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是他的愛將,從西征時,投入南宮麾下,功勳卓著,為官又很是清廉,對他忠貞不二。【Google搜索】要不是看重於他,朱雄英也不會把看守朱棣的差事交給他。
現在他死了,不可不厚斂,朱雄英隨即下旨追贈宋成為寧國公,並親筆題字:「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長纓。」,以褒獎宋成的忠誠。並准五子-宋瑛襲爵、六子-宋瑾封西寧候。
並特旨由吳王-朱允熥代其,為大都督抬棺入土,而藍玉、徐允恭等人,也自覺的頂替護靈官兵,為宋成抬棺。
隨著靈樂響起,藍玉等人將宋成的棺槨放入穴內,自聚寶門而來的弔唁商賈百姓,無不為大明失去了一位柱國而悲傷,掩面而泣。
看著兩側的百姓,朱雄英又把目光瞄向了宋成的棺槨,不由在心中念道:「景陽,有這麼多人來送你,欣慰吧!」
隨即,當這隨行官兵、弔唁百姓的面,朱雄英當即宣布拜將:命武英殿大學士-昭武將軍-涼國公-藍玉為大將軍,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為副將軍,統京營十萬,節制關中、河南、山東之軍,出師討伐,平滅叛賊。
「朕少年時,隨文昭公學國史,先帝及諸將開國之難,史所罕有!」
「那時候,文昭公常與朕說,等朕當了皇帝,一定是太平盛世,就不用打仗了。」
李善長這話,充斥著浪漫主義,他老人家總是認為,一、二代人的努力後,天下必然至太平。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也未嘗不可。
可朱雄英打小就認為,忘戰必危!因為這天下從來都缺野心家,他們得不到,就要用手裡的刀去搶。在這一點上,朱棣比朱高煦強多了,手段倒是光明磊落的多。
朱雄英也是腥風血雨中,滾出來的皇帝。打仗,他從來都不怕。可作為天子,要天下百姓,因為他們叔侄之間的爭奪皇位,而受罹難,他這心裡不好受。
「兵力、裝備、糧秣、餉銀,朕源源不斷的供應著。」
「告訴將士們,朕不是以皇帝身份命令他們儘快取勝,而是讓他們為天下黎庶為念,早日剿滅叛軍,還一個太平盛世!」
藍玉、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為首,參加奠儀的諸將,在宋成的靈前起誓:不破賊軍,誓不回還。
而一身重孝的宋瑛、宋瑾,也跪在皇帝,額頭綁著的孝帶都磕紅了,請皇帝允許他們,戴孝出征,為他們的父兄報仇雪恨。
「好,忠臣孝子!朕准了,封你兄弟二人為千戶,隨中軍行動。」
他倆都是軍事學院的學兵,朱雄英特許他們,從學院挑選年長些的學兵一千,劃歸他們統領。令宋瑛、宋瑾兄弟倆,給他們的父親守靈三天,然後去玄武湖中軍報到。
除此之外,朱雄英還照會來弔唁的百姓,為國除奸,保家衛國,乃大明子民之責。無論平民、商賈,參軍報國,斬將擒賊,匹夫可得賞,商賈可封侯。
大明的軍隊包容開放,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即在此時。想翻身富貴的,想蒙蔭子孫的,皆可登記兵役,戰後朝廷論功行賞。
那詞怎麼說的,人民戰爭!朱棣可不是削藩被逼反的,他也搏不到諸王的同情。因為一個謀朝篡位的反賊起兵,這藉口多蹩腳,論道理的話,他已經敗了。
這是個倡導忠孝節義的時代,他們的行徑,為時下道統所不容。無數的文人墨客,都會站出來唾罵他們,帶動輿論,百姓自然也就調動起來了。
朱雄英就是要用一顆顆人心,把燕軍砸到,把他四叔君臨天下的美夢給打醒。
捅咕了一下徐允恭,常升低聲言道:「瞧見沒,在爭取民心方面,陛下的心機,才是高深莫測。」
萬歲萬歲萬萬歲!,事前,把軍葬和拜將禮放在一塊辦,東西兩閣的官員,都覺得不太妥。
可從百姓們呼喊的腔調就知道了,朝廷這次的軍葬,無疑是成功的。他們越是憤怒,朝廷得到的助力就越大。
朱棣,多聰明的一個人,讓姚廣孝三兩豬油灌下去,一樣迷了心智。在這種情況下作戰,他這些年在沙場建立的威名,也要敗光了。
哼,「他何止敗光了是自己的德行,還有我父親幾十年經營的北軍!」,說著這話,徐允恭面露凶色,手也捏的卡卡作響。
不要說百姓憤怒,徐允恭何嘗不是。北軍是他爹一首帶出來的,徐允恭的少年歲月,都是在那裡的渡過的,那裡有著他太多的回憶。
現在,因為朱棣的一己私慾,將北軍的精銳拉下水,毀了他少年時期的光榮與夢想。再加上徐增壽那個孽障,在旁敲側邊鼓,他更是怒在火中燒。
「允恭兄,國難當頭,你可不能感情用事啊!」
常升太知道,徐允恭恨朱棣、恨徐增壽,可此次戰事,關乎朝廷未來,不能因為他一人的義氣,耽誤了戰事。
「常兄,國難當頭,豈能坐視!他們是家父的舊部,允恭有責任替父親清理他們。」
徐允恭、常升滴滴咕咕的著,朱雄英也隨即揮手示意奠儀結束,在場的兵將、軍民,皆自行退去。
朱雄英拎著兩罈子,就坐在宋成的碑前,打開了一壇,灌了兩口,喃喃道:「朕已經下令,斬朱棣者,封公爵,賞萬金。」
「你放心,朕不會讓忠臣良將蒙冤而死。那些背叛朝廷,倒戈向賊的人,一個也別想活。」
「黃泉路上慢慢走,用不了多久,朕就把朱棣、那些叛徒都送下去。」
話畢,朱雄英抬起酒罈,狠狠地灌了兩口,隨即一把摔碎。
呼出了一口酒氣,眯著言道:「大明朝,可不止一個宋成。四叔,你等著吧!」
他次平叛,其實就是對對胡,看看大明朝前後兩位征北大將軍,到底鹿死誰手!沒有了朱老四,大明朝就守不住北疆了?這是什麼論調兒。
說的更不好聽一點,朕要是稀里湖塗的死在朱允炆手裡,大明朝就亡了?不會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