、山寨,一律掃蕩而空,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在當地居住的,全部殺完,男女老少一個不留。

  熊廷弼甚至為此專門下了一道軍令,只要是辮子首級,都記軍功發賞銀。

  當然和戰場殺敵不能比,熊廷弼定的賞功制度是,女人首級十比一,老人男丁首級五比一,而孩童則是十五比一。

  可這依然使出塞的明軍將士軍心大振,只要是有軍功,有賞錢,他們可不會管對方是個什麼東西。

  畢竟以前殺良冒功之事,對他們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在金錢面前,可沒有仁慈可言。

  可縱使是這樣,明軍依然收效甚微,因為實在是難得遇到建奴的居住地。

  老奴將大部分的人口全部遷到老寨周圍,外圍除了零星的,完全可以用荒無人煙來形容了。

  他甚至還去了毛文龍,要求他也出兵,分散老奴的注意力和兵力,在側翼配合此次的襲擾戰術。

  毛文龍自然是答應了的,畢竟這也是他最擅長的,搞點偷襲破壞嘛,他最喜歡了。

  恰好他的鎮江軍也需要拉出去鍛鍊實戰一下,畢竟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戰鬥力有限,因此要好好的在戰場上練起來。

  他以自己的兩個養孫,毛永詩(孔有德)、毛有傑(耿仲明)為統軍將領,以把總之身率領千餘人的兵力主動出擊。

  二人深得毛文龍的信重和傳授,游擊戰這方面打的是有聲有色,打的駐守的奴兵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首尾。

  而年紀尚小的毛永喜(尚可喜),則是被他帶在身邊,親自教導,以百戶之身,授予鎮江軍中軍官一職,地位非常。

  可即使是這樣,熊廷弼和毛文龍的兩面夾攻,還是沒有太大的成效。

  老奴狡猾至極,以當年明軍所修的軍衛所和兵備堡為據點,派遣駐軍嚴防死守,根本無法像從前一樣深入腹地。

  持續了短短不到半月時間,便只得作罷,不約而同的撤回了軍隊。

  ……

  ……

  瀋陽城中

  「台台,這種小打小鬧根本就沒有作用,以末將之見,如非打不可,還不如台台上奏疏請示陛下,出動大軍打一場大的。」

  「到時末將願為前鋒,衝鋒陷陣,必敗老奴。」

  祖大壽作為曾經遼東的將門,且在將門之中具備不俗的實力和地位。

  因為站隊正確而沒有被朱由校清算,還升任了參將一職,可謂是撈取了極大的好處,現在的祖家完全可以用春風得意來形容了。

  年輕氣盛的他,現在滿腦子只想著如何殺敵立功,撈取軍功在往上一步,與那個原本的投資大師和軍閥相比,可謂大相逕庭。

  然熊廷弼向來主張的就是防守,因此祖大壽的建議和請求他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現在的遼軍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戰鬥力,可熊廷弼還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在野戰中擊敗悍勇的建奴。

  尤其是他們的重甲步兵,一直以來都是他最為頭痛的,遼軍裝備的那些劣質粗糙火器,殺傷力實在是有限。

  而威力足夠的火炮,在這冰天雪地之中極難發揮作用,尤其還是那種叢林密布的深山老林,光是運輸就難到了他。

  「行了,你們也不必請戰了,就算本官同意了,陛下也不會准許的。」

  「把外圍的兵力都收縮回來吧,沒有了糧食人口供他們搶掠,老奴不會在空耗兵力進入遼地的。」

  當務之急,就是封鎖合圍之事務必落實到位,以及瀋陽城的修繕和城防加固。

  還有軍隊操練以及編制一事,也是重中之重,熊廷弼也一直在努力建設中。

  為避免再出現家丁隊這種私兵性質的問題,朱由校和熊廷弼進行書信溝通之後,大刀闊斧進行了徹底的改變。

  首先就是軍餉問題,以後嚴禁由所部將領領取發放,將領不允許過問士卒的軍餉。

  他效仿羽林軍的制度,設立了後勤司衙門,由後勤司衙門按照職位和軍功,依次發放於本人。

  後勤司衙門的人員,大多招募的都是將士的親屬,歸屬於經略衙門直接統管。

  找到這麼一批人可是費了好大的神,這些底層將士的親屬,大多是目不識丁的文盲。

  熊廷弼不得已在自己的幕僚之中選出一些人來,負責計算和統籌工作。

  錦衣衛的人員則在裡面擔任官員,負責監督以及核對,徹底杜絕剋扣和私吞軍餉賞銀等問題,剛好三級分立。

  這一制度可是在軍中激起了千層浪,底層的士卒無不拍手叫好,可那些領軍的將領,以及把總百戶等這些軍官,氣的那是一個咬牙切齒。

  一個個的恨不得把熊廷弼給活剮了,他們甚至還在讀書人那裡學了一套,搞了個聯名上書,製造壓力,迫使熊廷弼廢除這一制度。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