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天竺宣戰,灰燼軍隊!

  第304章 天竺宣戰,灰燼軍隊!

  東封禪。

  西運銀。

  新年將近,朱厚熜率文武百官原路返回京城,就在所有的人認為今年就該這樣結束的時候,一道從天竺送來的緊急軍報,讓無數人為之錯愕。

  天竺,準確地說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天竺王朝,莫臥兒帝國,對大明朝宣戰了,並偷襲了大明水師所在的第烏、果阿兩個港口。

  莫臥兒帝國組織的三萬多人的軍隊,被八萬大明水師將士輕鬆覆滅。

  但莫臥兒帝國不但沒有停止行動,反而在繼續備戰,準備了初戰十倍的人數。

  即三十萬大軍,向第烏、果阿兩個港口進發。

  在大明朝、葡萄牙的果阿之戰中,水師主將熊文燦與葡萄牙駐天竺總督謝菲爾德力戰殉國,被封為西海侯。

  水師主將的位置,由沒死的副將丁啟睿暫時接過,主持在馬六甲海峽、第烏、果阿的全權事務。

  朝廷的原計劃,是內閣閣老王崇古會隨第一支寶船艦隊出海,在抵達果阿城後,接替水師主將的位置,並會以內閣閣老之身,成為大明朝駐天竺第一總督。

  第一支寶船艦隊已經出海南下,王崇古及兩萬八千八百人的大明海軍,即將轉西,龐大的艦隊,註定行進速度不可能特別快,距離抵達馬六甲海峽,抵達第烏、果阿,尚需一段時間。

  莫臥兒帝國的突然宣戰,並起了三十萬大軍,以八萬對三十萬,暫代水師主將的丁啟睿倒沒有多恐慌,更多的是想不通。

  當初葡萄牙占領這兩個港口,莫臥兒帝國卻連屁都不敢放一個,現在,大明朝水師擊敗了葡萄牙海軍,莫臥兒帝國卻忽然要收復港口了。

  難道說,莫臥兒帝國認為大明朝水師比葡萄牙海軍弱?

  之前的三戰,被莫臥兒帝國當成是僥倖?

  不過,到底是「大國戰爭」,雙方參戰人數都突破了四十萬,出於將者的謹慎,丁啟睿仍將消息以最快速度傳回國內。

  還附上了莫臥兒帝國自己擬草的「和平協定」。

  在協定中,莫臥兒帝國對大明朝有幾點要求,一,大明朝在南亞次大陸上的所有軍隊,即刻放下武器投降,交還所侵占的第烏、果阿兩個莫臥兒帝國的港口。

  二,交出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並承認馬六甲海峽永歸莫臥兒帝國的領土、領海。

  三,莫臥兒帝國要求大明朝承認其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特殊利益和特殊地位,割讓藏南地區。

  當高拱看到這份「和平協定」後,只覺得腦袋上的青筋在一個勁地崩。

  他本以為葡萄牙對大明朝的「通商請求」就足夠天下無敵了,沒想到在亞洲這塊地方,竟然還有高手。

  莫臥兒帝國。

  是曾經中亞霸主帖木兒帝國崩潰後,其皇室後裔巴布爾率軍入侵南亞次大陸建立王國。

  高拱對其的印象,還停留在巴布爾和其子胡馬雍,前者是小聰明,後者是蠢貨和陰險。

  在胡馬雍成為莫臥兒帝國皇帝時,莫臥兒帝國一度衰落,胡馬雍都為之被迫流亡了一段時間,後來才重新站了起來。

  但站起來才六個月,胡馬雍就死了,死在了大明曆嘉靖三十五年,如今的莫臥兒帝國皇帝,是其子阿克巴。

  在南亞次大陸那塊地方,阿克巴是合格,甚至是優秀的皇帝,繼位短短六年,莫臥兒帝國的版圖和財富就擴張了原來的三倍,人口也迎來大爆發。

  從喀布爾到吉大港,從克什米爾到卡維里河,除半島極南端和第烏、果阿兩個港口以外的整個次大陸都納入了莫臥兒帝國的版圖。

  在上面生活了一億多莫臥兒帝國人,論及人口數,莫臥兒帝國人數不比大明朝人少。

  其首都先後設在德里、拉合爾、阿格拉,最後又遷回到德里。

  也只有人口大國,皇室才能拉起三十萬大軍,換成葡萄牙,王室就是把命賭上,葡萄牙百姓都不會服役這麼多人。

  除非,是和鄰國西班牙開戰。

  這點,倒是和英吉利、法蘭西很像,作為鄰居,是真玩命。

  阿克巴把在南亞次大陸上的戰爭,都稱為「聖戰」,高喊著解救之名,占領一塊又一塊地盤。

  聖戰,戰到了大明朝頭上。

  高拱不知道阿克巴是挑對了人,還是挑錯了人,變故之下,回京的速度大大加快。

  胡宗憲始終在研究世界輿圖,那喜馬拉雅山脈真是太龐大了,阻隔了太多。

  要是有條能通行的道路,哪怕只是一條峽谷,不論是解決,還是占領莫臥兒帝國就會簡單很多。

  這便是大明水師占領馬六甲海峽,占領第烏、果阿城中,他始終沒有將莫臥兒帝國納入大明必要戰略地中的原因。

  拿下容易,日後管理、治理,卻很複雜。

  當然,主要還是貧瘠,即便莫臥兒帝國的財富在阿克巴手上翻了三倍,依然非常窮,人口太多了。

  假如莫臥兒帝國能有歐羅巴大陸諸國那樣富,能有葡萄牙、西班牙十分之一的富,胡宗憲都能捏著鼻子把南亞次大陸定為大明朝戰略地,可惜真沒有。

  這些日子,高拱、胡宗憲,和其他文武誰也沒有得到詔見,直至回到京城的次日,高拱正在與制定全球戰略的次相胡宗憲交流時,玉熙宮終於傳來了覲見的旨意。

  目前在京的內閣,就三個人,高拱、胡宗憲、李春芳,元輔、次相都要覲見,李春芳索性也就跟了上去。

  玉熙宮。

  朱厚熜從精舍踱步到大殿,他想了整整十日,都想不通莫臥兒帝國,阿克巴為什麼要這麼做。

  想到最後,也只能勉強歸為阿克巴在南亞次大陸,在中亞打那些小國、小部落打順手了,打出自信心了,打的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巴布爾、胡馬雍、阿克巴,都是帖木兒的後裔,而帖木兒也不過就是千年前與中原戰爭失敗的突厥後裔。

  中原給予阿克巴祖先一場失敗,也能再給予阿克巴一場失敗。

  大殿裡,黃錦早就攤開了世界輿圖,朱厚熜指著輿圖莫臥兒帝國的位置,大手一揮道:「掃了它!」

  ……

  莫臥兒帝國,德里。

  皇帝阿克巴僅用六年的時間,便讓莫臥兒帝國領土、財富擴張三倍,人口暴漲,自然不可能沒有代價。

  南亞次大陸,本就是信仰濃厚的地方,傳入東土中原的佛教,便源自這裡。

  但這地方,卻沒能將佛教延續下來,連續改換了幾次信仰,終定為婆羅門教。

  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結合本土民間的信仰,經商羯羅改革,逐漸發展成為婆羅門教。

  信奉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主張善惡有報,人生輪迴,輪迴的形態取決於現世的行為,只有達到「梵我同一」方可獲得解脫,修成正果。

  在這地方的歌中,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

  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婆羅門中人,被譽為主神化身,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奉為祭司,主持祭祀、教育和智慧的傳授。

  甚至可以委任、罷黜高級官員。

  剎帝利中人,被譽為主神的守護者,承擔世代守護婆羅門的職責和義務。

  包括莫臥兒帝國皇帝的阿克巴,和皇室中人,以及國中的文武,代表著主神統治人間。

  吠舍、首陀羅沒有本質的差別,都屬於普通百姓,商人、地主、工匠……從事著普通或基礎的事務,供養著婆羅門和剎帝利。

  底層賤民,不必多言。

  在婆羅門教中,所有的事都是世襲的,不同等級的人之間不可以通婚,這也使得幾乎沒有人能跨越自己的等級。

  阿克巴在繼位後,與婆羅門教大祭司瓦爾那達成了合作,婆羅門教將永遠承認莫臥兒帝國皇室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皇室,阿克巴是三大主神唯一承認的皇帝。

  而莫臥兒帝國和阿克巴將永遠把婆羅門奉為至高無上的存在。

  在信仰之下,婆羅門教能影響到南亞次大陸上的所有人,上至垂垂暮年的老者,下到哇哇大哭剛誕生的孩子。

  獲得了婆羅門教的支持,阿克巴在某種程度上講,是真獲得了三大主神的加持。

  阿克巴的軍隊每到一地,婆羅門教的法旨就會提前到達,那裡的抵抗軍,要麼抵抗微弱,要麼乾脆放棄抵抗。

  阿克巴的軍隊可以說是一路平推,推平了整個南亞次大陸。

  在大明朝、葡萄牙爆發海戰時,阿克巴的軍隊正忙著兼併克什米爾。

  在徹底解決克什米爾的抵抗力量後,莫臥兒帝國的版圖,東起布拉馬普特拉河,南至戈達瓦里河,西至喀布爾,北抵克什米爾,在這個世界上,這毫無疑問是一個龐大的帝國。

  但是,人的野心是沒有極限的,達曼-第烏,果阿兩個港口的缺失,就仿佛一件精美瓷器上的兩個豁口,總是那麼礙眼。

  況且,這兩個港口對尋求更大發展的莫臥兒帝國非常重要。

  葡萄牙之所以選擇果阿作為殖民據點,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地理位置,二,是經濟利益。

  果阿位於西海岸中部,直對阿拉伯海和非洲大陸,是所有從歐羅巴方向登陸南亞次大陸的理想地點。

  這使得果阿成為控制香料貿易和海上通道的重要戰略要地。

  再有,果阿是南亞次大陸的馬匹集散中心,每年從西亞運來大量馬匹,可以解決葡萄牙人在陸地上的不便。

  在過去的六年裡,阿克巴與葡萄牙有過數次交涉,請求葡萄牙歸還達曼-第烏,果阿兩個港口,但都遭到葡萄牙的拒絕。

  顧念著葡萄牙的海上霸主之名,阿克巴一直心有畏懼,不敢與葡萄牙徹底翻臉,也就沒能收復兩個港口。

  而在阿克巴解決了克什米爾後,驚訝地發現,隔著喜馬拉雅山脈的鄰國,戳破了葡萄牙海軍「紙老虎」的本質,達曼-第烏,果阿兩個港口已然易主。

  先祖和中原的羈絆,莫臥兒帝國皇室誰都沒有忘記,阿克巴也是其中之一,哪怕再怎麼自我安慰,都掩蓋不了敗家之犬逃出東亞的事實。

  莫臥兒帝國皇室的心底,永世存在著找回場子的執念,畢竟,先祖不是輸在了正面對決,而是輸在了消耗戰上。

  卑鄙的中原人,靠著無窮無盡的後勤輜重和兵力損耗,將先祖拼的彈盡糧絕,狼狽逃亡。

  但現在,莫臥兒是個大大的帝國,本土作戰,不必太多考慮後勤輜重,而兵力損耗,那更是不必考慮。

  吠舍、首陀羅和那些不入階層的賤民,在阿克巴看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灰燼」。

  沒有建立莫臥兒帝國前,要受中原人的欺負,要是建立莫臥兒帝國後,還要受中原人的欺負,那這莫臥兒帝國不是白建了嗎?

  新仇舊恨之下,阿克巴毅然決然對達曼-第烏,果阿的明朝水師發動了偷襲。

  三萬多由賤民組成的軍隊被明朝水師覆滅後,阿克巴連心疼的感覺都沒有。

  相比較死去的賤民,都不如在戰場上損失的刀槍棍棒更讓阿克巴可惜。

  阿克巴認為體會到了中原人口的優勢,緊接著便找上了婆羅門教大祭司瓦爾那,在吠舍、首陀羅和賤民中,拉起了三十萬大軍。

  為了激勵那些「灰燼」,阿克巴說通了瓦爾那,如果能從明朝水師中奪回達曼-第烏,果阿城,活下來的人,每一千人裡面,將有一人跨越自身階層,提高一級。

  這讓那三十萬大軍為之瘋狂,但阿克巴卻知道,這對於中原軍隊遠遠不夠。

  所謂的三十萬大軍,怕是不夠八萬明朝水師殺的。

  阿克巴不捨得動用跟隨他南征北戰無數的嫡系軍隊,那麼,就只能求助瓦爾那,繼續組建「灰燼軍隊」。

  殺完三萬人,三十萬人,他就準備三百萬人,乃至三千萬人,明軍總會提不動刀,殺不動人。

  到那時,嫡系軍隊出動,徹底收復港口。

  但這些灰燼,需要婆羅門教的支持,阿克巴知道,必須要再對婆羅門教做出一些妥協了,只要能復仇,都值得。

  阿克巴走向太陽神廟,對那些像是鎏過金的神衛道:「神明的僕人阿克巴求見大祭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