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周原的文書送達應天,太子朱標、太孫朱雄英,於武英殿陳奏常德府、龍陽縣清繳積欠,至地方混亂,官員擊鼓自縊事。【,無錯章節閱讀】
朱元璋勃然大怒,下旨將湖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張貞、右布政使陳蠡,及常德知府、龍陽知縣等十三名相關官吏,撤職查辦,交付有司。
並著戶部查明賦役清冊,下詔減免龍陽縣所積欠的賦稅,且將每年定製的三萬七千石,減為一萬三千石。同時,下詔在龍陽縣,建立賢良祠,以禮安葬青文勝,撫恤其家眷。
從不詩文見稱的朱雄英,還親自為賢良祠題寫了一首詩:不為身家只為民,一死明志感吾君,寸誠真切感天地,散作龍陽百里春。
對大明的文官,朱雄英從來都是有很強的芥蒂之心的,東林黨與閹黨相爭之禍,實在讓他很不放心。可青文勝以死明志,以命進諫的壯舉,的確讓他刷新了文人的認知。
這世上,還是有以文天祥,屈原為榜樣的官員的,只是他們很多都處於明珠蒙塵的狀態,需要人去挖掘而已。
有鑑於青文勝的事跡,及矯正自己的偏見,朱雄英上書皇帝:青文勝能不惜一死為民請命,奏疏中也多言辭懇切,可見末吏之中也有治國良才。
請以陛下降旨,通令全國,許在籍、致仕官員上書陳事至通政司,論時政得失,且無論品秩、爵位。力求人人皆可言事,政務無所偏差。
東宮-春和殿
「孤知道,你二叔在秦藩之時,與當地的官員沆瀣一氣,讓你對文官產生了及其不好的印象。」
「孤更知道犯錯容易,正視自己的錯誤,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做的很好。」
太子朱標,對於朱雄英能自察其短,及時改正甚為寬慰。上位者,不偏不倚,方能使英才竭誠效力。
就說他給皇帝上的那道奏疏吧,剛剛下發就有了好的反應。江西建昌府南昌縣典史-馮堅,上書言時政九事。
即:一曰頤養聖躬,二曰擇老成之臣,三曰攘要荒,四曰精選有司,五曰褒封祀典,六曰減省宦官,七曰調易邊將,八曰採訪廉能,九曰增置關防。
這九件事涉及朝廷內外事務,皇帝御覽之後,贊其知時務,達事變。特命吏部破格升遷馮堅,連升十三級,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從風塵墨吏一越躋身正四品大員,這在大明立國以來,還是頭一次。由此可見,皇帝的求治之心,有多麼強烈,朱雄英的這個本章,價值何止千金。
「好歸好,但你也不要得意忘形,孩童案到現在都沒有偵破,錦衣衛該加強力度才是。」
當老子的就是這樣,不管兒子有多能幹,他們總要像雞蛋裡挑骨頭似的,找出一些問題。這不是刻薄,而是希望其虛心處事,再接再厲。
可朱標說的這個案子,看似平常,但卻比處理司禮監、直殿監那幾個為虎作倀,依仗靖江王撐腰的太監更加難辦。
涉案的都是江湖人,他們能生存下去,自然有一套嚴密的組織結構。錦衣衛一動更是潛了下去,輕易不敢露頭。
蔣瓛他們抓都是些小魚小蝦,身後的大魚,還在緊鑼密鼓的排查中。他需要時間,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布控、排查。
撂下茶盞,朱標淡淡笑道:「當然,差事難辦,需要時間,孤理解。可有些事,是時間所不能容的,比如。」
比如說朱雄英的親事。朱雄英十八歲了,還沒有定下親事,這在明宗室中,絕對是絕無僅有的。他是太孫,是社稷、國祚的根本,這種事,更拖不得。
要不是老爺子寵他,可著勁兒的讓他胡鬧,早就該成婚了。
在郭寧妃、太子妃-呂氏屢次推薦的名單中,皇帝最後圈定了兩家:故中山王-徐達的第三女-徐妙錦,及西平候沐英的長女-沐婕。
與沐家聯姻,朱雄英不奇怪,可徐達家就有些過了吧,徐家長女、次女分別嫁給了燕王、代王做正妃。小女又蒙恩訂給了安王朱楹。
一門四女出了三個王妃,皇帝還覺得不夠顯貴,還想讓徐家再出一位太孫妃!而且,這位太孫妃,過了年才十三歲,還是個孩子啊!
「十三歲怎麼了?唐朝文德皇后不也是十三歲嫁給的唐太宗。」
「孤與你母親也是指腹為婚,成婚之時不過十六,一樣相濡以沫。」
在朱標看來,年齡不是問題。那什麼「共同語言」也是朱雄英的一面之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豈是他個晚輩能置喙的。
至於,朱雄英說的輩分,那更不是問題了。朱、徐兩家沒有血緣關係,他們家的姐妹,嫁給朱家的皇子皇孫,也不違倫理、法度。
當然,皇帝也是考慮到了徐家三女的年紀問題,所以特別挑了與朱雄英年紀相仿的沐婕。這兩個貴女,都是木命,與朱雄英的八字特別的合。
進來送茶水的呂氏,聽到父子兩人在說成親的事,也興致勃勃的參與了進來,鼓勵朱雄英早早把婚事辦了,為皇室綿延子嗣,他們也能早一點含飴弄孫。
瞧呂氏那股興奮勁兒,像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般,朱雄英就不住有些反胃。朱標不知道她怎麼想的,朱雄英掌著錦衣衛,能不清楚嗎?
朱允炆最近與光祿少卿馬全之女走的很近,而馬全其人是先皇后僅存的遠房侄子。按照輩分算,朱允炆與馬氏,還是一對表兄妹呢!
她呂氏哪裡是著急朱雄英的親事,她是怕皇帝想起先皇后的好,萬一將馬氏許給朱雄英,擋了她兒子的道兒。
得,這份福氣,還是留給朱允炆自己享受去吧,他消受不起。相比於馬氏,朱雄英寧娶徐家的小蘿莉,他可不像朱允炆似的,對近親結婚那麼上心。
讓朱標夫婦自己在這陶醉子孫滿堂吧,朱雄英得趕緊想想辦法,趁著聖旨沒來下,看如何能把這事掰回來!
上了輦,朱雄英便冷臉說道:「走,去武英殿!」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