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之事,歷朝歷代都是開場鑼-好敲,收場戲-難唱,歷代帝王也是耗盡了腦筋,用盡了手段,防止自家的這些叔伯兄弟篡奪皇權。【記住本站域名】
鐵鉉說的是具體辦法,而劉璟則講了一套人情世故。宗室與社稷一體同休,只要給諸王遞了台階,他們就得自己下。
武英殿廷議的三天後,西閣與宗人府,奉上諭頒布新的《宗室封爵議》。京師震動,從諸王到百官,盡皆譁然;誰都沒有料到,皇帝會這麼幹。
其一,諸藩三護衛的軍費,皆由諸藩自行承擔;且可與兵部、五軍都督府合議,增加或減少。
其二,諸王子嗣封邑,彷推恩令,分封數量多少,皆有諸王自行劃定,朝廷不在另行劃撥封邑。歲支,一律減半。
其三,諸王對地方政務,具有否決權、監督權,地方官吏施政,凡遇諸王反對,即各自上本,請求聖裁。
這份永誠朝的《推恩令》總共八條,與歷代帝王不同的是,朱雄英在剝奪他們權力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自主權,切切實實的扎在了他們的軟肋上。
對於諸王來說,三護衛是他們立身處世之本,是他們心裡的底線。如果朝廷強行收回他們的兵權,那一定是一致反對,畢竟這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可皇上呢!將軍費一砍,要養多少,讓他們自己去算。咋算,俸祿減半,從自己體己錢里養大頭兵,心都在滴血啊。這不,謹身殿賜宴,桌子上的佳肴再好,酒再醇厚,他們也是食不甘味。
至於,子孫分封的事,大夥也心裡有數;皇帝如此的強勢,他也不可能拿大片的土地賞賜給諸王的子孫。施行推恩令,早早晚晚而已。
而諸王中,楚王、吳王及以岷王為首的關中四王,自然無所謂,他們是皇帝的嫡系,有各自的差事,自然不在什麼三護衛、俸祿、封地什麼的。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安王朱楹等與燕庶人有關係的,能不被怪罪,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敢埋怨什麼,只能咬著腮幫子認了。
但像寧王朱權、韓王朱松、沉王朱模等這樣重兵在握的塞王,個個是面帶愁容。朝廷停了軍餉,他們要麼硬著頭皮往裡面添,為朝廷養兵;要麼削減軍隊,將軍隊劃給各地的都司。
敲了敲桉子,朱雄英提了一杯,隨即把話匣子打開了:「朕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心裡有落差,或者在心裡罵朕獨夫!」
「可朕得跟諸皇叔、王弟,把話說明白了!朕今時今日的舉動,受益的不僅是朝廷,也是你們。」
的確,歷朝歷代都有話,宗室為天下養,把土地、人口分封給諸王,已經是人們心中固有的理念。怎麼到了大明,就不行了呢?
不是不行!朱雄英指了指殿中烤爐上的羊,這就是大明的江山!疆土、人口都是有限的,你分一塊,我分一塊,用不了幾代人,大明的百姓就養不起朱家的人了!
「土地、糧食老百姓的命,咱們朱家造反出身,更應該比那些世家豪族出身的皇族,更珍惜先帝的這片基業。」
「照著現有制度分封,那就是竭全國之力,奉一家之樂。你們誰能保證,朱溫滅李唐宗室慘劇,不會在我明室上演?」
無序的分封,只能結怨於百姓,怨氣一代代的積攢下去,那就是相當於汛期的洪水。決堤的時候,再想彌補就晚了,付出的代價也不是誰都能承受起的。
大明的宗室,想讓子孫後代,把這碗安生飯,代代的端下去,那就得在利益上,有所讓步!讓的越多,積得福則越厚。那話怎麼說的,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史書上寫的清楚,九王全部勒死,投屍九曲池;白馬驛三十多朝臣,一律丟進黃河,強橫的大唐王朝就此隕落。
在座的諸位都有兒女,李唐宗室的慘相,的確讓他們不寒而慄。真要是按皇上說的,一代代的結怨,後果是什麼,根本不敢想像。
唉,有鑑於此,除了嘆氣,諸王也說不出什麼。因為就算是歲俸減半,他們也能錦衣玉食的過下去。
「但咱們畢竟是一家人,把你們擠兌的沒有活路,朕將來到了地下,怎麼有臉去見先帝和仁宗!」
一聽有緩,諸王都來了精神,翹首看向皇帝,等著聽陛下給支的高招。都到這地步了,能得一點,是一點吧!
眼見著一眾內宦展開的一幅巨型地圖,朱雄英走階上走下來,接過木棍,踩在地圖上,將明境以外的區域指給諸王。
「先帝為警戒子孫,務窮兵黷武,特劃定不爭之國。」
「可像東瀛四島這樣的國家,不打它,能知道什麼叫赫赫天朝嗎?」
意思很簡單,要子孫享之不盡的封邑,沒問題,作為朱家的一份子,朱雄英絕對是支持的。到外面去,打那些不敬天朝,又夜郎自大的國家。
以倭國為例,征服東瀛四島,他可以允許四位親王,建立四個封國。在封國中,四王擁有絕對的自治權,土地、人口、軍隊、制度,皆可自行其事。
「皇上,您是說,您允許我們在建國?」,韓王朱松一臉不可置信,別說他,就是其他的藩王,也都一連驚詫。
歷代帝王,為了削藩,父子兄弟反目的筆筆皆是,都是往回拿,從來就沒見過誰把肥肉吐出來的。
倭國四島比起大明來是不大,但與他們的封地比起來,那可是大太多了。雖說都是不毛之地,可螞蚱在小,也是肉啊!真到那地方為王,萬戶,十萬戶也不是問題啊!
呵呵,「老二十,雖說你是朕的叔父,可咱們是一起長大的。」
「你什麼時候見朕,在國事上開過玩笑,而且還是當著這麼多皇叔、王弟的面兒。」
沒錯,天子出口便是天銜,尤其是在限至藩王的關鍵時期,說胡話,說空話,來搪塞諸王,對朱雄英有什麼好處。
諸王也正是明白了這一點,心中霧霾也一掃而空,以國為單位進行分封,作為國家的屏障,蒙古帝國當年就這麼做過。
「既然,朕與諸位宗親找到了共同的語言,那這酒,是不是就能喝下去了?」
哈哈,是是是,比較了一番,覺得還是占便宜的諸王,也都一展笑顏,舉起酒杯與皇帝頻頻舉杯。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