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景王向南,自古以來!

  第130章 景王向南,自古以來!

  走出去?

  景王懵了。

  裕王、李妃不想幸福來的這麼突然,也愣在原地。

  而身在朱厚熜懷中的裕王世子,或許是感受到了父親、母親的喜悅,跟著樂了起來。

  「請父皇明示,兒臣該走到哪裡去,而兒臣在大明朝內的藩地,又當如何?」景王朱載圳低著頭問道。

  「東、西、南、北,只要不是我大明朝的疆域皆可。」

  朱厚熜的目光帶著複雜的眼神望向了景王,道:「藩地,就除了吧。」

  肉眼可見,景王身體劇震,連面部表情都無法再控制住。

  人活著,藩地被除,這隻有皇族犯下不可饒恕大罪,才會降下的懲罰。

  景王終於明白,父皇此次詔他回京,不是有意立他為儲君,而是問罪。

  回想起當初回京時那種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姿態,神情不由得一陣恍惚,失聲笑了兩下。

  笑容,比哭喪還難看,笑聲,比夜梟更難聽。

  聽到裕王、李妃心裡發毛,就連世子也樂不出來了,往朱厚熜懷裡躲了躲。

  「兒臣遵旨。」

  景王的聲音,變得沙啞、低沉,「父皇,兒臣能從我大明朝中帶走什麼?」

  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崩潰失態,自知全面失勢,且無力回天的景王,選擇以一種近乎乞討的方式,向大明朝皇帝陛下索要臨行前能得到的一切。

  隱忍不發的模樣,裕王、李妃沒有絲毫可憐,只覺得恐怖。

  有這樣一位大明親王在外,裕王想,哪怕有朝一日登基為帝,睡覺也不能睡得太死。

  朱厚熜望向黃錦,黃錦連忙將景王府的賀禮拿出來。

  那是一方木盒。

  李妃下意識地看了過去,裕王府恭賀父皇壽誕的五千字太上道君真言袍,是她親手繡的,此刻被父皇穿在身上,景王府的賀禮,她很好奇。

  更確切地說,是有攀比心在作祟。

  皇上什麼都不缺,那景王能拿出什麼,比得上她這半年來的心意?

  黃錦雙手揭開了盒蓋,李妃的眼睛立刻直了。

  上面發黃的抄本封面上,赫然寫著暗紅色的兩行字,「太上道君道德真經」。

  以血寫的真經!

  裕王、李妃是識貨的,這函神經,分明是一百多年前張三丰張真人在一百二十歲的時候發大願心用手指的血寫出來的神經。

  而且,看木盒中抄本的厚度,那顯然是兩本神經,另一本不用猜,便是張真人在血書《道德經》時,一道血書的《南華經》。

  為了這兩樣東西,永樂年間,成祖文皇帝派了好多人找過,一直沒有找著。

  當今聖上,又對道法痴迷成性,在本朝堪稱「天物」的存在,竟被景王找到了,又借著萬壽節壽誕獻上。

  裕王府賀禮輸了,輸的徹徹底底。

  可就是天物當前,景王卻落得除藩逐國的下場,裕王只是在震驚,而李妃想的就多了。

  心底對景王離國,裕王府入主紫禁城的幻想,莫名地模糊了許多。

  皇上的舉動,不像是在給裕王府鋪路啊!

  景王同樣想到了這一層,身上的陰沉氣息頓時少了些。

  還有機會!

  還有機會!

  父皇不是為了三皇兄才趕他離開大明朝,更像是去年趕他出京就藩時歷練的感覺。

  如果他能歷練歸來,讓父皇滿意,那九五之位,必將是他的!

  「這件天物,本是你送的,現在拿回去,折換些銀子、東西,朕許你在京師三大營中挑選一千精銳,方便離國做事。」朱厚熜開口了。

  一千京營精銳。

  儘管京軍武力廢弛,但作為守衛大明朝京師的第一力量,還保持著不俗的戰鬥力。

  這些人,要是扔在北疆戰場上,可能起不到太大作用,但若換換地方,就不同凡響了。

  不論景王率領這千人精銳向東、向西、或向南,不亂來,必能建立一番功績。

  就和宋朝軍隊一樣,也許打不過金元騎兵,但在面對其他敵軍時,如契丹之流,卻能吊著打。

  這時的景王,除了失落之外,再無不良情緒,聲音高昂了些,「兒臣謝過父皇!」

  就這麼短的時間,景王便想好了前進的方向。

  北方不提。

  大明朝的東方,僅有高麗王朝和倭國,而與大明朝接壤的高麗多年來又比較順服,沒有去征伐的必要。

  至於倭國,聽說是比較混亂,帶著人前去,倒是能大殺特殺,建功立業,可太小了。

  島國,終究是島國,局限性太大,發展到某種程度便不發展了,與大明朝隔著海洋,又有諸多不便。

  況且,景王對那群矮倭子,沒有什麼興趣。

  大明朝的西方,景王與那些游商聊過,與大明朝接壤的亦力把里倒好解決,但再西面的莫臥兒帝國,對於景王來說,想搞事情未免太大了些。

  北、東、西都不合適,那就只能向南,或者說西南。

  早在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就在大明朝雲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設置了南甸、干崖、麓川平緬三個宣撫司,及木邦、孟養、緬甸、八百大甸、車裡、寮國六個宣慰司。

  永樂年間又設有底兀剌、大古刺、底馬撒三個宣慰司。

  宣德三年引發地緣地震,麓川平緬宣撫司的故地在正統十一年改置為隴川宣撫司,這樣就形成了「三宣(宣撫司)六慰(宣慰司)」。

  三宣六慰都是土司,上官都由當地部族或政權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但經濟上要承擔朝廷的「征役差發」和「貢賦」,土兵要接受大明朝廷的調遣。

  可是,天高皇帝遠,那蠻荒之地便易生事,有土司崛起,就有土司敗落,崛起的土司,必然是踏著敗落土司的骸骨上升。

  大明朝廷對三宣六慰控制很弱,尤其到了宣德時期,宣宗皇帝放棄了諸多領土,連安南的直接統治也給放棄了,還承認了安南的獨立地位,與大明朝廷只保存了有名無實的藩屬關係。

  景王研究過大明朝疆域,也明晰父皇對西洋通商的熱衷,然後驚訝發現了一件事,如若三宣六慰和安南重歸大明朝之手,那大明朝的船隻就不必再經過南邊海洋的幾個島國,能從西南、中南兩個半島直接與西洋聯繫,好處多多。

  那自古以來的大明朝疆土,景王決心替父皇出征討要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