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廷推第四

  很快,參與御前朝議廷推的六十三名文臣武將,就已經各自寫好了心目中的備選人員,交給身旁的內監,轉呈給小順子,放到了小順子旁邊的小太監手上的紅木托盤之中。

  斜眼瞧了一眼紅木托盤中折放好了的宣紙,朱由檢收回視線,再次環視眾人,說道:「諸位愛卿,可還有備選人員,還沒有書寫的,儘快找內侍索要紙筆書寫。」

  說完,又過了好一會兒,朱由檢見沒有人再寫後,這才又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已經擬定了備選人員名單,那朕便如剛才所言,殿上宣讀。」

  說著,朱由檢又轉頭對小順子說道:「小順子,朕讀,你寫。」

  小順子陳順忠身子一震,急忙躬身應道:「是,皇上。」

  前一次在乾清宮中表決五城兵馬司東城指揮使魏國良的請改御營兵制疏的時候,是御前太監王承恩王大璫讀,小太監記。

  當日的情形,過了這麼久後,已經在宮中慢慢的傳播開來。王承恩王大璫在殿上的舉動,朝臣雖然不敢有所懷疑和質疑,但私底下,特別是站在王承恩身邊的那幾個小太監,對於王承恩王大璫當時的舉動,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當時,王承恩可是好幾次將否,念成了可,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表決的結果,從而才讓魏國良魏大人的條陳,得以通過的。

  而這一次,原本,小順子還以為皇上會將宣讀備選人員名單之事,交給自己呢,甚至於小順子也已經想好了,要怎樣念,才能更加的符合皇上的心意。

  可沒想到,最後卻是皇上親自來念,而由自己負責書寫!

  其實,朱由檢這麼做,也是沒辦法的事,有了前一次王承恩宣讀表決結果的例子在前,滿朝文武,對於表決的結果,肯定會有所質疑。宣讀備選人員名單的那個,更是會成為眾矢之的,眾人懷疑和質疑的對象。

  而這一次的表決,入閣人員,朱由檢必須嚴格把控,必須得保證徐光啟能夠順利入閣,而且還要以高票入閣,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而為了不讓參與朝議的文武大臣,對備選人員有所質疑,對宣讀備選人員之人有所質疑,朱由檢也就只能自己親自來宣讀這個備選人員了!

  否則,換成別的任何一個人,甚至是內閣輔臣、六部尚書來宣讀這些備選人員,也都會遭受旁人的質疑。

  最好的解決辦法,也是最公平的方法,其實是在唱票的時候,再選上一兩個人,或者幾方勢力,全都派出代表來,共同監督唱票,這樣其實是最公平的了。

  只不過,那樣的話,能不能保證得到朱由檢想要的結果,就是朱由檢也沒法掌控的了!

  等小順子準備好之後,朱由檢這才伸手,從一旁的小太監手上托著的托盤裡,胡亂的抓動了幾下,將摺紙抓亂後,再從中抓起一張摺紙,展了開來,瞧了一眼摺紙上的名字,旋即念道:「禮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溫體仁。」

  停頓了一下,朱由檢又接著念道:「吏部侍郎何如寵。」

  念完後,朱由檢轉手將摺紙放到了另外一邊,一個小太監手上捧著的托盤裡,然後才又拿起了一張摺紙,打了開來,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劉鴻訓,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錢象坤。」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朱由檢又念道:「禮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吳宗達。」

  念了兩個人寫的舉薦名單,一個舉薦了兩個人,一個舉薦了三個人,攏共五個人,就有三個身上掛著禮部侍郎的官銜,嗯,雖然這些官銜都屬於加銜,並沒有多少實權,甚至也根本不在禮部或者吏部辦公。

  但是,從這些被推薦的人員名單上來看,禮部侍郎,還真的是直通內閣的快車道,終南捷徑呢!

  微微愣了一下之後,朱由檢這才又拿起一份摺紙,打了開來,瞧了一眼,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念道:「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啟。」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後,朱由檢才又接著念道:「禮部侍郎,少詹事,南京翰林院掌事周延儒!」

  好吧,兩個舉薦人,竟然又是兩個禮部侍郎!朱由檢真的已經有點懷疑了,大明朝堂上,到底有多少人掛著禮部侍郎的官銜啊?

  僅僅從這一點上,也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的官制,是有多麼的混亂!嗯,等自己改革實行新政之時,也一定要將這大明朝的官制,一併給清理整改過來!

  那些亂七八糟的加銜,最好能夠全部取締,保留一個本官,也就是了,這樣也能更好的各司其職!

  在心底微微感慨了幾句後,朱由檢這才又放下了那張摺紙,重新拿起另外一張摺紙,打了開來,瞧了一眼,然後繼續念道:「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劉鴻訓,吏部侍郎,何如寵。」

  ……

  用了將近小半個時辰,朱由檢終於將乾清宮中那六十三個文武大臣,包括兩個司禮監的掌印和秉筆太監舉薦羅列的,將近兩百個備選人員名單,全都念完了。

  而一旁的小順子,連同另外幾個小太監,也終於將那些備選人員,全都寫在了一塊玉石屏風上。

  好在,這兩百多個備選人員名單中,百分之九十左右,都只出現了一次,也就是說,只有一個人舉薦,僅有其中十幾二十個,倒是得到了不止一票,也就是說不止一個人的舉薦。

  而這些人中,按照舉薦票數的多少,從前往後羅列,依次是少詹事,翰林院修撰劉鴻訓,禮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吳宗達,禮部侍郎兼太子賓客,錢象坤,禮部侍郎,侍讀學士徐光啟。

  至於徐光啟舉薦的少年英才,剛剛才三十四五歲的禮部侍郎,少詹事,南京翰林院掌事周延儒,則排在了第十八位上,只得了區區三票。

  而排在他之前,特別是排在前十名的,卻幾乎全都是四十歲以上,甚至已經五六十歲的老臣了!嗯,或許,周延儒得票偏低的原因,也正是因為他的年齡吧?

  畢竟,誰也不希望在朝堂內閣之中,看到了一個太過於年輕的面孔!現在的大明朝堂上,能夠站在周延儒前面的高官,都已經沒幾個了!

  周延儒以而立之年,成為南京翰林院掌事,就已經讓人側目,甚至被視為幸進之輩了,若是再讓他以三十五歲的年齡入閣,那可就更要讓人眼紅嫉妒了!

  內閣設立之初,雖然多是挑選青年才俊,以被皇帝咨政備詢,但發展到現在,內閣早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內閣了,內閣輔臣,也不再是青年才俊,而是名宿重臣了!

  若是在太祖成祖年間的時候,以周延儒的才名,入閣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可是現在,周延儒的年齡,卻是他進入內閣最大的障礙!

  就算周延儒能夠順利入閣,在內閣中也鐵定會遭到眾人的排擠、壓制,難以施展拳腳!

  因此,周延儒僅僅只得到三票,排在十名之外,雖然有些意外,但也在徐光啟的意料之中,並沒有讓他感到如何的詫異。倒是自己,竟然得到了二十一票之多,名列第四,有些出乎徐光啟的意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