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被高啟算計了

  百姓苦,一言難盡。

  哪怕是顧正臣親眼看到一日日佝僂著身子的老農在田間忙碌,也無法切身體會他們真正的辛勞。

  但看看他們滿是繭子的雙手,黝黑的臉色,滄桑的目光,還有再也直不起來的腰時,可以感受到,他們是在用生命耕耘,是在用生命來換取活下去的機會。

  句容百姓是相對幸運的,他們的稅賦沒有那麼高。但蘇州的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他們身上的標籤不是張士誠的子民,而是朱元璋的子民!

  如此折騰,將百姓逼至絕境,這並不是一個好皇帝應該做的事。

  顧正臣同情王錘、王釺這對父子,可按照規定,還是需要將他們送回蘇州府。

  面如死灰的王錘被衙役架起,喊道:「顧知縣,句容百姓說你想讓每個句容人都吃得飽飯,我也想吃飽飯,我們有錯嗎?」

  顧正臣走向王錘,無奈地說:「你是蘇州府人,若每一個人都如你一樣成為流民,那蘇州府將成為空府,屆時,誰來耕種,誰來納稅……」

  王錘想要掙脫衙役,被牢牢抓著,只好咬牙喊道:「出了蘇州府,我們一樣可以耕種,我們再也不想過重稅的日子!朝廷拿走我們的太多了,已經留不得我們活了。與其死在蘇州府,不如死在這裡,下輩子,也不用擔心半夜被人踹門,不用擔心被人上烙鐵,不用擔心活活餓死!」

  顧正臣看著猛地發力,掙開衙役的王錘直接撞向了一旁的柱子,連忙喊道:「攔住他!」

  砰!

  咔嚓!

  茶碗落在地上摔碎。

  王錘臉頰上冒出血來,趔趄中差點倒地,幾個衙役一擁而上,將王錘抓了起來。

  顧正臣看向典史楊亮,這個傢伙倒是機智,知道丟東西了。

  楊亮深深鬆了一口氣,拿出手帕擦手上的茶漬。

  顧正臣走至王錘身旁,看著血從他的下巴處凝聚、滴落,皺眉說:「你死了,你的兒子該怎麼辦?活著,一切都還會有希望。現在,本官以擾亂公堂的名義將你逮捕,暫關句容監房。」

  王錘咧了咧嘴,嘿嘿笑道:「朝廷不給人活路,還要斷了我的死路不成?顧知縣,你倘若真的在意我們這些苦哈哈的百姓,你就應該讓朝廷蠲免蘇州府的稅賦!」

  顧正臣凝眸,盯著王錘。

  王錘目光有些躲閃,低下頭不再說話。

  「帶下去!」

  顧正臣轉身,返回二堂。

  駱韶、周茂、楊亮跟至二堂,見顧正臣臉色陰沉,一時之間也不知如何是好。

  待衙役通報已將王錘、王釺關押,交人看守之後,駱韶不禁感嘆一句:「縣尊,不是我發牢騷。蘇州府、松江府兩個稅賦著實太重了一些。雖說咱們句容地少,也不夠肥沃,比不得蘇松二府,可就打出來的糧食來論,句容百姓輕稅之下尚活得淒淒,那蘇松二府的百姓……」

  周茂低著頭,也是無奈地開口:「這是朝廷定下的重稅,我們也無能為力啊。這其中有些隱情,這些年來,不少官員上書請求減輕蘇松兩地稅賦,可陛下從未應許過。」

  楊亮看向顧正臣,見顧正臣竟拿出了銅錢在指尖翻動,似乎沒有聽幾人的談話,而是在思考一個棘手的案件,便壓低聲音對駱韶與周茂說:「蘇州府的事不是我們句容可以參與的,將人送回去,事情就結了。」

  叮!

  顧正臣將兩枚銅錢合在一起,起身道:「本官去一趟監房,你們留在這裡。

  駱韶等人雖是疑惑,但還是沒多問。

  監房。

  王錘坐在角落裡,對一旁的兒子王釺低聲說著話。

  門外傳來了動靜,鎖被打開。

  獄卒離開。

  顧正臣走入監房,適應了昏暗,看向王錘,問道:「所以說,你來到句容,不是真正的逃荒?」

  王錘臉色一變:「我們當然是逃荒。」

  顧正臣呵呵笑了笑,搖了搖頭:「逃荒之人,怎麼可能說出讓我上書朝廷,請求蠲免蘇州府稅賦之類的話。說吧,是誰讓你來的,你到底是什麼身份?」

  王錘臉色微變,若不是光線不好,定會被顧正臣看出來,饒是如此,依舊難掩震驚,強行隱瞞:「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我只不過是帶著孩子逃荒的百姓罷了。」

  顧正臣走向王錘,看了看並不怎麼言語的王釺,對王錘說:「逃荒的百姓,為的是活下去,哪裡有當堂尋死的道理?是魏觀讓你來這裡的吧,怎麼,他沒有辦法說服皇帝蠲免蘇州府稅賦,另闢蹊徑,找到了我的頭上來?」

  「不是魏知府!」

  「那是誰?」

  「我……」

  王錘看著逼近的顧正臣,感覺到一股壓力,不由後退。

  顧正臣沉聲追問:「到底是誰?」

  「是,是……」

  王錘緊張不已。

  顧正臣停下腳步,看著被逼至牆邊的王錘:「能想出借我之手達成目的人,定不是簡單之人。你若不說,我這就上書朝廷,彈劾魏觀設局操縱人心,彈劾他惡意派流民干擾句容縣衙!」

  「不是魏知府,是,是——」

  「高啟?」

  顧正臣凝眸。

  「啊?」

  王錘驚愕不已,自己貌似沒有說出這個名字。

  顧正臣雖然看不懂唇語,可在魏觀身邊,就只有高啟、王彝兩個心腹幕僚。看王錘嘴巴張合著,明顯是高的發音。

  高啟,這個傢伙當真是玩火啊!

  可以說,魏觀之所以被朱元璋弄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未必是搬府衙這件事,而是受到了高啟的牽連。

  朱元璋看高啟不順眼太久了,邀請高啟出來做官,給的還是戶部右侍郎這種高級官銜,但高啟不給老朱面子,不當官。

  在這之前,高啟還寫了一首《題宮女圖》的詩,其中有兩句是:「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

  這原本是寫元順帝宮闈隱私的閒散之作,可老朱以為是在罵自己。若不是為了表示對人才的尊重,老朱恐怕會尊重高啟全家一次。

  高啟不接受老朱的官,在魏觀邀請之後,轉身成了魏觀的幕僚,還進入蘇州府學當了教授,這再一次挑動了老朱的神經。

  據說魏觀因政績出眾,被提拔為四川參政,就是高啟在暗中運作,上演了一出無數百姓哀求魏觀留在蘇州,以民意打動老朱,讓老朱答應魏觀繼續在蘇州府任職。

  高啟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甚至還有人將高啟的詩作為明代第一。

  不管怎麼說,高啟都是一個才華高逸,學問淵博之人,但此人也是一個缺乏政治頭腦,善用小聰明的傢伙。

  你不願意當官,就別出山,好好留在家裡種地,幹嘛還幫助魏觀。朝廷官員調動你也敢「民意」干涉,這種操縱人心的把戲是你一個幕僚可以玩的嗎?

  現在好了,此人竟然將主意打在了自己頭上,想要讓自己出面,去說服老朱蠲免蘇州府稅賦,上演的還是苦情戲。

  顧正臣看著王錘,咬牙切齒。

  自己算是吃了一個啞巴虧,將高啟交出去,也是於事無補。

  高啟的出發點是道義,是為蘇州府百姓,他站得住腳跟。人家都站在制高點上了,自己走錯一點點,都是被指責的一方。

  哪怕是將高啟的事說出來,老朱殺了高啟,那這世上不過就是多了個死老頭子,什麼都不會改變。

  「這筆帳,我記下了!」

  顧正臣不甘心吃虧,尤其是不甘心被人當棋子一般利用。

  王錘猛地跪了下來:「顧知縣,蘇州府百姓真的走投無路了啊!朝廷對其他地方,皆是蠲免,唯獨對蘇州是賑貸!百姓夏無收成,秋里要還糧,一年到頭來,又是顆粒無存啊。商人說,顧知縣愛民如子,既是如此,為何顧知縣不能為蘇州府百姓說情,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顧正臣沉默了。

  蘇州府的百姓是辛苦,他們扛著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但問題是,自己是應天府句容知縣,和蘇州府沒有任何關係。

  上書談論蘇州府的事,為民發聲,非為政論,不是什麼大錯誤,文官嘛,兼濟天下的思想很重,為民請命的聲音一直都不缺。

  但蘇州府的事,很容易觸動朱元璋脆弱的心理,一旦被老朱惦記,那以後好日子就沒了。顧正臣知道蘇州百姓苦,也理解高啟「謀略」的苦衷,可這裡的水很深。

  王釺看著轉身要離開的顧正臣,跪了下來,怯生生地說:「我們也是大明的子民,勤奮耕耘,為何要像罪人一樣活著?」

  顧正臣回過身看向王釺,他只是一個孩子,可也飽受生活滄桑。

  如何回答他?

  回答不了。

  蘇州府的百姓,似乎有原罪。

  顧正臣走出了監房,回到二堂之後,一句話也沒說,直至晚上返回知縣宅,才對張希婉說了句:「為了百姓,得罪皇帝,合適嗎?」

  張希婉緊張起來,拉著顧正臣的胳膊,臉上寫滿不安。

  皇帝很兇。

  顧正臣苦澀地搖了搖頭,如同自言自語:「我不是魏徵,他也不是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