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感到十分無語,趙檀兒的熾烈目光倒還好理解,可老爺子年紀一大把,他的渴望之色竟比趙檀兒還要強烈,這是什麼情況?
朱元璋繃著臉,故意做出不悅的模樣:「我身邊就沒有女的了嗎?」
朱懷:「……」
好吧,面對老爺子那懇切期待的目光,朱懷明白,他心動了。
他想要。
他想用來撩妹!
老爺子雖年事已高,但卻精神抖擻,厲害!
朱懷內心極其詫異,完全沒料到老爺子竟然會想要這玩意兒。
朱懷並不吝嗇,拿出一瓶香氛給老爺子。
朱元璋喘口氣,問道:「就這一瓶?只有一瓶?」
哎。
朱懷思忖一下,既然並非珍貴物品,乾脆再拿出了兩瓶,朱元璋這才喜形於色,展露出開心的笑容!
"好,真好!"
「這玩意兒真不賴!"
「確實是個好東西!"
「嘖嘖!"
朱元璋明亮的雙目緊盯著香氛瓶,眼中充滿熱忱,確實是上等好物。
春光正好,
幾處黃鶯競相占據著溫暖的樹梢,哪戶人家的燕子正在細嚼新泥。
春意盎然的午後,陽光依然明艷燦爛。
在朱府寬敞的大堂內,老爺子嘴角掛著難以掩飾的笑意。
自從馬皇后和朱標相繼離開他,再算上年間沐英的去世,這位老人歷經太多悲苦磨難。
然而身為大明江山的舵手,朱元璋只能將心中所有的情緒深埋,不露於表。
他快樂過嗎?
也許,在與馬秀英並肩賞春之際,他是快樂的。
也許,在慶祝朱標長大成人的那一日,他是喜悅的。
或是,在與失散後又重逢的孫子朱懷相見時,他的心也曾為之歡騰。
但在如此歲末暮年的時光里,能夠體會到這般純真而簡單的幸福,暢快地大笑一場,這著實罕見。
老翁的笑意盈滿,眼中似無一絲陰霾。
「行啦。」
朱元璋看了看外面漸漸暗淡的天色,對朱懷和趙檀兒言道:「你們兩個孩子都是有心的人,今日是上元佳節,出去逛逛,散散步。」
朱懷點頭應允,又問道:「老爺子,您是否願意與我們同往?」
朱元璋輕輕搖手拒絕:「不去了,我需得返回家中,家族中人將至,為我慶祝生辰,這老壽星可不能缺席。」
說罷,朱元璋起身,兩瓶香氛被他揣進懷中,他笑著,悠然自得地離開了。
仿佛突然想起什麼,趙檀兒望著朱元璋遠去的背影,不經意間向朱懷詢問:「話說,你爺爺住哪兒呢?家中還有何人?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這個問題,令朱懷一時語塞。
平常時候,並未過分關心此事,僅知老人有一孫兒,其他情況全然不明。
記憶里,那初次在秦淮河相遇,正是老人失去兒子之時。
當時,朱懷曾想前往幫助處理喪事,然而,老人言及家中禮儀繁多,僕役無數,故未曾讓其前來。
自此以後,朱懷也很少涉足老人的家務事。
數月以來,朱懷事務繁多,來來回回,這個問題也就慢慢被人忘卻。
直到趙檀兒提及此事,朱懷發現自己竟無法作答。
「嗯,這個嘛,我只是知曉老爺子居於皇城外郭,至於家中的其他成員,我確實不大清楚。」
趙檀兒聽罷,一臉震驚:「什麼?連這都不知道?你這做孫兒的,難道沒想過打聽些家族信息?」
朱懷搖頭:「確實不曾。」
趙檀兒一臉無奈:「你心可真大,萬一哪日老爺子突患疾病,無法來到你這兒,你打算怎麼辦?要是更糟的情況,你可能連最後一面都無緣得見,那就只能抱頭痛哭了!"
面對趙檀兒的一番言論,朱懷恍然察覺到事態嚴重,他神色變得沉重:「我要找時間,向老爺子詢問一番,隨後親自前往他的府邸拜訪。」
趙檀兒頷首贊同:「恩,是該如此。」
朱懷整理思緒後,對趙檀兒說道:「走吧,我們去市集看看,老爺子給了我兩銀子作為花費,讓我們好好遊歷一下京城。」
趙檀兒興奮地點著頭:「好主意!這麼多的錢,如何揮霍呢?」
朱懷回應道:
「你覺得這是筆巨款?這些錢並不多。」
「走吧,咱們先去街區走一走。」
說著,朱懷引領著趙檀兒朝鬧市區而去。
當朱懷和趙檀兒悠閒地到達應天城的大街主道時,夜幕已悄然降臨。
整座金陵城在無數的燈火璀璨中變得耀眼奪目,處處燈籠高掛,五彩繽紛。
街上,一座接一座的彩樓、彩房接連而起,燈籠裝飾的閣樓、長廊以及棚屋綿延數里之遙,不論是平民百姓、商鋪店鋪,還是達官貴人家中,無不燈飾絢爛,就連各個部門、衙門、機構、監察處所,也都設起了祭棚,搭建起彩房。
目睹此景,朱懷不禁讚嘆,盛世景象實為難得。
他親眼目睹到了古代封建社會的繁華景象,心潮難平。
這一切的輝煌盛世,皆源自洪武帝王親手創造的偉大時代!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朱懷深知盛世的珍貴與罕見。
他再次環視四周。
街道上,耍雜技的和售賣小吃的攤販熙熙攘攘,人流不斷。
上元之夜,男女老少皆出遊賞夜,這三天,即便是平素難得一見的豪門貴族女子,在侍婢和豪奴的簇擁下,也紛紛步入熱鬧的金陵街頭,燈火闌珊,車水馬龍,人潮澎湃。
要是尋常時日這樣的擁擠,肯定有人心急火燎地咒罵起來,但在歡慶的日子裡,這正是大家期待的熱烈氛圍,沒有人會因此煩躁。
每個人步伐寬泛,四處張望,指指點點,笑聲不斷。
尤其是哪家門頭燈飾設計新穎,做工精緻,立刻就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欣賞。
有的販賣鞭炮的商販用毛驢拉著堆成山高的長竹竿沿街叫賣,一些居民則搬出炭火盆置於家門口,買些長竿擱在炭盆上便立刻引燃,隨即響起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的喜慶聲。
在寬闊的大街上,更有組織青年壯漢參與"拔河"的傳統遊戲,一面立著高旗作為界限,兩坊分別派出數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來較量,圍觀的大姑娘小媳婦們手揮絲巾,嬌聲喊叫,為他們加油助威。
至於秦淮河,則更顯奢華,一艘艘精心裝飾的遊船穿梭其間,青年學子手持摺扇,倚立船頭,目光掃過岸邊,那景象充滿了風流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