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壽性格急躁,迫不及待地問:「二哥,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麼說法,你就直接說嘛。」
徐膺緒沉默了一會兒,說道:「除非這個名叫朱懷的小子對我們妹夫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否則像妹夫那樣有雄心壯志的人物,為什麼會讓我們關注一個籍籍無名的小角色呢?這說不通啊。」
「嗯,不管怎樣,咱們還是先調查清楚再說。」
徐增壽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難不成他對燕王構成威脅?我妹夫是不是太高看他了?」
徐膺緒搖搖頭:「不清楚,凡事得調查後再做決定,這件事可是關乎生死的大事,謹慎行事總沒錯。」
徐增壽重重地點點頭:「對!」
徐膺緒又提醒道:「小妹給咱的書信,你銷毀了嗎?千萬別讓大哥看見,大哥性格古板,他一直反對咱妹夫燕王行為不端,明確拒絕妹夫的好意表示。」
「一旦他知道咱私下和小妹聯絡,恐怕會對咱倆不利。」
徐增壽趕忙回答:「都已經燒毀了,二哥,你說大哥這種人物,怎麼就不明白這一點呢?他朱允炆比起燕王來說,又能算得了什麼?大哥為什麼就這麼頑固?如果燕王最終成就一番大事,咱徐家才能繼續保持繁榮不是嗎?」
「唉,你說萬一將來老爺子離開了,沒有冊封燕王,要是燕王真起事造反,咱該怎麼辦?難道要和大哥反目成仇、自相殘殺?」
徐膺緒憤怒地說:「放屁!他是咱大哥,親生的!血濃於水!你簡直是個豬腦子!」
徐增壽尷尬地笑了笑:「我就隨口一提,萬一真的到了那一天咱應該怎麼做呢?」
徐膺緒皺緊眉頭,心情顯得有些不安:「先別說這些了,快去找大哥,別讓他產生疑心。」
「好的!」
大明宮,武定門之前。
距離皇城三里之地,五軍都督府的李景隆親自接駕,大軍將此地圍得水泄不通,百姓們連靠近都無法做到。
雪花越下越大,這時沐春已經來到了這個地方。
李景隆身穿鎧甲,一手扶著大明軍隊特製的雁翅刀刀鞘,來到沐春面前,另一手往上揮舞:「放行!行禮!」
所有的大明士兵站得筆直,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莊重和敬意。
李景隆拍了拍沐春的肩膀,嘆了口氣,低聲說:「節哀。」
沐春應了一聲:「謝謝曹國公。」
李景隆點了點頭:「老爺子親自在武定門外等候,你過去吧。」
沐春眼含淚水:「皇上年紀這麼大了,還好沒事!我過去了。」
來到武定門外。
斑駁古老的城門前,老爺子背著手站在最前端,竭力支撐著身體,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
在他的身後,左右兩側分別是文武百官和已經退休的大明功臣!
幾十位身材魁梧、穿著刺繡飛魚服、頭戴幞頭的錦衣校尉站立在朱元璋身前,舉著黃色的遮陽傘為他擋雨。
作為天子親軍,他們的飛魚服格外華麗,而飛魚並非真正的魚,而是用絲線繡成的蟒蛇圖案。
不多時,沐春的隊伍默默地走來,原本上千人的隊伍,如今只剩下八位抬著棺槨的武士。
朱元璋咬著牙,背著手,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錦衣衛趕緊撐起傘,跟隨在朱元璋身後。
"滾開!」
朱元璋沖左右呵斥一聲,獨自走在飄落的雪花之中,無數片雪花紛紛揚揚地落在他那一頭半黑半銀的頭髮上,這讓老爺子的臉上平添了幾份滄桑和淒涼。
他的步伐走得非常緩慢,每走一步都要停頓一下,仿佛在積蓄邁向下一步的力量,伴隨著不斷的輕咳和急促的喘息。
可以看出他正在竭力挺直脊背,盡力保持著帝王的尊嚴。
他在那裡站立了很久,對於一個如此高齡的老人來說,這有多麼困難,每個人都清楚得很。
此刻,在群臣的眼中,朱元璋的樣子更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他的每一步前行,都充滿了對生命的頑強抵抗。
看到朱元璋吃力地挪動步伐,還堅決不讓任何人攙扶的樣子,大臣們心頭一酸,紛紛落下了眼淚。
英雄垂暮,豪傑凋零,在這一刻,他仍然像一個不屈的戰士,硬撐著與歲月和輪迴作鬥爭。
他在飄飛的雪花中的孤獨身影,顯得多麼悲壯。
雪越下越大,朱元璋的雙腿已經開始發軟。
他望著前方的靈柩,眼中閃爍著倔強抑制住的淚花,腳下不慎一滑,差點站不穩。
左右的錦衣衛急忙上前幫扶。
朱元璋如同一頭雄獅般怒吼:「都滾開!」
他一步接一步,最後終於走到了沐春面前。
沐春滿含淚水,痛哭失聲,跪在地上高呼:「不肖子孫沐春,代表先父沐諱英,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靈柩落地,揚起一片雪花,就如同當年朱元璋初次收納沐英為義子的那個雪天情景一樣。
朱元璋的身體微微顫抖,這是他第二次面對這樣的場景。
"起來吧,大家都起來,你們都是好樣的,是優秀的後代,是懂事的孩子,別哭了,你們的父親一生堅韌」
"十三歲的孩子,背部被砍一刀,他都沒哭,你們哭什麼呢?即便是死,他也是一位英雄!都給我站起來!」
「臣,遵命!」
沐春起身,靜靜地陪伴在老者身邊。
朱元璋走近靈柩,伸出那乾瘦蒼老的手,慢慢地觸碰著冰冷的棺木。
"英娃子,我來看你了,我來了。」
「你八歲那年的大雪天跟著我,離開時仍然是大雪紛飛的日子,我們爺倆真是有緣分啊!」
朱元璋默默地看了眼,雖然眼角泛紅,但一滴淚也沒有落下。
"來人!」
「宣旨!」
「朕養育的幾十個兒子中,沐英年齡最大。」
「自幼年起他就跟隨朕提刀上陣,歷經二十多年的征戰,身受數不清的傷痕。」
「現特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諡號昭靖,享受太廟祭祀,陪葬於皇家陵寢,並安葬於鐘山。」
「安葬之時,朝廷文武百官都要前往憑弔,並指定皇十七子朱權擔任葬禮主官,負責所有相關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