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師的人誰不知道蒸汽機船的利害之處?
現如今從金陵跑南洋,大海之上漂泊可是需要三個月之久,哪怕是掛大帆,晝夜行進,不靠岸休整,不靠岸補給,最多也只能縮短到兩個月去,這還是順風順水,若是頂風逆水,打戧而行,人員疲憊之下,沒四個月根本到不了。
可一旦換裝了蒸汽機船,去南洋一趟也不過一個月的事,兩個月都能打個來回了,這對水師將士而言可不僅僅只是便利問題,還可以減少日常貨物儲備規模,增加更多必要物資,減少靠岸補給頻次,甚至可以一口氣抵達舊港再作休整。
最主要的是,尋常寶船航行,同時參與的軍士數量最少八百人,包括甲板之上,船艙之內,舵樓之中,後勤等等,可一旦使用蒸汽機寶船,同時參與的軍士數量便會減少到五百甚至更低,更多軍士可以輪休,保持最佳狀態,即便海外某個港口出了問題,抵達地方後水師將士可以精神飽滿投入作戰,不需要休整,於戰力無損。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顧正臣曾多次對水師將士說過,無論是將校還是軍士,只要是水師的人,為水師立下過功勞的,但凡子孫基礎學問過關,能達到格物學院入門線,都可以進入格物學院進修。
這可是改變子孫命運的絕佳機會!
現在好了,文官提出禁絕蒸汽機,封禁格物學院!
這等同於顧正臣給水師將士子孫打開了一扇門,又被文官一腳給踹了回來,門關上了……
這就不是簡單的蒸汽機之爭了,而是觸動了水師將士所有人的利益!
別說趙海樓著急,就是個尋常軍士也惱羞成怒,衝著暴風雨就是一頓詛咒輸出,甚至都不等趙海樓下命令,將士已經請求伸出船櫓再加速了……
黃半年唾沫星子橫飛,對陳青門喊道:「老子的兒子過了年可就十八歲了,社學先生說聰慧機敏,明年就能送去格物學院進修了,他娘的,這個時候要關了格物學院,豈不是沒了出頭之日?」
陳青門臉色鐵青:「你兒子快到年齡了,可我三個兒子最大的才十六!別看現在朝廷重開科舉了,可誰不知道科舉多難考,而且整日就那幾本書,人都讀傻了,哪裡有格物學院教習得好,只要通過結業,那就是妥妥的人精,在底下歷練幾年,說不得就能升上去。結果呢,那些文官非要蹦出來,嚷嚷著格物學院離經叛道,還說蒸汽機煞氣滔天!」
寧度走了過來,抬手將臉上的雨水抹下:「人家說了,前有天變、後有天罰!剛聽定遠侯等人商議,文官這一招可謂狠辣至極,只要是不封禁格物學院、禁絕蒸汽機,日後但凡出個災害,那就歸到蒸汽機、格物學院身上,統統說成是天罰!看看吧,這次龍吸水過境,不知會不會引發洪災、大風,若死了人,說不得也怪到蒸汽機身上去。」
黃半年瞪大眼珠子:「憑什麼?沒蒸汽機的時候,就沒龍吸水了嗎?」
陳青門緊握著拳頭:「這些文官——臉都不要了,怎麼可能還與你爭執這些,定會將這些事強行牽扯到一塊,攻擊蒸汽機與格物學院!」
寧度點頭:「沒錯!」
黃半年憤怒不已,問道:「那我們該怎麼辦,總不能讓這些人毀了格物學院和蒸汽機吧?」
寧度呵呵一笑:「你憤怒,我也生氣,那你說,定遠侯怒不怒,晉王生不生氣?格物學院是定遠侯建造的,蒸汽機是定遠侯費心費力,耗費巨大弄出來的,還有晉王,他可是格物學院的弟子,格物學院沒了,他只能回王府無所事事了……」
黃半年、陳青門放鬆下來。
寧度咧嘴,陰森森地補充了一句:「當初面對納哈出,定遠侯可也是風輕雲淡,可這一次,呵呵,侯爺可是當真怒了……」
寶船行海,一路向北,在兩三個時辰之後,速度放緩,原因是風雨小了,加上沒有大福船前面帶路,面對寧波府外海的一眾島嶼不得不小心航行。
舵樓。
顧正臣將加急文書又看了一遍,丟在桌案上,身體向後,靠在椅子背上,輕聲道:「最棘手的便是天變!」
朱棡撓頭:「這確實是個無解之題。」
趙海樓、王良等人也愁眉苦臉。
顧正臣拿出一枚銅錢,在手指間不斷翻動。
誰都知道夏天風雨雷電多,這才六月上旬,接下來一兩個月電閃雷鳴的可能性很大,萬一落到皇宮裡,那文官可就能用天變的說辭,迫使朱元璋將格物學院、蒸汽機都給廢了。
按照歷史記錄,老朱在南京的皇宮還算好,至少不像朱老四一樣,在北京城立了三大殿的項,動了工,還驗收了,辦了剪裁慶賀了,之後一場雷電,三大殿全燒沒了,結果嚇得朱老四跑去祭祀,給老天爺一頓輸出。至於認錯沒認錯不知道,反正北京皇宮雷電不斷,大小宮殿燒毀的次數相當多……
歷史沒說南京皇宮三大殿被焚毀過,但這並不意味著京師沒其他「天變」問題。
比如洪武元年,京師大火,連永濟倉都給燒了;洪武四年,京師大軍倉災;洪武十一年正月元旦甲戌,早朝的時候,大殿之上的金鐘剛開始敲,忽然斷成了二塊。現在,又有雷擊奉天殿一角的事發生……
「不管我們如何反擊,一旦雷擊宮廷的事件再次發生,格物學院就被動了,所以,必須將雷擊之事徹底解決!」
顧正臣起身,握著銅錢道。
朱棡看著顧正臣,搖了搖頭:「先生,雷電乃是上天之物,豈是人力可以解決?讓我說,我們應該祭祀,告知上天,莫讓雷電落在宮廷之上,護佑格物學院才是。」
顧正臣並沒有譏笑朱棡。
因為在大明或古代,祭祀是極重要的事,每年朝廷都需要祭太歲、風雲雷雨、岳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甚至在大明律的禮律裡面,就有專門一卷講祭祀的,行軍打仗、水師出航、農耕農收等等,都需要祭祀。
既然有了天變,祭祀自然在情理之中,就如同旱災、蝗災、水災出現時,許多百姓將希望寄托在祭祀之上。這不能單純歸為愚昧,而是他們的思維邏輯、行事方式、信仰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