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稱王之心,遼左三惡!

  第270章 稱王之心,遼左三惡!

  腦後反骨,稱王之心。

  兩句話一出,內閣中人瞬間變了顏色。

  四位總督、十二位巡撫辭官掛印剛結束,聖上向所有朝廷命官亮了底線。

  那便是「忠孝」二字。

  聖上是天下的君父,忠君孝父,不外如是。

  在當今朝廷,這無疑是對遼東鎮總兵官李成梁的全面否定。

  王崇古雖然沒有附和,但也默然認同了胡宗憲的話。

  李成梁那老小子,絕對懷有異心。

  次相高拱、閣老李春芳頓時將目光放在了元輔張居正身上。

  張居正面露不虞,道:「汝貞,腦後反骨這樣的話,不過是傳說的戲言罷了,而稱王之心這樣的話,沒有調查、胡亂猜測,不足為憑,現在,我大明朝正逢盛世,君賢臣良,海晏河清,一切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講。」

  北征之戰後。

  整個大明朝軍方都在和朝廷切割,王崇古、戚繼光更是以他這位內閣首輔大臣胞弟的命,來彰顯軍政分離的決心。

  內閣。

  是高於朝廷、軍方的權力中樞。

  王崇古以軍功封爵,這隻代表了個人進步,但相府與王崇古之間的殺弟之仇並沒有結束,只是同閣為臣,維持著表面和諧罷了。

  由戚繼光所統領的大明軍方,至今都沒再與張居正有絲毫聯繫。

  但有一人是例外,那就是遼東鎮總兵官李成梁。

  在所有軍將為了避嫌,勾銷了過去的情分時,唯有李成梁還在與張居正保持著良好聯繫,來往書信的關切,分毫不減。

  不論是私交,亦或是為了增加在軍方的影響力,在李成梁遇到難處,或遭遇質疑時,張居正都會伸手拉一把。

  這種時候,次相高拱總要幫幫場子,笑道:「元輔這話,不會有那幅畫的原因吧?」

  前不久,李成梁讓人從遼東鎮捎來一幅畫給張居正。

  是幅水墨畫,上面蓋得密密麻麻的硃砂印章,但價值卻在萬金以上。

  這天下有兩個好話(畫)兒,陳子昂的馬,宋徽宗的鷹。

  那幅畫上,正是宋徽宗的鷹。

  那圖章上,有一方篆文,上頭依稀有「道君……」二字,其餘漫漶不清,下頭用墨筆綴上「崇寧四年御……」,半行細字相當真切,足以證明是真跡。

  至於那些個硃砂印章,有岳少保、也有秦檜、危素、王陽明、嚴嵩,這代表忠奸俱有的這些人都收存過那幅畫。

  李成梁怎麼獲得的不太清楚,但名義上,是讓張居正好好鑑定真假,不急著取回,鑑定個兩三年也可以。

  不妨把話說明白些,這就是朝中新型的行賄受賄方式。

  但卻無法界定行賄、受賄,因為這擺在了明面上,就以這幅畫為例,李成梁可以隨時向張居正索要、取回,而張居正也可以隨時歸還、退回。

  如此行賄受辱,是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進行的,你知道我不會再要回來,你知道我不會再還回去,但你所求的事,我給你辦了。

  哪怕以後李成梁出了事,咬了張居正一口,大不了張居正把畫還回去,或者上交國庫就是了,影響不了什麼。

  而要是以後張居正出了事,李成梁可以把畫要回去,連贓款都能減少一部分。

  高拱將這樣的行賄受賄,稱之為「信用賄賂」。

  「肅卿是在懷疑我的品德嗎?」張居正直接反將一軍,望著高拱,問道。

  他從來沒有自詡過自己是聖人,他自認是個凡人。

  他追求權力,也追求享受,所以,他喜歡排場,也不避諱收受一些官員禮物,但絕不包括這動輒萬金的東西。

  這幅畫,張居正是在鑑定真假,也想多留在手裡一會,但終有一日,他會還回去的,不會入相府的庫房當中,也不是屬於相府的東西。

  高拱嘴唇微動,但還是沒有公開質疑,這位曾經的小老弟,現在的頂頭上官,道德或許不高尚,但也絕不低下。

  見狀,胡宗憲、王崇古也不好再說什麼,而全程看戲的李春芳,更是一句話都不會說。

  就在這時,新的內閣中書舍人張位進入政務堂中,道:「閣老,玉熙宮轉來了北原建設軍團八百里加急公文。」

  說著,張位就將戚繼光、俞大猷對李成梁、遼東軍的懷疑,讓山海關守將注意警惕,建議催促遼東軍加快清剿女真族,北原建設軍團要從西向東行進的公文放到了大案上。

  拆封,文字入眼,張居正頓時覺得有點臉疼,胡宗憲、王崇古坐在內閣,對李成梁的懷疑,他還能說那是不利於團結的話,戚繼光、俞大猷的戰爭推演,就幾乎證實了李成梁對朝廷存在不忠誠的行為。

  緊急公文,必須要內閣共議,有幾位閣老在,就要幾位閣老觀閱,然後發表意見,張居正憋著氣,讓張位拿給高拱四人看。

  傳閱完畢,高、胡、李、王面色都十分怪異,但是,事關一鎮之地和邊軍,幾人都沒有嘲笑的想法。

  高拱望著胡宗憲、王崇古兩位專業人士,道:「戚繼光、俞大猷的安排沒有不妥帖的地方,就這樣辦吧?」

  胡宗憲、王崇古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

  內閣共五人在場,高拱、胡宗憲、王崇古三人同意對遼東軍進行防備,這件事已經可以通過了,可為了顧及元輔的面子,仍票擬了一番。

  全票通過,內閣秘密給山海關下達公文,嚴密關注遼東鎮、遼東軍的動向,以防不測。

  又以內閣的名義,下達了兩條明令,一條,向李成梁戰況進展過慢表達不滿,催促加快清剿,一條,讓北原建設軍團動一動。

  諸事安排下去,錦衣衛也送來了有關李成梁、遼東鎮的情況。

  李成梁勾結礦監稅使高淮、巡撫趙楫在遼東鎮大肆搜刮,三人被稱為「遼左三惡」。

  甚至有遼東民謠曰:「遼人無腦,皆淮剜之;遼人無髓,皆淮吸之,實成梁代剜之、代吸之矣。」

  遼東巡撫,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省巡撫,正二品封疆大吏,全稱「巡撫遼東地方贊理軍務」,是朝廷設立的一個低品高位的巡撫職位。

  從正統元年設立,目的為加強對遼東都司管理,轄區包括遼東都司全境。

  由於遼東鎮是軍鎮,絕大多數權力都在總兵官手中,遼東巡撫就成了真巡、撫。

  大明朝的礦監稅使太監,權力是非常大的。

  礦監稅使太監可以通過增稅、濫稅的方式大肆搜括銀兩,設置重重關卡收稅,導致商賈無利可圖,而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在永樂朝後,大明朝礦冶采煉業需求增多,礦監稅使太監因此獲利甚豐。

  今嘉靖年間,全國的礦廠大半都由礦監稅使太監控制。

  礦監稅使及其隨從出任礦使後往往與地方地痞無賴相勾結,在地方上欺壓官民、掠奪富戶、為非作歹。

  並把掠奪的巨額稅額私自截留,中飽私囊。

  這些礦監稅使,打著貢獻皇帝的旗號,強取豪奪,到處搜刮。

  這遼東鎮礦監稅使太監高淮為了開礦,「礦頭以賠累死,平民以逼買死,礦夫以傾壓死」,而開採的礦脈細微無所得,則又勒索百姓,要求百姓賠償。

  更甚的是:遼東鎮富家巨族則誣以盜礦,良田美宅則以為下有礦脈,率役圍捕,辱及婦女,甚至斷人手足投之江,其酷虐如此。

  前有浙江衢州府下,開化、德興兩縣礦難、民亂,今有礦監稅使太監為禍遼東。

  礦監之禍,顯然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

  錦衣衛推斷,李成梁之所以在剿滅女真族時故意拖延,就是擔心女真族徹底覆滅後,朝廷派遣欽差到遼東核對戰功,發現他與高淮、趙楫的作惡多端。

  而想要進攻高麗國,郡縣高麗,是李成梁為自己準備的一條後路,如果所作所為被朝廷發現,就封鎖鴨綠江,割據高麗。

  和戚繼光所想的李成梁或可能叛逃高麗,尋求高麗庇護不同,李成梁沒有想過把自己的命運、生死交到別人手上,而想自成高麗王。

  這點,倒是與胡宗憲猜測李成梁「腦後反骨,自稱為王」不謀而合。

  胡宗憲、王崇古異口同聲地說了句「不好」,望著展開的遼東鎮、女真族、高麗國輿圖,「要出事了。」

  ……

  牡丹江和松花江交匯之地。

  這裡原是建州女真族祖地,在遼金時代為金完顏部附庸之五國部。

  元代屬遼陽行省管轄,及至本朝初年,女真族被分稱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東海女真三部分,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海西女真分布在松花江流域,東海女真分布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沿岸等地。

  到了嘉靖年間,分散聚居於遼東的東北邊:建州女真分布在撫順關以東,海西女真散居於開原以北。

  明之惠於屬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為最厚。

  然建州女真族如其他蠻夷別無二樣,畏威而不懷德,常犯邊遼東。

  但這一切,都隨著犁庭掃穴的到來,即將劃下句號。

  不到百里外的法輪寺里,就藏匿著最後的女真族軍、人。

  與殺與奪,皆攥在遼東軍總兵官李成梁一言而決。

  遼東軍,主帳。

  李成梁和副總兵官殷正茂在悠哉悠哉地下盲棋。

  「馬二進三!」

  「將五平四。」

  「炮五平四!」

  「車七平四。」

  「士五進四!」

  「養實(殷正茂字)!」李成梁笑道:「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你有幾乘戰車往裡頭填?今兒總要贏你一局了!」

  「一首詩為什麼不將它背完?」殷正茂淡淡說道:「還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

  「下大棋為什麼要扯到這上邊來?」李成梁笑容不減,道:「我只取有用的拿來。」

  「世事亦如棋局。」殷正茂笑道:「總兵大人,你要想清楚了!」

  「唔,你話中似有題外之意,還請明講。」

  「是啊!」殷正茂緩緩起身,嘆道:「建州女真族餘孽就在百里之外,如果動手,只怕此地早已平定!

  君身為遼東總兵,位在諸鎮之上,卻如此的胡作非為,熟視無睹,終有一日『燭照破亡之屋』,敢望不求『君王心』麼?」

  李成梁沒有絲毫色變,鄭重地說道:「養實,你是知道我的,我對聖上並無異心,對朝廷同樣沒有異心。」

  見他這樣狡辯,殷正茂轉身就要走,李成梁連忙扯住他的袍角,道:「我在遼東做的,養實又不是沒有做,我也想過收手,但沒想到草原戰事會結束的那麼快,再想收手就已悔之晚矣。」

  大明朝建國兩百年來,遼東鎮始終是最前沿的陣地,在這裡的將領,一直是大明朝最能征善戰的一批人,但也是最能貪墨的一批人。

  李成梁,在和礦監稅使太監高淮、巡撫趙楫在遼東鎮上下其手,大肆斂財,而殷正茂也有貪墨軍餉的毛病。

  總的來說,遼東鎮貪墨成風,這是兩百年的循事。

  朝廷局勢的突然變化,政治忽然的清明,讓遼東鎮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等李成梁、殷正茂完全弄清聖上決心整治貪墨,鐵血反腐時,草原戰事都結束了,原本是大明朝疥癩之患的建州女真族,猛地成了朝廷戰略要點,備受矚目。

  一旦建州女真族滅亡,朝廷必然會派遣欽差前來審計遼東,到那時,遼東鎮百般醜惡就將暴露在人前。

  煌煌聖律,李成梁不甘心就此身死族滅,他深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總兵大人,即使有百萬貪墨,但只要我們能解決建州女真族,打通草原、海洋的道路,縱使被問罪,我相信聖上也會網開一面。」殷正茂都準備好欽差到來,負荊請罪,退贓諸事了。

  「如果是千萬貪墨呢?」李成梁笑容斂起道。

  銀子在面前,他怎麼就管不住那隻手呢?

  儘管在這,朝廷源源不斷送來的糧餉輜重,也有部分進入了他的口袋。

  事到如今,他不想鋌而走險,卻也回不了頭了。

  高麗國,朝廷同意要打,朝廷不同意,也要打!

  擴大戰局,延長戰時,以及,為自己留條割據半島,自稱高麗王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