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朝議

  「……《策》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今大明立國,已逾兩百七十年,太祖遺脈旁支,何止傳乎三代五代?」

  「……太祖立國,初封宗室,親王二十五,郡王一,鎮國將軍二十三,計四十九,傳承至今,親郡王、將軍,已逾數十萬人矣……」

  「……山西按察使,年入一百又五十二萬石,而晉王一系,年開俸祿三百又一十二萬石。河南歲入八十又四萬石,而周王一系,歲耗祿銀一百又九十二萬石之巨。蜀中成都,州縣土地,十之七八,歸於蜀王一系名下……」

  「……國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竟至於斯矣!」

  「……國用日益不足,然宗親之費,與日俱增,長此以往,國不亡於外,不亡於賊,而亡於宗親之重矣!」

  乾清宮中,乾清宮副總管太監,司禮監隨筆王承恩,用有些尖銳的嗓音,將一篇洋洋灑灑幾千字的《請改宗親法度疏》,當著參加御前朝議的文武大臣,抑揚頓挫的給念了出來。

  《請改宗親法度疏》,是剛剛原官起復的戶部郎中楊嗣昌上的,也難怪在奏疏中能夠如數家珍一般,詳細列舉地方財政收入以及地方供給藩王府系的祿銀數目了!

  跟魏忠賢不同,魏忠賢是閹黨,是天子家奴,他限制和削減藩封,是以奴犯主,犯了天下之大不韙。

  而楊嗣昌卻是文官,而且還是戶部郎中,由他上奏請削減和限制藩封,自然就不會像魏忠賢那樣,受到多方阻礙,甚至被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當時,朱由檢在乾清宮中看到這份奏章條陳的時候,一口氣從頭到尾讀了下來,就差拍案叫絕了!

  整個條陳,不僅詳細的列舉了地方藩王府系,侵凌百姓,與民爭利,侵奪民居田產等壞事惡事之外,甚至還列舉了地方收入,根本難以支應藩王府系祿銀歲俸,等殘酷的現實!

  然後還引經據典,從春秋戰國之時,一直列舉到前宋蒙元之世,引經據典的說出了「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的話語來!

  《戰國策》中就記載了趙國觸龍勸說趙太后所說的原話,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被封侯的,他們的子孫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

  這可不是他楊嗣昌說的,而是戰國策中,觸龍勸說趙太后時說的話!趙國君主的子孫被封侯後,傳了三代後,就已經淪落為平民,不能繼承爵位了!

  大明皇室的宗親,從太祖立國到現在,傳了可不止三代了!

  還有秦漢之時,天子立宗祧二廟,宗廟之中,尚且只祭拜五代先祖,五代之外,都要被送入祧廟之中,何況是那些五代之外的旁支小宗了!

  總之一句話,就是現在的大明皇族,對宗親實在是太親厚了些,而且宗族旁支,也發展壯大到,幾乎能夠壓倒整個大明王朝的地步!

  若是再這麼任憑其發展下去,大明宗族,將會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到最後,大明王朝,不滅亡在外族之手,也不滅亡在內賊之手,而是會被越來越龐大臃腫的大明宗親,活生生的給拖累跨了!

  因此,必須得對大明宗親宗族,加以限制,藩封什麼的,能削減的,也要儘量的削減,旁支小宗,細枝末節,能減掉的,也要儘量減去,否則,大明朝可就真的將要國之不國了!

  等王承恩念完整個《請改宗親法度疏》後,朱由檢又環視了乾清宮中參加御前朝議的眾人一眼,

  這一次的御前朝議,並不涉及廷推,因而參加朝議的,就跟往常一樣,只有內閣、六部、都察院和武官系統的英國公以及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張彝憲和秉筆太監高時明。

  嗯,司禮監的人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剛剛兼任司禮監隨筆太監的乾清宮副總管太監王承恩,只不過王承恩的身份還只是司禮監隨筆太監,權勢和地位,都沒法跟張彝憲和高時明比。

  王承恩能夠站在乾清宮中,用旁聽的身份,參與到御前朝議中來,也是沾了他乾清宮副總管太監這個身份的光。

  而內閣輔臣中,除了首輔施鳳來,以及隨同定國公徐希皋和僉都御史高弘圖巡視地方,視察冰凍災害的張瑞圖外,其他內閣成員,倒是全都來齊了。

  甚至於,就連那兩個還沒入京,就已經被廷推入閣,成為內閣輔臣的錢象坤和吳宗達,在半路上接到入閣的聖旨時,也是快馬加鞭,沒用上幾天時間,就趕到了京師。

  而這一次的御前朝議,錢象坤和吳宗達也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了!

  環視了眾人一眼後,朱由檢這才又對內閣次輔李國說道:「李閣老,楊嗣昌的條陳,你怎麼看?」

  內閣首輔施鳳來,現在在皇陵山中督建皇陵,甚少回京,內閣事務,現在都是由次輔李國在操辦著,朱由檢要聽取臣子意見,第一個要詢問的,自然就是李國了。

  只不過,更改宗親法度,特別是還要削減,甚至很有可能將一些旁支小宗,排除在皇族宗親之外,這可是大大的得罪人的事情。

  而且得罪的還不是一個兩個,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平頭百姓,而是數以十萬計的皇族宗親!

  就算這些皇族宗親,只是些旁支小宗,與太祖,與皇族本宗的血緣,已經寡淡到幾近於無了,可這些旁支小宗,上面總還有皇族大宗罩著,也總會認識幾個手眼通天的皇親貴族吧?

  真要得罪了他們,自己的日子,可絕對不好過!現在在朝堂上,那些皇親貴族,或許還不敢來找自己的麻煩,可一旦自己告老歸田,到了地方,那可就不好說了!

  想到這些,李國猶豫了好一會兒,才朝朱由檢躬身行禮,說道:「皇上,皇族宗親,乃是皇上家事,臣等無權過問。」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李國才又接著說道:「然則,宗親旁支,亦是太祖血脈所留,若是加以削減,臣恐於皇上名聲有礙。」

  聽了李國的話,朱由檢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雖然李國說的是「恐怕於皇上的的名聲有礙」,怎麼個有礙法,他並沒有說,但朱由檢卻也可以猜測得到,無非就是說他『薄情寡義』『不顧宗族親情』,甚至是『罔顧太祖法典』之類的!

  若是換成原本就是這個位面時空中的土生土長的朱由檢的話,聽了李國的話,或許就會打消了更改宗親法度的心思。

  可現在的朱由檢,早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朱由檢了。來自於另外一個位面時空中的朱由檢,對於宗族的觀念,可以說是十分的淡薄!

  皇族的那些旁支小宗,發展到現在,身上還流著的太祖的血脈,還能剩下多少?而且在朱由檢看來,這數以十萬,甚至是百萬計的皇族宗親,壓根兒就是社會蛀蟲!

  無所事事,於江山社稷,於黎民百姓,並無尺寸之功,對大明皇朝,或者皇族,更是沒有任何的貢獻,卻需要大明皇朝,耗費幾近一半的民脂民膏,去供養他們!

  這養的是人,養的是大明皇族嗎?不,在朱由檢看來,這養的就是一群豬!嗯,甚至比豬還不如,養這麼大一群豬,養大了養肥了,好歹還能殺豬吃肉,而對於這些宗親,卻是連殺豬吃肉這一點都做不到!完全就是白白的養著!

  大明國庫,入不敷出,有一大半的原因,倒是因為這些皇族宗親!

  如果再不對這些皇族宗親加以限制和削減,到時候,可就真的會像楊嗣昌所說的那樣,大明皇朝,可真的就會被這群皇族宗親給拖累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