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的朱由檢已經開了金口了,他的提議,自然不可能受到任何的質疑和辯駁。
更何況,將名字書寫於宣紙之上,上呈朱由檢御覽,並當場公布投票結果,對於已經參加過無數御前朝議的文武重臣來說,也算不上什麼稀罕事。
當初,五城兵馬司東城指揮使魏國良上呈的第一份建獻條陳,便是通過這種方法,在御前朝議上獲得通過,並形成決議,落實並執行的。
只不過,對於六科給事中和通政司通政使、左右通政來說,這件事還有些新奇而已。
很快,在小順子的指揮下,幾個內監便端著筆墨紙硯,走到了乾清宮中的文武重臣面前,將筆墨紙硯遞給了對方。
接過筆墨紙硯後,那些文武大臣們,很快便在宣紙上,寫下了自己心目中的舉薦人選,有些甚至還舉薦了不止一個!
內閣輔臣,跟六科給事中一樣,在成立之初的時候,也是位卑而權重的典型,入閣的閣臣,甚至根本不需要多高的品級,五品甚至是從五品的翰林、翰林編修,都能夠入選其中,成為閣臣。
只是後來,隨著內閣權柄的日益增大,內閣閣臣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身上的官銜,也從原本的只是殿閣大學士,增加了六部尚書的加銜。
而在有了六部尚書的加銜之後,內閣閣臣的品級,才水漲船高,成為了二品高官。可以說,如果沒有六部尚書的加銜,僅僅只是殿閣大學士的話,官品甚至僅僅只是四品而已!
然而,也正因為入閣之後,會獲得一個六部尚書的加銜,因此,本就已經是六部尚書的實權尚書們,也就幾乎在無形之中,被擋在了內閣的大門之外。
都已經是二品高官,實權尚書了,入不入閣,也就沒多大的區別了。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魏忠賢當權時的兵部尚書崔呈秀。
崔呈秀是兵部實權尚書,也是魏忠賢最為倚重的心腹,但直到魏忠賢倒台,崔呈秀在尚書府自縊身亡,他也沒有入閣,身上也沒有殿閣大學士的名號!
再比如徐啟光,他現在已經是禮部侍郎,三品高官了,往上升一步,就是六部尚書,而且是實權尚書。
但是,侍郎畢竟是侍郎,還不是尚書,從禮部侍郎位上,升內閣輔臣,也不是沒有過先例的。而且,除了禮部侍郎的本官外,徐啟光身上還有一個侍讀學士的頭銜。
因此,從侍讀學士位上,往上跨一步,升為殿閣大學士,或者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入閣,徐光啟都完全不會有任何的障礙!
只不過,那些已經是六部尚書或者都察院都御史的二品高官們,卻是終此一生,也都已經沒有入閣的可能了!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二品以上的高官,以及世家勛貴,如英國公張維賢等人,卻是最早寫完自己心中的舉薦人選,停下筆來的。
停筆最慢的,倒是六部侍郎、僉都御史、左右通政、六科都給事中等這些有入選資格的四五品甚至是三品官員們。
一些人在猶豫著,要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又或者在患得患失的考慮著,自己會不會入選,或者哪些人,哪些同鄉或者同年、同窗、朋友等,會舉薦自己,又或者是自己舉薦誰,誰入選之後,會對自己有所幫助等等。
在這種患得患失的情況下,下筆自然就慢了。
而在這些三四五品的官員中,最快寫完停筆的,倒是徐光啟。
徐光啟本官是禮部侍郎兼侍讀學士,本就有入選的資格,再加上昨天進宮面見皇上時,皇上交給自己的那兩個重擔,任何一個,都不是自己現在的官位能夠插手的!
因此,徐光啟幾乎可以肯定,自己還會往上升一升,而自己若是再往上升一步,不是尚書,就是大學士了,除此之外,再無別的可能!
而若是升為尚書,不管是戶部尚書也好,還是工部尚書也罷,農書局總編纂和工部事務,這兩者,就不可能都兼顧上。
因此,在徐光啟看來,自己很有可能會入閣,也只有入閣成為大學士後,才能夠以加銜的身份,插手戶部和工部的事務。
嗯,就算自己不在舉薦人的名單之上,就算自己排名不在前十,很有可能皇上也會特旨,擢升自己入閣。
雖然通過特旨簡拔的方式,將自己擢升進內閣中,會讓自己在內閣中很難站穩腳跟,甚至很有可能遭受到同僚的排擠,對自己的前途和名聲,甚至都不見得能有什麼幫助。
但不管怎樣,自己只有在入閣之後,才能夠名正言順的主持工部事務,併兼管農書局,才能完成皇上交託給自己的重任!
因此,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也不管其他人會不會舉薦自己,徐光啟在宣紙上寫下的第一個名字,就是自己,想了想之後,徐光啟又在宣紙上加了一個名字——周延儒。
朱由檢並沒有硬性規定要舉薦多少人,或者只能舉薦幾個人,因此,徐光啟便將自己的名字,和周延儒的名字,全都寫了上去。
周延儒應該算得上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年僅二十歲時,便連中會元、狀元,才名滿天下。天啟朝時,更是以少詹事的身份,出掌南京翰林院事。
朱由檢繼位後,周延儒更是從南京,被調回北京,升任禮部侍郎,嗯,周延儒現在雖然才剛剛三十出頭,但官位,卻已經追上自己這把老骨頭,成為了可以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三品大員!
自己有資格入閣,同為禮部侍郎,而且譽滿天下,才名遠揚的狀元周延儒,自然也有入閣的資格了!
更何況,內閣設立之初,本就是為了挑選青年才俊,以助陛下處理政務文書,就算周延儒以三十多歲的年齡入閣,朝堂之上,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怨憤之言。
將周延儒的名字寫上之後,徐光啟便微微閉上了眼睛,將朝堂之中的才俊之士,從頭到尾,全都回想了一遍,又提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兩個名字,然後才將宣紙對摺,再對摺,折好之後,遞給了身旁的內監。
內監躬身接過徐光啟遞過來的宣紙後,轉身幾步走到小順子跟前,將手中的宣紙,躬身遞給了小順子,小順子接過後,放到了一旁的內監手上拿著的托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