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陝西民變

  其實,想要制衡文官,也並不一定非要武將,還有一股力量,朱由檢其實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那就是內宮宦官!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道理,朱由檢可以說是很清楚的。

  朝堂之上,如果只有兩個派系,只有文官和武將的話,不是像現在這樣,武官完全被文官壓制住,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就是像另外一個位面時空中的二戰時的腳盆國一樣,文官完全被武官壓制住,所有的話語權都被武官所掌握!

  這兩種情況,無論任何一種,對於朱由檢來說,其實都算不上是什麼好結果。文官政權,武官權力受到壓制,必定導致整個政權顯得有些懦弱,缺少血性,更缺少對外的攻擊性,富國強民,自然也就變成了一場空談。

  而如果武官權勢過大,完全壓制住了文官的權勢,又會導致出現腳盆國的那種軍國主義政府,只知道一味的對外窮兵黷武,一味的進行擴張擴張,到最後也只有死路一條!

  因此,在文官和武官體系之外,再引進一股既不屬於文官,又不屬於武官的勢力,三股勢力互相監督,互相制衡,才能讓整個朝堂,保持在一種相對穩定的格局下。

  而且還不虞會出現某一股勢力一家獨大,架空皇帝權力的可能!

  只不過,現在的宦官,頭子便是魏忠賢,而魏忠賢在整個大明國的名聲,都已經臭不可聞了,民間對魏忠賢之恨,恐怕只能用恨不能『吃汝肉寢汝皮』來形容!

  因此,就算朱由檢想要在御前會議中,再引進一股內官勢力,在現目前這種情況下,朱由檢還是有些心裡沒底的。

  今日的御前會議,除了朱由檢故意岔開楊維垣、楊所修彈劾兵部尚書崔呈秀的案子外,其餘的議題,也是跟之前的議題大同小異。

  先是處理了一些各部各司通過『建獻』的名義,呈遞上來的條陳,審核批准了一些先皇山嶺地宮的修建進程等,然後便是處理地方軍政事務。

  地方上的軍政事務,之前因為天啟皇帝大行,朝堂大喪期間,軍政事務,除了一些特別緊急的事務外,其餘的幾乎都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現在,朱由檢已經正式繼位,皇帝大行,以日易月,如今也已經過了小祥日,也可以說基本上已經度過了皇位交接,政權接替的最開始的那一段最兇險的時日。

  就連朱由檢,在有了慈聖宮慈聖宣懿皇太妃支援的兩個御廚後,也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享用宮中膳食,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吃的喝的,都必須要周皇后和袁妃田妃三人親自準備。

  可以說,一切都已經在慢慢的步入正軌了。因此,之前積壓下來的那些地方軍政事務,大致也就可以分出輕重緩急,加以處置了。

  特別緊急的事務,之前就已經處理了,剩下這些事務,都是內閣篩選過一遍的,在內閣覺得不是特別緊急的事務。只不過現在嘛,又要從這些不是特別緊急的事務中,再分出輕重緩急來,分別加以處理。

  按照之前的流程,這些奏章,內閣都已經進行了票擬,然後本來是要送司禮監批紅的,只是現在,朱由檢繼位之後,對司禮監的重視,明顯不如以前,所有的奏章條陳,幾乎都已經不再經過司禮監之手。

  因此,這些奏章條陳,在經過內閣票擬之後,便直接在御前會議,呈送給了朱由檢。

  所有的這些不是特別緊急的奏章條陳中,其實也大致可以分成幾類,一是彈劾類,多半是地方外道御史、給事中,參劾地方官員,懶政不作為,又或者是貪污受賄等等的。

  二是地方官員稟奏地方事務類的,這一類的奏章條陳中,又有稟奏祥瑞,譬如麥結雙穗、三穗、枯樹新芽等等。

  此外,請求在地方修建橋樑、宮宇,興修水利等等,比如之前河間府知府盧有德,為魏忠賢請求在河間府修建生祠的奏疏,也是這一類。

  還有就是地方發生天災人禍,請求開倉放賑,救濟災民的條陳,當然,地方發生流寇流民暴亂,為禍鄉鄰,出現大盜巨寇,之類的重大案件時,地方官員也會直接上條陳奏疏。

  同樣,地方上如果發生重大的刑事案件,滅門慘案,人倫慘事時,地方官員同樣也需要直接稟奏,闡明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同時也會就此向朝廷請罪,請求皇上責罰等等。

  而這些重大案件的材料,則會移交三法司,由三法司酌情處理,或將案件發還,著地方提刑按察司處理,或者將案件直接接手過去,由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派員親自審理。

  總之,整個大明國十三個行省,一千多個府州縣,每天要上呈大明帝都的條陳,都可以用車載斗量來形容。

  地方官員,特別是一些封疆大吏,就算沒有什麼緊急的事情,需要上呈,隔三差五的,都會向皇帝上一個請安的條陳,在恭請聖安的同時,也好讓皇帝記得還有自己這麼一個人,自己在地方上,也並沒有懶政失職等等。

  而這些條陳奏疏中,算得上是比較緊急的,自然就是地方出現天災人禍,發生流民竄動,甚至有暴亂的跡象或者可能的這一類的奏章了。

  而今天的御前會議上,偏偏還真就有這麼一份奏章,是從陝西發來的,西安府知府呈文陝西巡撫劉詔,言及西安府渭北,七月大旱,白水縣民王二、種光道率民暴動,襲澄縣,殺縣令張斗耀而返。

  陝西巡撫劉詔接到西安府的呈文後,不敢耽擱,急忙擬具奏章條陳,上稟朝堂,請求派兵鎮壓。

  奏章條陳是在八月初的時候,就送到了京師,送進了內閣六部的,六部當時也已經票擬了處理結果,只不過因為先皇天啟皇帝病危,無法視事,便一直耽擱了下來,一拖就拖到了現在。

  朱由檢看到這份條陳的時候,心中頓時便大吃了一驚,明末農民起義,那可真可謂是聲勢浩大,而且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幾乎從崇禎初年,不,準確的說,應該是從天啟七年,一直持續到了明亡之後十幾年,清朝都已經定鼎北京,席捲大半天下之後,這才在西南川蜀,撲滅了最後一股農民起義,前後持續了足足三十年!

  如果不是這次明末農民起義的話,大明朝僅僅只是對付遼東韃子,說不定還有翻盤的可能,但就是因為內有農民起義,外又有韃子寇邊,內憂外患之下,才讓大明朝最終徹底的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