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沒錢還想裝清高

  儘管受到責罵,胖商賈並未生氣,而是賠笑道:「小人也要生活,也要賺錢餬口,夫子您多多包涵,要麼您出一百兩,我賣給您如何?」

  孔夫子氣得滿臉通紅:「關乎培養天下讀書人的崇高事業,你竟然把它與銅臭掛鉤,真是無可救藥!」

  「二百兩。」

  朱懷平靜地打斷他。

  胖商賈的臉色更加喜悅:「孔夫子,這……」

  這兩個厚顏無恥之人!

  尤其是這個年輕人,果然是近墨者黑,跟藍玉攪在一起的,還能是什麼好貨色?

  孔夫子手指顫抖指向朱懷,憤怒指責:「你沒聽見老夫說的話嗎?老夫是在為大明的文人謀福祉!」

  朱懷從容應對:「而我,是在為大明的百姓謀福利。」

  孔夫子一時語塞,差點被這話噎住。

  這得有多厚的臉皮,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朱懷本在孔門中保持著中庸影響,然而在得知這群人的陰暗行徑後,他也淡然接受了這一現實。

  各路豪傑不必互相指責,畢竟都不過是半斤八兩。

  「呵,竟是要解救萬民於水火?」

  「公子胸懷壯志啊!」

  「只是有時,人的傲慢自大會帶來沉重代價!」

  他冷冷瞥了朱懷一眼,隨後轉身揚長而去。

  南直隸諸多文士懇請我開設書院,今日你卻從中作梗,明日便讓我瞧瞧你如何在文人群體中立足!

  我要看看,你怎樣承受天下文人的唾沫與羞辱!

  我要看看,你還能如何在應天府立足不倒!

  我要讓你明白,大明的文人豈是可以輕易得罪的!

  「啐!沒錢還想裝清高。」

  朱懷聲音雖輕,卻恰巧落入孔訥耳中。

  孔訥幾乎一個趔趄跌在門檻上。

  他胸膛劇烈起伏,拼命壓抑著滿腔怒火,好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好一個未經世事磨礪的毛頭小子!

  孔訥憤懣至極,臉色瞬間蒼白,冷哼一聲,邁步離開!

  朱懷付了款。

  整整二百兩銀子,無疑讓他大賺一筆,而那個胖商人還在樂呵呵地自鳴得意,還以為今天碰上了個冤大頭,還以為自己占了便宜。

  人性如此,當你認為他人愚蠢時,他人也會同樣看待你。

  孔訥怒氣沖沖地走進國子監。

  雖然他並非國子監的正式官員,但近來卻頻繁造訪此地。

  究其原因,乃是劉三吾對聖賢教誨的全新解讀,以及對《道德經》中治國理念的再闡釋!

  這種開創性的學術探討,自然少不了孔訥這樣的大儒參與。

  「孔先生面色不佳,可是有何煩心事?」

  劉三吾在遠處便向孔訥打招呼。

  孔訥冷笑回應:「遇到了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傢伙,竟妄圖普度天下百姓,此事暫且不說。」

  孔訥接著好奇地詢問劉三吾:「劉先生,您對這篇《道德經》的見解已經成熟,是否已準備好將其推向世人?」

  劉三吾面露欣喜:「當然可以!」

  孔訥急切地追問道:「劉先生,現在您可以透露一下了吧?您之前說過,這個創新性的治國理念並非出自您手,而是另有高人。

  在我看來,能提出這樣顛覆性的理論者,必是經緯天地的奇才,現在能否告知這位高人究竟是誰呢?」

  「我對這位才子的學問深感敬佩,竟能以一種更為精妙絕倫的學說,詮釋『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真諦,此種開闢新思想的人物,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當初劉三吾揭示《道德經》中的新學說時,孔訥震驚不已!

  這段時間以來,他們一直共同研討,力圖重新定義《道德經》的內涵,並計劃推翻舊有的理解,將新思想公諸於世。

  孔訥深知,一旦這種新思想得以推廣,提出此學說的人必將名震千古!

  因此,他渴望與其結識。

  劉三吾則搖頭表示:「成與敗尚未可知,還是等待實踐結果吧。」

  「若真的成功推行,我必定會引薦孔先生與這位高人相見。」

  孔訥欣然答應:「如此甚好!由我來推動,天下文人必定接納此學說,劉先生儘管放心!」

  劉三吾拱手致謝:「孔先生高風亮節!」

  朱元璋正在批閱奏章。

  近日寧波、淳安兩地遭遇災禍,兩地官府幾乎被朱元璋徹底清洗,面對鐵證如山,加之孔訥等人以文章口誅筆伐。

  無人敢於反對朱元璋的雷霆懲處。

  寧波、淳安兩地官場幾近覆滅。

  此外,還有數地因查出帳簿舞弊,進而牽連出更多的貪腐案件,都察院派出官員四處調查。

  只要發現問題,朱元璋一律嚴懲不貸。

  逐漸地,朝廷眾臣揣摩出了朱元璋的心思。

  原來他是通過戶部的帳簿,逐一排查各地官府貪腐行為,而且次次精準打擊!

  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神奇手段,僅憑帳簿就能揪出貪官污吏,令許多人為之困惑不解。

  在這群官員之中,也許只有戶部一位侍郎傅友文對此略知一二。

  不少人也曾嘗試向傅友文探問,得到的答案卻是傅友文本人亦不清楚詳情!

  傅友文所能透露的是,有人在背後指導著朱元璋行動。

  於是,眾多官員紛紛猜測,到底是什麼人物在輔佐皇上?

  由於朱元璋採取的鐵腕措施,各地官員聞訊後,膽敢舞弊貪污者日漸稀少,幾乎絕跡矣!

  聖上情緒頗佳,正悠閒地審閱並批覆奏章。

  但不久,其眉頭緊鎖起來。

  其所憂慮之事終究發生。

  緣於冬季的到來,京城周邊的百姓死亡數目陡然攀升。

  吏部尚書詹徽匯總了一份觸目驚心的名冊!

  受凍而亡者高達七十九位,因燃煤中毒而逝者竟達一百三十二人!

  朱元璋內心如刀割!

  身為大明之君,每一位百姓的離世,都仿佛無聲地宣告著他這位大明國君的治理缺失!

  他自幼貧寒,深知寒冬對黎民意味著何等艱難。

  尤其是今年,氣候似比往年更為嚴寒!

  早年的小冰河期曾在明初出現過一次,恰在洪武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