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在收到相關指示後,無論是身處紫禁城深處掌管國家機密大事的內閣,還是主管營造事務的工部乃至其他相關部門,都立刻採取了行動。
各方官員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響應命令,不僅調動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同時還表現出了空前團結協作的態度——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支持並滿足李承影提出的每一條要求。
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最後的寧靜……
對李承影的疑問,他們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恐稍有隱瞞便會被誤解,讓李承影認為他們是故意設置障礙,阻礙修建任務的完成,進而把責任全都推卸到他們的身上。
短短五天的時間,忠烈祠的相關事務從選址到規劃規格,乃至初步的設計模型都被不苟地準備妥當,並一一送到李承影的手上以供審查與修改。
就在兩天之前,為了儘快實現李承影的願望,在其強烈的要求下,張輔等人更是調動起了自己全部的人脈資源與影響力,不僅將京城中幾乎所有的石匠和瓦匠盡數召喚至社稷壇集中聽候調遣,就連宮中負責建築工作的那些工匠們,包括禁軍中擅長此道的專業人士也被特批臨時徵調過來協助工程。
一個穿著體面但略顯油膩、帶著些許諂媚笑容的中年人正試圖用盡渾身解數推銷自家的商品:
「李先生啊,您可千萬別小看了我們周家世代經營出來的這門磚瓦手藝。
敢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咱們周記所燒制出來的每一片瓷磚每一寸紅瓦都是整個京城裡首屈一指的好貨色!價格方面雖說是比別家稍微高那麼一點點兒……不過呢您想想看,質量如此優良、外觀這般典雅精緻的東西又怎能不賣貴一點呢?最重要的是,現在給您報的價格絕對是全城最低、再無折扣的空間了——只要您肯賞臉選用咱家產品,那必定是物超所值、絕不會後悔滴好買賣!」
他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言語間透出幾分商人特有的機敏與世故。
然而這位賣家並未如其所願獲得李承影的認可。
後者聽到這裡只是冷笑了一聲,隨後冷峻的目光直接轉向身旁跟隨多年的侍從鐵娃,語氣中毫不掩飾自己的厭煩與不滿,「把這個滿嘴跑火車、只知道抬價欺主的傢伙給我立刻帶出去,以後這種見錢眼開之輩再也不許踏進我家大門半步!」
說罷揮揮手做出逐客之勢。
面對這樣的情形,鐵娃顯得頗為頭疼。
「大人啊……」他無奈地撓了撓頭,「這是今日第三個前來拜訪卻被您拒之門外的供貨商了,倘若照這個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咱們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夠找到真正適合修葺忠烈祠所需的優質建材呀?」
鐵娃一臉愁容地向主子匯報目前面臨的難題,語氣里流露出深切的憂慮之情。
宣府一戰後,天順帝為了表彰李承影的功勳,並確保他的安全,特意為他挑選了九十九名精兵強將。
這些士兵皆是經過嚴苛篩選的精英,不僅在戰場上表現出色,還擁有著卓越的武藝和堅定的忠誠心。
面對這番安排,李承影並未推辭,反而親自步入軍營,在一番認真考量之後,最終敲定了屬於自己的這支親衛隊伍。
他們將與自己並肩作戰,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如今被稱為楚鐵的人,在過去只是個名叫「鐵娃」的平凡少年。
通過多年艱苦的努力訓練與無數次生死相依的經歷後,他已成為了深受信賴與敬重的存在。
作為親兵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員,同時身兼李府管家重任的他,幾乎可以算得上半個家主。
面對旁人對自家主人布置迷魂陣所用材料來源的好奇甚至質疑聲時,李承影毫不在乎地揮揮手:
「著急些什麼?這座『迷惑』之所,完全是由我自己一手設計出來的幻術迷陣。
沒有動用任何外部援助,也沒有借用任何一方勢力提供的磚瓦石材。
我想用事實告訴所有人——知識才是最寶貴也最強大的武器。」
聽罷此言,身邊的小廝連忙補充道:
「我家老爺您真該親耳聽到,那時候那個李某人有多麼囂張無禮!他連問都不曾問一句關於費用方面的事宜,便直接將鄙人轟出了門去。」
而說話者正是前不久剛被李承影逐出府邸的那位掌柜,其模樣狼狽不堪,滿眼儘是對剛才遭遇不平之憤懣。
但更讓人心悸的是,儘管如此尷尬的情境發生在他身上,卻仍未減弱半分其心中對權勢欲望之追求。
哦,你是不是沒說清楚你是定國公府的人?」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懶洋洋地問道,眼神中帶著不易察覺的嘲諷。
他的聲音低沉而慵懶,仿佛對這突如其來的事情並不在意。
「小人還沒來得及說,就被扔出來了。」
那人低聲回答,語氣中透著無奈與誠懇,臉上露出一種苦笑的表情,顯然是不想在這種情況下誇大事實。
「行了,你下去吧。」
那年輕人揮了揮手,覺得這個解釋也足以讓他打發走這個人。
「是。」
來人恭敬地低頭行禮後,轉身慢慢離開了房間,腳步聲在空曠的大廳中顯得格外清晰。
年輕人靠在椅背上,眉頭微蹙,自言自語道:
「我看我還是得想辦法把這麼樁婚事給你退了吧。
瞧瞧,這李承影簡直好賴不分、是非不明,如果你真與他成婚了,我怎麼對得起九泉之下的伯父呢?」
話雖說得平淡,但從中不難感受到他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甚至有些焦急。
而這位看似平凡的年輕人,並不是外人能夠輕易接觸得到的存在——他是第四代定國公徐永寧,一個身居高位但依然保持低調的人物。
此時,他的內心卻如同波濤洶湧般不安,為著親人可能面臨的不幸而擔憂不已。
就在空氣幾乎凝固之時,一道柔美卻又不容忽視的聲音打破了這份寧靜。
「算了罷,哥哥,」女子輕啟朱唇緩緩說道,「當時只不過太后陛下的一句玩笑話罷了,如今何必如此認真計較呢?倘若因此讓皇上和太后陷入兩難境界,只怕最終傷害到的還是我們自己呀!」
隨著她話語落下,一位身著素紗衣裙、貌美如花的身影出現在大廳中央。
她正是第四代魏國公徐顯宗的獨生女——徐又蕊。
她的出現就如同一縷清風,給這沉悶壓抑的氣氛帶來了生機。
從其端莊大方的儀態上看去,便知其不僅外表出眾,在家世教養方面也是相當不錯的。
她的話音溫柔卻充滿堅定,顯然是個既懂得顧大局又能堅守原則之人。
靖王徐達,可算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望族大戶,他不僅自身榮膺魏國公的封號,成為了大明開國六位公爵之一,他的子女們也是個個英姿勃發,事跡傳揚天下。
長子徐輝祖承襲了他的魏國公之位,肩負著家族重任,繼續發揚光大。
次子徐膺緒則因戰功卓著被封為世襲指揮使,在軍隊中享有極高聲譽。
最值得一提的是四子徐增壽,因其在靖難之役中的卓越貢獻,死後更得到永樂帝朱棣的認可而被追贈定國公稱號。
這樣一來,在同一門庭下誕生了兩位國公級別的貴族,縱觀整個明代276年的歷史長河裡,這樣的輝煌成就唯有徐氏一族才能實現。
至於家中四位千金小姐,除了最小的女兒——美麗又智慧出眾但選擇獨身不嫁的徐妙錦之外,她們當中竟還產生了一位貴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以及兩位成為王宮主婦的王妃。
這一家人的榮耀與聲望,在朝堂內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堪稱名副其實的顯赫門閥。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驚心動魄的「靖難」戰爭使得曾經同舟共濟的徐家分成了兩大陣營:
支持建文帝的一方以魏國公徐輝祖為代表留在南京守舊業。
而擁護後來勝利者成祖朱棣登基稱帝的那一派,則由新任定國公徐增壽統領並遷往了北京發展新局。
不過歲月如梭,雖然最初兩家因為立場不同顯得較為疏遠,但在經歷了許多風雨滄桑之後,畢竟血脈相連難以割捨的情感漸漸融化了隔閡。
隨著南北方兩地政治形勢趨於穩定,雙方之間的聯繫也就慢慢地頻繁起來,彼此間也重新構建起了緊密而又深厚的親情紐帶。
現任第四代魏國公徐顯宗膝下僅有一名掌上明珠——溫柔可人、舉止大方得體的徐又蕊。
不幸地是,就在不久前,這位備受愛戴的父親突然撒手人寰,這令本已柔弱不堪的女子更加悲傷欲絕。
為了讓她能夠從這場巨大打擊中恢復過來,並逐漸走出喪父陰影重拾往日風采,家人決定將徐又蕊送往都城中靜養調理心情。
在那裡,或許會有更多新鮮事物和人物可以幫助分散她的注意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