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老虎亦有衰老時

  為了確保老爺子在回京途上的安穩,不至於因顛簸而導致身體病情加重。☜🍪 ➅❾ѕн𝓤Ж.Cσ๓ ♣💝

  朱允熥等人和太醫院商量之後,選擇了最慢但足夠平穩的水路回京。

  船隻從澧水河開始,出西南大山進入湖廣道洞庭湖平原,駛入洞庭湖水域,繼而轉入長江水道。

  等船隊駛入長江水道,只要一路順流而下就可以抵達應天城外的龍灣碼頭。

  這樣的選擇,可以保證老爺子回京這一路上不會受到顛簸跋涉之苦。

  水路雖然慢了一些,但勝在平穩,而且有太醫院的人隨行。也能確保老爺子一旦出現什麼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診斷。

  而老爺子所在的船艙,也被改造了一下。

  大概是因為身體患病的原因,朱元璋現在每日都覺得周體寒冷。

  好似是年邁被扒了皮的林中虎王一樣,拖著消瘦衰老的身軀,一絲一毫的風吹草動,都會讓其出現劇烈的反應。

  整個船艙內外,都被包裹了厚厚的棉布,窗戶只在正午陽氣最足的時候打開通風。

  艙室里,也整日整夜的點著爐子,確保艙室里的溫度始終恆定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

  楚王朱楨留在了大庸縣,接手主持尚未結束的革除西南土司制度的事情。

  朱高熾和朱尚炳是當初跟著老爺子一起偷偷離京的,現在朱允熥護送老爺子回京,他們兩人也不能長久留在外面,自然是跟著一起回京的。

  朱尚炳倒是無所謂。

  他在京中也只在禁軍裡頭任職,有他沒他都不耽誤事情。

  反倒是朱高熾身上擔著稅署的事情,雖說稅署還有其他官員在主持日常,但他這麼久不在,很多大事還是被暫時放在一旁,等著他這位稅署署正處理。

  回京的路上,所有人大多數時候都是沉默不語的。

  老爺子的病情雖然沒有加重,但也沒有好轉的跡象,每日吃的很少,全靠太醫們開出的湯藥滋補。

  等船隊趕到武昌城外,靠岸補給的時候,先前出京趕往大庸的太醫院老院使山永年和院使水三年,也剛剛好帶著人趕到。

  兩個隊伍合併到一處。

  出京沒多久的新老兩位院使也登上了船,開始接手診治皇帝的任務。

  有了這兩位大明醫術最頂尖的人出手,老爺子的病情才總算是看到了些緩和。

  「如今入了冬,氣溫驟降,西南山里更是寒濕並存。陛下能離開西南回京,倒是明智之舉。只是陛下終究上了年紀,早些年又不曾注意,所以現在到了歲數,身子骨差了,很多問題也就顯現出來了。」

  老院使山永年似乎是越活越年輕,臉上不見蒼老,皮膚更是細膩紅潤。

  只是微微皺起的眉頭,表明了這位大明醫術最精的人,對於皇帝的病情和身體並沒有太好的期望。

  朱允熥了解之後,搖頭嘆息道:「能讓爺爺穩住病情,等這一次回京好生調理,就算是好事了。不求爺爺能萬歲,至少也要長命百歲,多看看咱們大明朝當下的變化。」

  山永年點了點頭,心中開始思考著如何修改給皇帝開出的方子。

  太醫院現任院使水三年則是在一旁低聲說道:「殿下勿慮,陛下這一次病情反覆,多因久居應天,南下西南而水土不服導致。回京之後,臣便與師傅輪流值守宮中,能明年開了春天氣暖和起來,陛下的身子大概也就能恢復過來了。」

  這兩位都是大明朝的醫學翹楚。

  加上因為大蒜素和青黴素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也讓中原的醫藥技術發生了改變。

  更多樣的治療手段和藥材提煉更加純熟。

  不論是山永年還是水三年,都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朱允熥覺得,如果在大明開一個醫學期刊的話,山永年和水三年這對師徒,會直接成為指數最高的大佬。

  「有二位這番話便好,如此……孤也就能放下心了。」

  朱允熥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自從老爺子在大庸縣第二次病倒,直到在這武昌城外接到山永年師徒二人少,他幾乎就沒怎麼合過眼。

  當時一夜之間長出來的鬍鬚愈發的長了,因為不曾打理,顯得凌亂無比。

  再加上他憔悴的臉色,發黑的眼圈。

  這時候的朱允熥看著倒更像是患了病的。

  他面露笑容低聲的念叨著。

  山永年卻是皺著眉頭,上前一步抓住了朱允熥的手腕。

  手指按在脈絡之上。

  山永年的眉頭便漸漸凝重起來。

  見師傅如此神色,水三年也在一旁開始細細觀察朱允熥的臉色。

  半響之後。

  山永年才再次睜開雙眼,目光凝重的看向朱允熥。

  「殿下,不是老臣大膽,只是殿下此刻也該好生歇息一陣了。山中濕寒,殿下又一直憂心陛下聖體,恐怕也是晝夜難眠,神思不寧,五臟不調,若不加以調理,恐怕會有陰陽失衡之勢。」

  山永年不等朱允熥開口,便已經繼續說道:「殿下此前還不曾有須,這一次徒生鬍鬚,亦是因殿下周體失衡所致。只是眼下,殿下身體未曾調和均衡之前,還不宜淨面修須。

  殿下當下可去歇息小憩,老臣去為殿下開一副調和心神的湯藥,每日按時進下。等回京時,殿下的身體大概就能調理回來。」

  若是換做別的太醫來說,朱允熥或許並不會同意。

  但當下,老爺子的情況已經被山永年師徒二人了解掌握,加之對方在醫術上的造詣。

  朱允熥很順從的就同意了對方的要求。

  去歇息前,朱允熥去了一趟老爺子的艙室,卻不見老爺子的人。

  聽了守在外面的官兵解釋,才知道老爺子去了船尾。

  朱允熥心中一跳,趕忙抓了一件大氅趕往船尾。

  到了船尾,就看見老爺子正躺在一張椅子上,身上蓋著一塊羊毛毯,微微眯眼看著無數的水鳥在水面上捕食著因為船隻滑過而浮出水面的魚兒。

  朱允熥小聲上前,將帶來的大氅也蓋在了老爺子身上,這才開口詢問道:「您怎麼到這裡來了?這幾日雖然天晴了,可外面還是冷的緊,您該在艙室里,萬不敢再吹風受了涼。」

  「屋子裡待的發悶,爺爺就出來透會氣,等下就回去。」朱元璋皺著眉頭。

  自己病了,就成了所有人都能來管自己一下。

  這讓他很不爽。

  朱允熥瞧著老爺子的反應,臉上露出笑容,安撫道:「您想出來透氣和孫兒說就是了,孫兒讓人提前給這邊立幾面擋風,再放上爐子,也不用擔心爺爺會吹到風。」

  朱元璋皺著眉頭,哼哼道:「俺就是不爽利,這病了就覺得渾身不得勁,手上也使不出力,暮氣沉沉病懨懨的。」

  朱允熥只能繼續安撫道:「孫兒剛剛也問了山院使和水院使,都說爺爺是水土不服,等回京調理幾個月,就能和過去一樣生龍活虎。」

  上了年紀的人大多都是這樣。

  只要病了,就會開始胡思亂想,聯想到很多身前身後事。

  這是不好的。

  但人們的習慣就是如此。

  朱元璋卻是嘖嘖了兩聲:「誰也沒見過龍是什麼樣子。可就算是山中虎王,也會因為年老被奪去虎王的位子,驅逐出山林,最後或許就會在一場大雪之後,因為捕捉不到獵物,餓死在無人知曉的角落裡。」

  朱允熥目光閃了一下,低聲道:「爺爺可不是虎王,爺爺乃是真龍天子!

  爺爺帶著人南征北戰,捨生忘死,這才將元賊趕出中原,趕到長城外面去。

  天下人都念著爺爺的好,都在為爺爺祈福呢。爺爺定然能長命百歲。」

  朱元璋歪著頭,看向蹲在自己身邊的大孫子,眼中閃爍著笑意。

  「爺爺這一次回京啊,就不準備替你們操心了。」

  老爺子的語氣很平靜,但朱允熥卻是心中一跳。

  只聽老爺子又說道:「爺爺從前元一路走來,已經有四十多年了。這輩子過去了大半,爺爺其實只幹了一件事情。」

  朱允熥低聲道:「爺爺一直在做讓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事情。」

  朱元璋笑了笑,接著說:「是啊,爺爺就做了這一件事情。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所以爺爺投了起義軍。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爺爺立國大明,殺貪官,北征草原。

  只是現在啊,爺爺雖然還是想讓百姓們的日子更好,但做的卻沒有你們好了……」

  朱允熥正要開口。

  朱元璋卻舉手止住,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等這一次回京,爺爺就下旨退位,讓你爹當這個家。爺爺啊,往後就不操這個心了。你小子也別勸爺爺,難道你還指望爺爺乾死在位子上?」

  這話自己可不敢說。

  朱允熥嘴唇動了動。

  其實他內心很清楚,老爺子這個時候退位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事。

  首先老爺子就能鬆一口氣,退下來專心修養調理身體,過上含飴弄孫的養老生活。

  而太子老爹上位,並不代表洪武新政就會中斷,只會更加全面的執行,不過這裡面很多人都會鬆一口氣。

  而能讓秦王將整個直隸道殺個底朝天,也早就樹立了太子老爹無與倫比的權威和地位。

  更重要的是,朱允熥覺得中原一直以來的權力傳承是有問題的。

  就譬如,如果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末年駕崩,那麼他在後世人心中又會是個怎樣的形象,大唐又是否會發生後來的那些事?

  任期制目前不可能做起來,將來也不見得合適。但權力應當始終掌握在腦袋清楚的人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可以試試以年歲為界限的傳承方式。

  朱允熥心中胡亂的想著。

  朱元璋則是笑著將手從羊毛毯下抽出來,輕輕的拍在大孫子的腦袋上。

  「爺爺還記得啊,好幾年前你還沒成年的時候。那時候的你,性子內斂,從來都是斯斯文文的。」

  朱允熥蹲在老爺子身邊,臉上露出笑容。

  時間過得真快。

  朱元璋幽幽道:「那時候啊,爺爺可是要愁死了。再早些年,若是你哥哥雄英沒有早夭,恐怕這個皇太孫就是他的了。

  自從他和你奶奶一走,爺爺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

  當時爺爺就想著,俺得再多活幾年,將這天下整治好了再交到你爹手上。

  等到那個時候,再讓他好生的培養你們幾個兄弟,看看誰更出眾,往後就往誰來接這個位子,當這個家。

  你小子啊……真的是給了爺爺好大一個意外!」

  大明這些年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能想到,一個攤丁入畝、官紳一體,就能讓清理出那麼多的隱蔽。

  然後又是交趾道、占城道的設立,為大明解決了糧食問題。瀛洲四道,則讓大明有底氣創立大明銀號,開始糾正寶鈔存在的風險。

  更不要說一場北征,徹底解決了跗骨千年的北方賊子,讓關外草原徹底成了大明的放牧場。

  這些還只是地緣上的改變。

  在國中,一座座工坊的興起,一樣樣新生事物的出現,無不在為大明盛世做著鋪墊。

  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朱元璋微微眯起雙眼。

  他想了起來。

  那是一個尋常的日子,自己和太子去了大本堂,意外撞見了和先生辯論的皇孫。

  好像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大明就開始變得越來越不一樣了。

  朱元璋的手從朱允熥的腦袋上離開,抓住了對方的手臂。

  「扶俺起來,有些冷了,送俺回屋。」

  朱允熥立馬點頭,手臂用力,攙扶著老爺子起身。

  站起身後,朱元璋長長的出了一口氣,臉色有些漲紅的看向朱允熥。

  「看吧,爺爺現在就是起個身都要累的喘氣。」

  朱允熥夾緊眉頭:「爺爺只是還沒有修養好而已。」

  朱元璋搖搖頭,笑而不語。

  爺孫兩人走在甲板上。

  朱元璋低聲道:「回京後,俺會讓欽天監挑個好日子傳位給你爹,到時候你要做好準備。」

  朱允熥頓了一下。

  老爺子這意思,無疑是在說要讓自己做好當太子的準備。

  他點點頭。

  朱元璋的臉上露出笑容,停在了艙室門口,拍拍大孫子的肩膀。

  「老虎雖然老了,當不了虎王了。」

  「但虎崽子們也都長大了。」

  「這高山大河,永遠不會少了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