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大明柱石黑旗軍

  紅巾軍造反,衍聖公全家暴斃、曲阜孔氏滅族的消息,第一時間通過急報傳到濟南。

  顏繼祖傻了。

  這可是堪比鳳陽皇陵被燒的大新聞。

  不,是比皇陵被毀更加嚴重的政治事件!

  當年鳳陽巡撫楊一鵬只因救援不及時,被盛怒的陛下判處「棄市」,死相悽慘。

  而如今「六省總理」熊文燦也因湖廣剿賊不利,被陛下罷官加罪,眼看是要逮入詔獄論死。

  什麼巡撫、總督,總理,內閣首輔————-聖上一怒之下說免就免,說殺就殺,

  不知殺了多少封疆大吏。

  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聖上行事急於求成,卻又無耐心,對待臣屬刻薄寡恩,疑心甚重。

  辦好差事無獎賞,犯下錯誤就得橫死,長此以往誰還敢盡心效忠?

  大夥不過是勉力自保、渾水摸魚罷了。

  山東巡撫顏繼祖深知自己轄區發生「孔家人暴斃」的大事,已是性命難保。

  就算他盡力平定賊寇,將功贖罪,能落得平安落地算是老天保佑。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

  天下文人都會在暗地裡戳他的脊梁骨,把屎盆子扣他頭上,寫文寫史辱罵他一萬年,罵他保不住聖人血脈,是儒生的敗類。

  一想到如同刀劍的咒罵即將伴隨他一生,甚至在死後也緊跟在後,顏繼祖就想一頭撞死在衙門裡以謝天下。

  顏繼祖思慮再三還是忍住了,決定在朝廷得知「噩耗」之前盡力挽回山東的局面。

  他年輕時便是天地的「肅貪先鋒」,彈劾這個冗員冗費,彈劾那個侵吞軍餉,巡撫山東以來也是盡力辦事。

  他雖說不上剛正不阿的「海鋼鋒」,起碼不是貪贓枉法的蟲。

  既然陛下授予他巡撫之權,他就有責任討平這股亂賊。

  那紅幣軍逆賊能攻破曲阜,要麼有賊寇內應外和,要麼是賊寇眾多,一鼓作氣擊敗了守備隊奪取縣城。

  若是前者倒不足慮,派兵碾過去就結束了。

  可要是後者就很糟糕。

  曲阜守備隊少說一千餘兵馬,又有守城優勢,依尋常賊寇的戰力必須五倍,

  乃至十倍才能打破城池。

  如此估算一番,顏繼祖推測紅巾逆賊至少在一萬以上。

  即使他統帥三千兵營南下討賊,勝算也並非十拿九穩。

  賊寇要是使用衍聖公的錢糧招募兵員,旦夕之間便能聚斂數萬兵馬,他三千兵馬根本不夠看。

  至於駐紮在魯南的劉澤清、倪寵部眾,顏繼祖並不敢相信。

  這夥人無時無刻都在避戰自保,韃子逼近河間的時候,他們躲在魯西,韃子入寇山東的時候,他們退到魯南。

  除開這些「跑跑將軍」,顏繼祖只剩下一支駐紮於此的客軍能用。

  黑旗營。

  黑旗營橫掃東虜的悍勇戰績人盡皆知,但顏繼祖也知道黑旗營損失慘重,精銳十不存二,其主帥又身受多處箭傷。

  除非山東半省陷落,他是萬萬不肯「催逼」李總兵死戰的。

  更何況人家只是一心回鄉的客軍,就算能用也只有即將劃到登州的一千黑旗軍輔兵,戰鬥力或許一般。

  然而顏繼祖還在猶豫調兵之際,黑旗營一員部將已經找上門來。

  對方名叫『李四』,是先前斬敵立功,如今就任游擊的小將。

  「我家將主聽說魯南慘案滿心悲痛,深感逆賊囂張。他縱使一身箭傷,也願意為山東百姓帶兵出征,踏平魯南逆賊!」

  「萬萬不可!」對方的主動反而叫顏繼祖無地自容,「你家將主身受多創,

  切不可再動!若是傷口崩裂,有不忍言之事發生,本撫如何向陛下交代,向黑旗營將士交代·—」

  「我家將主年僅二十便升任二品武官,可謂一身榮華。他時常教導將士們要時刻記住,我們吃的誰的糧,用的是誰的餉。

  軍餉糧食都來自窮苦小民,是他們用血汗撐起的整個天下,如今我們的衣食父母受難,為何不敢為民而戰!」

  「不!我不准!陛下言明不許李總兵再有不測。我魔下標營三千兵馬精悍敢戰,足以踏平紅巾賊!」

  「顏撫台不必再勸,我家將主已下令全軍集結,即使撫台不許,也要南下討平賊寇!

  將主說:為國為民豈可惜身,就算戰死在魯南,也算為君盡忠,為民就義了,他雖只讀過幾本書,也知道聖賢書教導的仁義禮智信———」

  「好!」

  李總兵雖然二十歲就驟得高位,卻從來不卑不亢,也沒驕縱野蠻之舉。

  他明明可以躺在濟南好好養傷,卻仍要帶傷出征討賊。

  李總兵真是如今當之無愧的「真義士」!

  顏繼祖雙眼泛紅,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幾乎要在游擊面前情緒崩潰。

  李總兵真的,他哭死。

  即使黑旗營士卒偶有交惡士紳大戶的行為比如當街毆打士紳的子侄、家奴,與吃飯不給錢的標營士兵打架鬧出人命,

  亦或是是衝到衙門裡暴揍胥吏。

  但這些克制的行為與其他搶劫殺良的丘八比起來,算得上是「大善人」。

  甚至不少市井傳言黑旗營比官員更加「雷厲風行」,痛扁的都是官商勾結、

  為害小民的惡人。

  百姓雖然拍手稱快,士紳豪強們卻覺得黑旗營囂張跋扈。

  土紳豪強紛紛委託人脈上書彈劾黑旗營士卒囂張不法,乃至彈劾李總兵本人約束部眾不力,應當貶官削職。

  不過李巡撫卻覺得這些都是小題大做,上書為李總兵辯解,應當是李總兵身受重傷,難以親力整治軍紀,才使得驕兵悍將們自由散漫。

  若是李總兵養好傷勢重振過來,定能即時修正這些毆打士紳、狂扁胥吏的粗暴行為。

  不過陛下對這些「胡言亂語」盡皆留中不發,來「信」也只是象徵性申斥李總兵一番,不做任何實質性懲罰。

  陛下好像在對這些官僚士紳說,朕罵也罵了,你們不要得寸進尺,直接把「護犢子」、「拉偏架」的心思展露得淋漓盡致。

  與其說陛下忌憚驕兵囂張不法,不如說他樂見黑旗營幹點符合武夫刻板印象的「事」。

  李總兵本就是崇禎朝以來為數不多能打的良將,又練得一手敢打東虜的悍卒。

  而李總兵本人不鬧不躁,不吃空餉不喝兵血,不貪財不好酒色,也不殺良冒功,任何與他結交的文臣武將都對他讚嘆有加,樂意與他親近,其道德水準直逼儒士。

  若是如此「道德良人」再立下數次大功,直至功高蓋主,饒是深信黑旗營的朱由檢也會再犯疑心病李總兵什麼都不圖,是不是該圖謀朕的江山?

  王莽篡位前也是謙恭忠誠,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前也是三朝老臣,東晉劉裕,

  北周楊堅,後周趙匡胤·——

  李總兵年僅二十,若他再為國家征戰十餘年,這天下誰的威望還能壓過他?

  難道大明也要出一個黃袍加身的趙匡胤麼?

  好在黑旗營的跋扈表現「壞心辦好事」,暫時打消朱由檢與諸公的疑慮。

  圖財圖色圖權才顯得黑旗營將士像個有弱點的人。

  而一個交惡官僚、士紳的人,大概率成不了大事。

  畢竟士紳是天下的柱石,不與國家柱石合作的軍隊只是軍閥、流賊罷了。

  縱使他們舉旗造反,橫掃數個府縣弄出浩大聲勢,大明也有餘裕聯合士紳把他們鎮壓。

  而且黑旗軍士卒的狂妄跋扈來自於「驍勇善戰」,以及接連取得的勝績。

  如此悍兵怕是李總兵本人也漸漸難以壓制,必定出現一些自認「無所不能」、「不甘久居人下」的悍將,最終脫離黑旗營的序列。

  朝廷正好在將來對黑旗軍分化瓦解,把上萬黑旗營分成數個忠於朝廷、相互制衡的單元。

  如此既能為國家保留悍兵種子,李總兵又不至於陷入「功高蓋主」的危險境地,實在是兩全其美。

  李總兵與顏巡撫都不知道朝廷諸公的「良苦用心」,只知道眼下魯南有危,

  不得不派兵支援。

  於是顏巡撫擔任軍隊「一把手」,率領巡撫標營與數千黑旗營士卒沿著運河南下曲阜黑旗營輔兵、俘虜眾多,又時不時僱傭民兵協運糧草,巡撫甚至都沒發現黑旗營少了兩千餘兵馬。

  與此同時,一心剿賊的劉澤清,倪寵,與「群狼報信」的紅巾逆賊遭遇。

  除開部分留守曲阜的玩家,此次紅幣軍出動兩千迎戰。

  三方在充州以北的平原丘陵地帶遭遇,分別發現對方部眾的蹤跡。

  到底誰先動手,而紅幣軍又該先打誰,就成了一個困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