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新聞和時報

  從萬曆三十年之後起,隨著朝堂歲入的日益萎縮,遍布整個大明帝國的郵傳驛站系統,便日益面臨著難以為繼的局面。

  當然這其中也不全是朝堂中樞的原因,也有地方郵傳驛站系統自己做死的成分在裡面。

  在地方驛站驛館中,驛丞徵收驛銀,橫徵暴斂,甚至是敲詐勒索,營私舞弊,等現象日益嚴重,從而引發了路過的中下級地方官員的反感和牴觸。

  以至於一些中下級的地方官員,調動他方的時候,寧願住在酒肆旅館甚至是在百姓家中借宿,也不願入住驛館。

  而本地的驛館,大多卻又被本地的高級官員所控制或掌控,成為他們結交上官的招待場所。甚至於一些地方上的驛館,地方官員的親眷,都能夠打著官員的名號,在驛館中白吃白喝!

  這樣的驛館,又怎麼可能不虧錢?原本在明初的時候,不說賺錢吧,至少能夠自負盈虧,維持周轉經營的郵傳驛站,現在卻幾乎是舉步維艱,難以為繼!

  朱由檢可是記得很清楚,李自成之所以走上殺官造反的道路,丟掉郵傳驛站的驛差工作,可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遍布整個大明帝國的郵傳驛站系統,也可以說是大明帝國掌控天下的一種最主要的手段,那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驛路,就是大明帝國的各個交通線路,是帝國身軀里的血管脈絡!

  因此,無論如何,朱由檢也是絕對不可能放棄郵傳驛站系統的!

  只是運送官方文件,接待往來的地方官員,郵傳驛站系統,已經有些難以為繼了,要讓郵傳驛站系統繼續存活下去,那就只能擴展郵傳驛站系統的新業務和新功能。

  而郵件快遞業務,在另外那個位面時空中,早就已經被證明,是完全可以發展成一個強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暴利的行業,

  因此,在崇禎二年四月份,隨著工程院《大明工程科學》和科學院《科技知識》兩本雜誌的創刊,郵傳驛站系統便又多了一個新的業務,接受雜誌期刊以及報刊的征訂和傳送業務。

  而在原本的官府邸報的基礎上,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宮內印經局又推出了一份專門負責刊登時政要聞以及各種頒行天下的法令條文的報紙,稱為《皇明時報》。

  皇明時報不僅刊登了各種時政要聞,以及中央和地方官員的任命、調動等新聞外,還刊登西南平定少民叛亂,山陝平定民亂,遼東對韃子作戰等方面的新聞。

  當然,這些有關軍事方面的新聞,基本上都是要通過乾清宮的新聞審查的,或者說,直接就是得到了乾清宮的授意之後,才刊登的有利於明軍方面的消息。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頒行天下的各種法令條文了,還有就比如廢除津魯江浙沿海禁海令的法令等之類的消息。

  嗯,總之,這份《皇明時報》在崇禎元年年底,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出台的時候,可以說就是一個大雜燴,各種各樣的新聞舊聞都有。

  像比如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的評選等,又比如工程院院士宋應星的個人事跡,以及雙料院士徐光啟的個人簡介等等。

  同時,英國公張維賢,定國公徐希皋以及提督江浙海防,稽查海上商路欽差大臣毛文龍等武將,入閣參贊軍機的消息,也在《皇明時報》上公開刊登過。

  甚至於,中樞六部官員的任免,以及地方督撫、知府知州等地方親民官的任免調動等,甚至都有刊登在《皇明時報》上。

  而且,在崇禎元年年底的某一天的《皇明時報》上,甚至還出現過報導陝西山東等地紅薯大豐收,畝產數千斤的新聞報導!

  用白話文書寫的,連篇累牘的報導,似乎都在向人們暗示,紅薯,的確是一個易播易種,而且還高產頂餓的新的糧食作物!

  甚至主持推廣紅薯種植的南居益、陳經綸,都出現在過好幾篇跟紅薯有關的報導之中,南居益甚至還因此而升任了戶部侍郎兼倉場總督。

  而陳經綸,更是因為紅薯推廣之事,而在四月份評選科學院院士的活動中,被評定為科學院農學博士,引起了眾多京畿官員和百姓的關注。

  而在南居益和陳經綸大力推廣種植紅薯的山東、河南以及山西陝西(包括甘肅)等地,南居益和陳經綸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人盡皆知。

  這幾個省本來就是人口大省,像陝西,原本就因為土地貧瘠的緣故,百姓幾乎食不果腹,流離失所,以至於亂民四起,動盪不安。

  但現在,隨著紅薯的大力推廣和種植,在崇禎元年年底的時候,竟然還真的出現了大豐收,甚至於在一些貧瘠,跟本不適合種植小麥和水稻的坡地荒地之中,都有開闢出來,種植上紅薯,而且產量還不低!

  而這些雜七雜八的消息,幾乎都有刊登或出現在《皇明時報》上,以至於最開始的時候,《皇明時報》還只是一些京師城裡的各部堂局司的官員征訂,用以了解時政新聞(主要是官員的調動情況等)。

  但是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皇明時報》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在推出征訂業務後,不僅僅是京師中樞各部堂局司以及順天府的官員們開始征訂,京城內外的士紳商賈,也開始征訂。

  再到後來,鄉下的土財主,私塾先生等,甚至都要想方設法的弄上幾分來,沒辦法,誰讓《皇明時報》上,竟然還刊登了如何製造土肥料的方法,以及歷屆科舉考試的考題呢!

  總之,經過半年多的發展,《皇明時報》已經從京師以及京師周圍,慢慢的發展到了京畿州縣以及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都擁有了大量的客戶的地步。

  甚至於,在京畿之外的山東河北以及山西等地,最先出現的還不是《皇明時報》,或者說,不是《皇明時報》的正版,而是盜版!

  是商賈私下裡的盜印的行為,而且盜印的也不是最新的一期,基本上都是發行了好多天甚至個把月的《皇明時報》,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流傳到山東、北河山西等地之後,再由當地的書局翻印過來的。

  雖然盜版現象不值得提倡,甚至還應該保護智慧財產權,嚴厲打擊盜版,但盜版的出現,其實也意味著當地新聞業務需求的增加,對《皇明時報》在當地展開徵訂業務,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而且,書局涉足新聞業務,也進一步的促進了各種新聞報紙的出現,成為了大明新聞報刊行業發展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