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朱樉自獲罪被圈以來,身心鬱悶,身子骨是一日不如一日。【記住本站域名】太醫去府好多次了,開出的藥方也成摞,可就是不能妙手回春,病勢是一天比一天嚴重。
皇帝雖然嘴上沒說什麼,心裡也不忍次子抑鬱而終。別忘了,朱樉是先皇后所出,就算看在馬皇后面子上,也不能如此對待她的兒子。
皇帝需要一個「理所當然」的藉口來赦免朱樉,以顯得此事出於正當,理所當然。作為宗人府的新任經歷,主理宗室事務,朱允炆有著天然的優勢。
從法理上說,出於本職,分屬應當;從私情來講,血濃於水,叔侄之情!這話,只有從朱允炆嘴裡說出來,才能在皇帝那過關。
當然,這奏本是不能白上的,秦王必須得付出一定的代價,而且不容拒絕。畢竟,除了朱允炆外,沒什麼人願意為他開罪於皇太孫。
是,呂氏心裡清楚,朱允炆有自己一套思維,加強中央集權,強幹弱枝的治國理念;可要是登基的不是他,那強誰的干,弱誰的枝呢?
秦王府,對於朱允炆的到來,朱樉感到很是詫異,他跟這個侄子之間,可沒什麼交情。而且,對太子一房,朱樉有著天然的戒備之心。
可人都來了,他也不能拒人千里之外,所以還是佯裝熱情的招呼著。
「哎呀,這才多少年,允炆都已經長大了,真是歲月如梭,人生如白駒過隙啊!」
「來來來,讓二叔好好看看你!恩,長的跟大哥年輕時真像,一樣的儒雅。」
看著這個同樣是次子的朱樉,強顏歡笑這費勁兒,朱允炆才發現他比自己還可憐。自小就不受皇帝待見,半輩子被兄長壓著,甚至還要承受侄子的羞辱,被圈這方圓之間。
相比於他,朱允炆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最起碼他可以享受自幼,還有疼愛自己的母親,還有翻盤的機會!
附和一笑,朱允炆熱情的回應著:「小侄剛從湖廣回來,聽聞二叔在病中,特來探望。」
「恩,看起來,二叔的精神不錯,的確可喜可賀!侄兒還帶了一些補品,相信用過之後,更勝從前。」
瞧了一眼禮盒,朱樉莞爾一笑:「不行了,你二叔老了,不中用了,也就在王府中,了此殘生。」
呵呵,搖了搖頭,朱允炆卻覺得,以朱樉不惑之齡,些許小病不足掛齒,只要心情舒暢,便可不要痊癒。
他今兒給朱樉帶來一個好消息,關西大捷,太孫力挫東察哈台汗國,斬獲十餘萬人,耀兵西境,皇帝龍顏大悅,獻捷的軍隊,不日即將返京。
且此一役所用之兵,皆為關中子弟,朱樉曾就藩關中,這些可都是他的子弟兵。如今為國建立這種殊勛,朱樉應該與有榮焉。
「允炆啊!你二叔呢,是虛榮不假。可卻不敢貪太孫的功勞。」
「你大哥出息啊!鐵面無私,揚威西北,國家有儲如此,乃社稷之幸!」
這話字面上一點毛病都沒有,可無論從語氣還是表情都看不出來,他有一絲一毫的高興。是的,沒有朱樉當年當墊腳石,就沒有朱雄英的今天。
裝模作樣的嘆了口氣,朱允炆也倒起了苦水,如今是南宮一言堂的時代,皇帝、太子對他的縱容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為了培養他施政的能力,皇帝、太子,甚至將兩陝及甘肅行都司,所有的軍政事務都交給太孫。甚至,連他在西北以屠殺無辜牧民,也絲毫沒有追究的意思,還准了他移民充邊之策。
「家業傳長子,咱們大明是嫡長子繼承制,陛下在《祖訓錄》中早有明示。」
「沒辦法,即便是偏心,咱們也得認,臣子萬萬死,君王萬萬年,天下沒有不是的君父。」
話畢,朱樉意味深長的瞧了朱允炆一眼,他太熟悉這種「意難平」了;洪武元年,朱標被立為太子時,他也是這種表情。
朱允炆是東宮次子,境遇與他當年何其相似。可他比朱樉更倒霉,碰到了個比朱標更心狠手辣的對手,那小子可是個不講手足之情的,這一點朱樉是有切膚之痛的。
「允炆啊,不是二叔看你的笑話,你看看,二叔如今也被困在這方寸之間,難以自保。」
「幫不上的忙啊!唉!」
很顯然,為了自由朱樉願意與朱允炆同盟;可他不相信朱允炆敢明目張胆的得罪權勢日隆的太孫。這對於他,是極其不明智的選擇。
呵呵,哈哈,朱允炆放聲大笑,笑的朱樉都覺得有些瘮得慌。
緊接著,他儒雅、俊逸的臉,卻顯露一絲狠辣之色,冷冷地說:「如果,我能把二叔弄出去,您願意與侄兒結為同盟嗎?」
有一個問題,朱樉得明白,太孫可不僅是他一個人的威脅,更是朱樉的。若有一天,他坐上奉天殿的寶座,倒霉的可不止朱允炆一個。
西征也好,移民屯邊也罷,都能清楚看出,皇帝、太子的決心。等那一天,真的到來了,佛祖降臨,也救不了他們叔侄。
沉思片刻,面色陰沉的朱樉,努了努嘴:「如果,你能辦到,那為什麼不呢?」
,三日後,宗人府經歷-長沙王-朱允炆,於武英殿外跪奏陳情,請皇帝以君父慈悲,骨肉之情,憐憫體弱多病的秦庶人-朱樉。
解除朱樉的圈禁,讓其可以大明普通庶民一般,可以行走在應天城,感受到盛世的恩澤。煮豆燃豆萁,摘絕抱蔓歸之事,豈能在洪武盛世上演。
朱允炆在殿外跪了一天,仁孝感動皇帝,武英殿內傳出一個「准」字,讓秦庶人朱樉恢復了自由之身。
孝是不會有錯的,在這個孝大於王法的時代,朱允炆此舉既緩和了皇室之間矛盾,還讓皇帝不失慈父之名,滿朝文武無不交口稱讚,讓他實打實的收穫了一波人心。
盛讚之下,不知道是為顯示公正,還是真的為朱允炆孝心所感動,皇帝下詔,褒獎其仁孝之心,特加恩旨,晉其為荊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