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危局,如果明軍無法擊退敵軍猛烈的進攻,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徹底的毀滅與消亡。
士兵們的面孔在火光下顯得異常嚴峻,每個人眼中都燃燒著堅定與恐懼交織的光芒,但此刻他們明白,後路已經被徹底切斷——即便是想要突圍求生,也沒有任何方向可以提供避難所,四面八方儘是敵人密不透風的鐵甲。
在這般生死存亡的關頭,「陛下,您還是隨先生先到後營去稍作休整吧。」
鄺野面色急切,語速也比平時快了許多,顯然內心正承受著極大的壓力,「如今前方戰事吃緊,您的安危最為重要。」
見得皇帝陛下並未因此改變立場,他急忙轉過頭來向著一旁同樣神情沉重但依舊保持冷靜的李承影說道:
「先生,此間局勢已經十分危急,請您為了整個大明朝的命運考慮,暫時避至安全地帶,讓將士們能夠無後顧之憂。」
然而,這位深受文武群臣尊敬的老者只是平靜地看著眼前的亂象,「尚書大人,你的擔憂我能夠理解。
但是你看這戰場上的情形,若是我們就此撤往後方,於將士們心中何嘗不是一种放棄?這樣只會令軍心更加混亂不堪啊。」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際,一旁年輕的君王卻意外地加入了談話之中。
「沒錯,既然都已經堅持到了現在這個時刻,怎能就此輕言放棄!」
天順帝堅定的目光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決心,仿佛要證明即使身處絕境也不肯輕易向命運低頭的姿態。
聽罷二人爭論後,他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如同重錘般砸進了在場所有人的耳畔。
鄺野無奈之下只能寄希望於最後一位可以勸動二人的重臣——張輔,期待著他能出來說些什麼,至少讓自己不必一人獨自承擔這份難以抉擇的責任。
「大人,此時整個營地已經沒有安全的地方了。」
張輔目不斜視地說道,他的聲音中透著凝重。
周圍的士兵們都在忙碌地搬運武器、修築工事,但每個人的眼中都難掩內心的慌亂。
是啊,幾萬大軍被圍在這上山的大營之中,看似力量集中,但實際上也讓他們自己陷入了死地。
四周的山峰高聳入雲,仿佛天然的屏障將他們與外界徹底隔絕。
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每一聲鳥鳴、每一次風聲都像是敵人逼近的腳步聲。
一旦大營被攻破,數萬名士兵將無處可逃,只能任憑瓦剌軍隊宰割。
這個念頭在每一個士兵心中揮之不去,讓人心頭沉甸甸的。
而此時,瓦剌大軍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選擇在明軍大營四周的平地上紮營休整。
遠處的火光映照在夜空中,像是一片璀璨的星海,卻讓人感到無比冰冷。
瓦剌士兵們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隱若現,仿佛幽靈一般,給整個戰場增添了一種詭異的氛圍。
也先坐在自己的帳內,嘴角微微上揚,他知道,此時的明軍已經是瓮中之鱉了。
現在已經接近傍晚,天色已經開始暗下來,如果繼續進攻,他沒有把握能在徹底天黑之前拿下這座堅固的大營。
況且,夜間戰鬥對己方並不利。
因此,他決定今晚暫時休整,待明日再展開真正的決戰。
「先生,我們是不是應該準備一下突圍的事?」
鄺野的聲音堅定而又急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頑強的決心。
他已經看出,此時此刻,天順帝對於所有事務都已經聽命於李承影的建議,只要李承影點頭,一切或許還有轉機。
但如果李承影不同意,那麼無論是他自己還是天順帝都不會做出任何行動。
「大人,我明白您是一片好心,也是為了大明的未來費盡心思,可如今的局勢你也清楚。
皇上和我在軍前許下了諾言,若此時擅自突圍,那麼之前的一切犧牲和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李承影的話雖至此停頓,但他的內心卻還有更深的隱憂。
一旦明軍撤退,這不僅是對承諾的背叛,更是徹底失去了制勝的機會。
如果這樣行事,天順帝將會背負臨陣脫逃的罵名,成為後世口中不守信約、怯懦怕事的一位昏庸帝王。
鄺野當然能讀懂他心中未說出口的話。
只是身為臣子,鄺野依舊不能接受皇帝以身犯險的行為。
不同於皇祖父與曾祖,在天順帝這裡,並沒有多少親歷戰火紛飛的經歷可以借鑑。
比起先輩們鐵血一生,他顯然欠缺了許多實戰經驗和勇氣膽識。
儘管此刻距離大明朝建立已近一個世紀之久,武將的地位較之初建時確實有所下滑,但在整個朝廷體系中,文官與武將之間的關係還算相對平衡,尚未演變到後者完全依附於前者的情景——這樣的和諧局面,至少在王朝早期還是得到了較為良好的維持。
更重要的是,作為朝中文臣的領軍人物之一,張輔不僅經歷過艱難困苦的靖難之戰,還在安南多年征戰並最終成功鎮守下來,成為了襲封英國公這一榮譽頭銜的第一人。
因此,對於如何對待軍隊及前線將士的態度上,即便是如鄺野這般堅定維護皇帝安全的人士也不敢表現得過於強硬或激進,以免觸動了那些為國效力之人們的敏感神經。
其實,鄺野走後,張輔還是來到了李承影的大帳。
夜色如墨,營帳外的燈火在風中微微搖曳,將昏黃的光線灑在地面上。
此時,天順帝正坐在帳中的一張案幾前,與李承影低聲談論著明天的戰事。
張輔輕輕推開帳簾,只見天順帝的臉上帶著罕見的堅決神情,眼神明亮而堅定。
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禮道:
「陛下,明日將是一場惡戰,臣斗膽建議,陛下是否可以與先生就在帳中安坐?」
天順帝抬起頭,目光堅毅地望向張輔,語氣堅決而充滿力量:
「不行!既然朕已經在將士面前說過,絕不退縮一步,就不能言而不信。
朕雖然不能親臨前線,但也要出現在將士們的視野之中,告訴他們,朕與他們同在。」
這番話,不僅表達了他對這場戰鬥的決心,更傳遞出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感受到他身上的那份責任與擔當。
自從與李承影相處以來,天順帝的氣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本略顯柔弱的帝王形象,在李承影的影響下,逐漸變得更加自信和果斷。
他知道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為他身邊的這位良師益友的教導。
因此,此刻他的話語才如此堅定不移。
要知道,這一次出征,天順帝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整個朝廷幾乎都在反對他的決定,就連一向寵愛自己的皇天后也親自過問此事,甚至威脅要廢除他的決定。
為了取得支持,他不得不立下了太子,並頒布了太子監國的詔書。
這意味著他已經安排好了後事,才勉強得到允許,能夠率軍北上塞外。
這份沉重的責任和壓力,讓他更加堅定了心中的信念。
可沒成想,原本雄心壯志、意氣風發的他,不僅未能再現先祖昔日英勇的輝煌,反而將這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令所有人的期待都化為泡影。
不僅如此,他還差點淪為大明歷史上第一個被敵人俘虜的皇帝。
這對他的自尊和國家尊嚴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恥辱。
如今,終於有了重新翻盤的機會。
無論前方有多大的危險,他已經鐵了心要扭轉局勢,天順帝下定決心,即使最終事情的發展不遂人願,他也毫不猶豫地會第一時間自盡以謝天下。
這份堅定源於他作為帝王的驕傲與擔當。
今日的戰局,顯然與昨天截然不同。
從一早開始,瓦剌軍隊就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攻勢,猶如潮水般洶湧而至。
但他們並非想要徹底趕盡殺絕,在陣地的西北方向特意留下了一處空檔未做圍攻。
這種戰術上的巧妙布局讓人心中不禁生出幾分猜測——或許也先已經勝券在握,不願讓手下士兵遭受過多無謂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