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彥軍對視一眼,不知如何回答。
節制山東都司兵馬啊,這是何等大權,可以說現在山東都指揮使都得聽你和衛國公的話,想調哪個衛所的兵,調哪個衛所的兵,你還「就這」,一臉不滿意的樣子?
顧正臣收起聖旨,交給嚴桑桑,心頭有些沉重。
秦松見顧正臣臉上沒有半點高興之色,趕忙說:「定遠侯不是要戡亂,有了兵馬不是好事?」
顧正臣轉身上了馬,嘆道:「戡亂與整頓,我需要的不是兵權,而是治權!陛下給我一個青州知府,登州知府,也比節制山東兵馬強。兵馬再多,我也整頓不了官場。」
這也不能怪朱元璋,當時送消息到金陵時,只是奏報文登大量弓丟失了,可能有民亂,事情還不明了,甚至連白蓮教都沒查出來。對付民亂,那不就是需要兵權,老朱順勢給個練兵之權,還不惹人注意,還能名正言順的讓自己幹活……
可現在不一樣,自己需要一個治理之權,來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
既然自己沒有合法的治權,那就讓朱棡治理與整頓吧,權當為日後治理「飛地」積累經驗值了。
顧正臣看向蕭成:「你跑一趟,將旨意傳給衛國公,若是有需,讓他調青州衛兵馬,協助逮捕白蓮教人。我們的人手,畢竟有些單薄。」
「好。」
蕭成拿走聖旨,帶了人手,縱馬而去。
秦松從懷中取出一疊信,交給顧正臣:「出京之前,東宮、定遠侯府、格物學院都有信,讓我等轉交定遠侯。」
顧正臣接過信之後,塞入懷中,看著秦松輕鬆自然的神情,知道京師沒什麼大事,揮了下馬鞭:「回樂安!」
返回院落。
燭火之下,家書在手。
顧正臣看了一遍又一遍,眼眶濕潤,對嚴桑桑道:「希婉和誠意都好,很平安,希婉誕下的是男孩,誠意的是女孩,為夫終於有女兒了,哈哈。」
嚴桑桑含笑看著顧正臣,問道:「夫君怎麼和別人家不同,人家一聽是女兒,恨不得臉都落地上去,甚至有些人家,連體面話都不說,直接轉身走人,令人心酸心寒。」
顧正臣呵呵一笑:「女兒多好啊,總比臭小子聽話可愛。」
嚴桑桑低下頭:「可是江南許多人家……」
顧正臣知道嚴桑桑想說什麼。
重男輕女在古代可不只是說說那麼一回事,還直接關係著命,尤其是浙江、福建、兩廣、江西等一帶,溺女嬰之事經常發生。
什麼是女溺嬰?
那就是一看生下來的是女孩,那就丟河裡或者是木盆里淹死。
別以為這不可能,人沒這麼惡毒,重男輕女也不會到這種喪心病狂的地步,韓非子當年就說過,「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蘇軾路過荊湖的時候,說「岳、鄂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就連宋代皇帝也不禁感嘆一句:「民為身丁錢,至生子不舉」。
什麼叫生子不舉?
那就是生下來,不養活,這是好聽、委婉的話,難聽點、直接點,那就是生了就溺死。
在元朝時,甚至專門出了法律:「諸生女溺死者,沒其家財之半以勞軍」,老朱也一樣,對待溺女嬰之事並不容忍,基本就是流放戍邊。
可法律在那,治理起來是個難題。
古人生兒育女不去醫院,也不需要辦理什麼出生證明,沒有住院記錄可查,找個穩婆這事就能接生。接生之後孩子在不在,也不需要給人說,哪怕是走丟了,死了,丟河裡被人發現了,也不好查這是誰的孩子,明代可沒辦法驗DNA啊,也沒監控攝像頭,官府事多,這種事沒人告官,也不會去深查。
溺女嬰儼然成了一種「風俗」,這種事情背後的社會心理是:生出女兒來,養她十幾年,吃家裡的,用家裡的,到時候還需要給她準備嫁妝,這妥妥的賠錢,還不如男孩子,至少養起來能幫忙幹活種地,能養老送終,女兒,不要也罷……
心狠一點,溺女嬰,心軟一點,棄女嬰,於鳳不就是被丟棄的女嬰。
顧正臣看著嚴桑桑,認真地說道:「兒子有兩個不少了,你若是給為夫添一個女兒,那也是顧家不得了的功臣。」
嚴桑桑看著認真的顧正臣,輕柔地回道:「妾身想給夫君添個兒子,頂天立地,和夫君一樣厲害。
顧正臣哈哈笑道:「那咱們今晚努力下……」
嚴桑桑趕忙搖頭:「東宮的信還沒看……」
顧正臣拿起朱標的信,又看了看顧青青的信,先打開了朱標的信,笑道:「青青給太子添了個女兒,青青怕是不太滿意,不過我想,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后,都鬆了一口氣吧?」
皇室就是這樣,太過於看重安穩,為了實現安穩,有時候會不擇手段。
今年朱雄英六歲,即便是顧青青日後再誕下男嬰,那與朱雄英的年齡差距也將拉大,年齡相差的越大,威脅越小,若僅僅只有一個女孩子,那就更沒什麼威脅了。
呂氏膝邊的朱允炆?
他身後沒人,對朱雄英更沒什麼威脅。他能登上歷史舞台,說是撿漏撿出來的都不為過,畢竟朱雄英沒了,他娘原本是側妃,硬生生被扶正了,庶出的戶口改成了嫡出,後來朱標也沒了……
目前這結果,對許多人來說,挺好。
顧正臣看過東宮的信之後,沉思良久才拿起格物學院的來信,信裡面講述的事多是學問、技術方面的事,並提了一嘴擴招人才之事。
唐大帆認為明年春闈是個挑選人才的好機會,想利用成立不久的外宣學院,將格物學院的名聲打出去,一舉超越國子學的存在。
對這件事,顧正臣很是贊同。
考不中進士不等同於沒能力、沒才幹,挖掘一些人才進入格物學院,這是好事。
不過,好事之外,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現在的格物學院是在金陵城外,國子學在城內,以樸素的價值觀判斷,城內的學府怎麼可能比城外的差,這種直接的思維判斷影響著世人的認知。
唐大帆認為雞籠山下有一塊地,若是可以找皇帝要過來,格物學院便能在城內立足,這樣一來,城外可以轉為分院。
雞籠山下?
顧正臣知道那一塊地,歷史上南京國子監所在!
國子監還沒影,這會叫國子學,而國子學的「校址」還沒遷移到雞籠山下,看樣子國子學搬不了家了,格物學院要先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