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殿。
朱元璋放下書信,看向朱標:「戰術背包是何物?」
朱標茫然:「兒臣不知。」
朱元璋將目光投向周宗,威嚴地說:「將事情原原本本講述一遍,不可遺漏半句。」
周宗不敢怠慢,將至句容時的情景,與顧正臣的每一句對話,八九不離十地複述清楚。
朱元璋低頭看向書信,微微點頭:「胥吏馭官,那是元廷。自大明開國以來,只有官馭胥吏。這小子沒在書信里提縣衙里的事,看來是有應對之策。這樣才對,若連這群小人物都無法收拾得服服帖帖,如何成大事?」
朱標站在一側,並沒答話。
朱元璋揮了揮手,讓周宗退下,然後看向朱標:「顧正臣提到五戎,你怎麼看?」
朱標微微彎腰,沉聲回道:「父皇,兒臣想顧正臣應是想借練劍之名,討要一二忠誠可信之人,如今句容胥吏已成一體,甚至連三班衙役都不聽差,顧正臣此時處境頗是危險,手邊又無可用之人,故此……」
朱元璋將書信丟在桌案上,呵呵一笑:「這小子還是文人脾性,有些貪生怕死。胥吏再敢胡來,還敢傷了他不成?」
朱標賠笑,嘴角有些不自然。
老爹啊,為了利益,別說胥吏敢傷害知縣了。
想想當年,多少人曾明里暗裡背叛你,若不是處置及時,咱老朱家估計可以找爺爺朱五四,上演大團圓結局了。
沒錯,開國六年來,確實沒出現過胥吏害死知縣的案件,但老爹,死在任上的官員並不是沒有。聽說去年有一知縣死在廣東,地方奏報原因是水土不服。
到底是水土不服,還是胥吏不服,朝廷沒有再去調查。
朱標不希望顧正臣被「水土不服」,猶豫了下,迂迴地說:「父皇,顧正臣說這戰術背包,可增軍隊後勤,軍士用其行百里,不覺更多疲憊,兒臣以為,倘若真如其所言,或是軍中重器!他日遠征沙漠,定有奇效!既然他要兩名軍士測試戰術背包,不妨先給他兩人在句容候著。」
朱元璋略一沉思,答應下來:「戰術背包確實幹系重大,一旦有所成,可增軍隊戰力。既是如此,就讓沐英差兩人去句容吧,周宗與五戎就算了,他們是你們的親衛,不可褻玩。」
朱標心頭一喜,取走信之後,行禮退出華蓋殿。
朱元璋拿起一份御史奏摺,目光變得幽冷起來:「有人知會金陵御史,彈劾你?呵呵,顧正臣,你是在告訴朕,句容胥吏或地方大族勾結了金陵御史,想要致你於死地嗎?看來,誰在此時彈劾你,誰就是恨不得你離開句容之人啊。」
御史台。
監察御史李讓匆匆找到御史大夫陳寧,低聲耳語。
陳寧眼神一亮:「此事當真?」
李讓肅然應道:「屬下怎敢欺騙,字字當真。昨日還有來自句容的商人,我也去打聽了,那顧正臣確實許給了徭役銀錢,這件事在句容鬧得人盡皆知,百姓說顧正臣愛民,體恤百姓,可那些大族都在看顧正臣的笑話,坐等他離開句容。」
陳寧臉上浮現出一抹陰冷的笑意:「這個可惡的傢伙,若不將他處理掉,我陳寧的威嚴何在?此事你來上奏,往大了寫,往死了寫!做成了,我會保舉你為殿中侍御史。」
李讓激動不已,這一次算是賭對了。
八月時,陳士舉受命於陳寧,去吏部司勛部改了顧正臣的赴任官憑,結果事情鬧大,陳寧為自保全推到了陳士舉身上,最後陳士舉發配廣東陽江。
這件事影響到了陳寧在御史台中的威信,一眾監察御史雖嘴上不說,卻在暗中看不起陳寧做派。
李讓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尋機投效陳寧,為其效力,是「雪中送炭」,更能贏得其器重,得到其賞識與提拔。
只是一直以來,李讓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恰巧此時,聽聞到了句容知縣顧正臣竟假借皇帝名義給徭役百姓發銀錢,不由興奮起來。
顧正臣,這不就是罪魁禍首?
若不是此人中秋夜在東宮瞎嚷嚷什麼吃飯治國,哪裡還會有陳寧陳大人餓肚子,陳士舉又怎麼會去陽江?
報復此人,定能贏得陳寧好感。
殿中侍御史,這可是正五品,最主要的是,這裡更接近中書省,更接近皇帝,他日說不得還能向上爬上一爬!
李讓揮毫三千,在晚朝時遞了上去,然後回到家中,等待著皇帝下旨查辦句容知縣,等待著皇帝嘉獎自己揭露有功,等待著陳寧的提攜。
大好前程,就在明日。
只不過,李讓還沒等到明日的太陽,半夜時,親軍衛就奉旨抓走了李讓,關入刑部大牢。
刑部尚書吳雲、侍郎王中立等人連睡覺都沒時間睡了,奉旨連夜審訊監察御史李讓,逼問李讓收了句容大族多少好處,這才上書彈劾顧正臣,致其死地而不饒!
李讓絕望了,不就彈劾個知縣,怎麼還把自己給弄牢里來了?
什麼句容大族,我不知道啊。
吳雲、王中立審訊了三個時辰,天都要亮了,李讓還沒交代。
翌日早朝。
吳雲、王中立奏報朱元璋:「李讓彈劾句容官員,乃是風聞奏表,並無受賄之嫌。」
朱元璋哪裡信這個,前腳顧正臣就說,有御史要彈劾他,將他治罪調離句容,後腳李讓的彈劾奏章就到了,這天底下哪裡有這麼巧合的事?
不承認是吧,那就抄家徹查。
陳寧看的是心驚肉跳,連連給監察御史張度使眼色,張度雖非陳寧的人,卻素來正義,不畏強權,連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武將都敢彈劾。
張度見事有蹊蹺,又事關監察御史,站了出來,行禮道:「陛下,李讓乃是監察御史,風聞奏事本是其職責所在,怎可因此而受罪,如此以往,豈不是讓御史不敢開口,堵塞言路?」
朱元璋冷冷地看向張度:「風聞奏事,朕很欣慰,可若是有監察御史勾結地方,霸控衙門,假借風聞奏事之名,行受賄之實,假公濟私,那朕——絕不手軟!」
張度沒想到背後竟有如此嚴重之事,剛想問問可有證據之類的話,右丞相胡惟庸卻走了出來:「陛下,以棉布代輸秋糧的文書已擬定,眼下秋收在即,當及早發給直隸府州縣、浙江、江西二行省,給民早做準備,以保冬日戍邊所需物資不缺。」
朱元璋微微點頭:「將文書發出,並令地方官吏不得在秋收之時擾民,更不得輕易徵調徭役,若有違背,嚴懲不貸!」
「臣領旨。」
胡惟庸肅然答應。
朱元璋想了想,嚴肅地說:「蘇州知府魏觀上奏,言說糧長運納兩稅頗是勞民,苛責百姓之事時有發生,甚至有糧長將自身該繳稅糧轉嫁給百姓,害民破家!有糧長專挑無力承擔運納百姓運糧,貪其田產。朕於心不忍,下旨,於蘇州、松江府等地,於糧長之下,設知數一人,斗級二十人,送糧人夫千人,專司運納之事,不致煩民。」
「臣領旨。」
胡惟庸答應。
戶部尚書顏希哲、呂熙等人對視了一眼。
散朝。
顏希哲愁眉苦臉,看向呂熙:「今日朝會之事,你為何不說話?」
呂熙白了一眼顏希哲,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啊,自己都不站出來,還想讓我站出來?
「以棉布代輸秋糧,我認為可行。」
呂熙開口。
顏希哲坐了下來,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你知道,我說的並非棉布代輸秋糧一事。」
呂熙凝眸,低頭拿起一份文書:「顏尚書,我們是臣子,有些事可做而不可說。要知道,禍多從口出。」
顏希哲盯著呂熙,沉聲說了句:「虛偽!」
呂熙抬了抬眉頭,一道道皺紋擠了出來。
虛偽?!
這兩個字未必是說自己的,更像是說朱皇帝的。
什麼不致勞民,什麼於心不忍,都是虛假的。
說得多好聽,可事實絕非如此。
在松江府、蘇州府改制,糧長之下設知數、斗級、送糧人夫,為的可不是不勞民,不傷財,而是為了勞民、搜財!
整個大明天下,唯蘇州府、松江府稅最重,兩府稅賦加起來,多達四百多萬石。
四百多萬石啊,這個數量比整個浙江行省稅賦都多!
陛下若真體恤百姓,就應該降低兩府重稅,而不是設置這麼多人,專門服務於納稅輸糧,擺明了是看到蘇州府、松江府兩地稅賦收取困難,百姓怨聲不斷,這才採取了這種手段,保障賦稅罷了!
「張士誠都死了幾年了,事就不能放下嗎?我的陛下,那裡畢竟是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子民啊。」
顏希哲默然哀嘆,終不敢上書觸怒陛下。
中書省。
陳寧有些不快,看著胡惟庸就發問:「為何不讓張度多說幾句,顧正臣假借皇帝之名,動用縣庫之銀給徭役百姓,這是死罪!只要公開李讓的彈劾奏章,那顧正臣……」
「夠了!」
胡惟庸打斷了陳寧,一臉陰沉地警告:「沒事不要去碰這個顧正臣,他現在是東宮的人,是太子的人!你還不知道吧,周宗去過句容,是陛下旨意,太子安排,你焉知他所為不是陛下授意?」
「陳寧啊,殺不死他的,都會讓他變得更強大。在這個關頭,我們沒必要養出一個強大的政敵。好好做你的事,國子監在你手中,選拔一些可用的人手吧,用不了多久,六部之中就有空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