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該反對的,不該反對的

  程敏政要入閣的消息,很快就在朝中傳開了。💘🎈  ♨🐧

  也不知是從哪裡起的頭,一旦傳揚開,連程敏政自己都有點摸不著頭腦……先前只是張周跟他當面提了一嘴,怎麼現在就好像是要落實到實處去了?

  這天在早朝之後,朱祐樘特地讓陳寬去將內閣三名閣臣叫到了乾清宮。

  由朱祐樘當面跟三人提到了,由程敏政入閣的事情。

  「……程卿家在朝的時間也不短了,做事也算牢靠,如今他在翰林院中也能恪盡職守,朕的意思,是讓他給你們分擔一些差事,讓你們也能輕省一些,三位卿家以為如何?」

  皇帝顯得很客氣。

  主動問三人的意見,但似乎怎麼樣都不是為了讓三人來拒絕的,或者三人沒法拒絕皇帝的「好意」。

  劉健主動代表內閣表態道:「老臣附議。」

  不附議也不行,誰讓他劉健本來就被人參劾說占著茅坑不拉屎?作為大明的閣臣,劉健很多時候其實是不得不去鬆懈,他的年歲擺在那,更多的時候是靠謝遷和李東陽去處理日常的公務,甚至是讓中書舍人等去代勞。

  在弘治中後期,大明官場內部的風氣其實是一潭死水,尤其是內閣所代表的決策層面。

  朱祐樘也沒想到劉健答應這麼爽快,微笑點頭道:「朕覺得,程學士入閣之後,能幫上你們的忙。那明日朝堂上,這件事就提出來吧。」

  意思是由內閣自己來提。

  入閣人選的提議,以及廷推等細節,都是有章法可循的,但也不是每次都是大臣出來提,重點還看皇帝認可於誰。

  ……

  ……

  隨後朱祐樘只是簡單問了幾句有關內閣事務,隨後就讓陳寬送三人出了乾清宮,往內閣值房而去。

  三人回去之後,做下來之後,也沒說特別憂慮,畢竟程敏政也算是「老熟人」,如果不是當初那檔子事,程敏政早就入閣,成為他們的同僚之一。

  「克勤真的合適嗎?」謝遷問了一嘴。

  李東陽道:「都以為是王濟之,但從傳言開始的時候,就知道是有人故意放出風聲。」

  謝遷道:「難道是陛下讓人傳出口風,試探於朝野上下的反應?」

  李東陽搖搖頭道:「陛下做事,沒必要如此拐彎抹角,或者是另有他人也說不準。」

  「呵呵。」

  謝遷笑了笑。

  所謂的「他人」,以惡意去想,那就應該是張周,除了張周好像也沒旁人了。

  但若是以善意去想的話,除了張周之外,還可能是有人想給他們內閣的人台階下,讓他們提前知道這件事,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李東陽望著劉健道:「眼下程克勤入閣,差事如何分配?還是說……一切照舊?」

  劉健道:「不該來問我。」

  意思是,如果我們現在就商量怎麼去排擠程敏政,那就顯得太刻意了。

  皇帝只是給透個口風,就想把人給扼殺在搖籃之中,是不是有點太心急了?且這麼做過於呈現出文官私利,甚至可說是黨政。

  「明白了。」李東陽點頭。

  謝遷在旁邊瞅了一眼,眼神略帶不解,好似在問,你這是明白什麼了?

  等劉健早早先回去休息,等著晚上回來值夜,謝遷才把問題拋出來。

  「想到不必去做到,心裡清楚就行。」李東陽仍舊是在暗示。

  謝遷馬上就明白了。

  該排擠程敏政還是要排擠的,但不能把話挑在明面上說,哪怕是三人之間也不行。

  畢竟以後三人也未必能一直是同時在朝的,等一兩個人退下去之後,形成新的派系,那三人所商議的事情,還是有可能會被他們中的人捅出來。

  謝遷甚至在琢磨,這不會是在防備我吧?

  「克勤一身的書卷氣,入閣之後也未必能長久,大概陛下也沒打算讓他在閣部做出多大的成績,於喬,等他來之後,由你多去提點他。」

  李東陽開始交託差事了。

  帶「新人」。

  雖然程敏政照貓畫虎,早就知道官場的規矩,甚至連內閣是幹什麼的,以及日常的差事,都心知肚明。

  但真正入閣之後,還是需要有人帶他,而謝遷作為內閣如今三人中,地位最低的那個,好像也是最適合去帶程敏政的人。

  「嗯。」

  謝遷點頭。

  他又好似是明白了,去排擠程敏政的事,要從他謝遷做起。

  至於劉健和李東陽,那是要先繃著板著,體現出一股傲然之氣,內閣的面子是要靠這兩個人撐著的,而他謝遷才是干邋遢活的那個。

  ……

  ……

  翌日的早朝。

  先由劉健以年老請辭,意思是以他的年歲,已經難以承擔朝中的重擔。

  朱祐樘做了一番寬慰:「……朝野這麼多事情,朕還離不開像劉閣老這般的能臣,但朕也不能看著你們辛苦而置之不理。朕的意思,是增加一人,先前也提過,但總未落到實處,今日也不延後,就拿到朝堂上來說說,你們認為誰人更為合適?」

  在場大臣登時覺得好像入套了。♦👍 ➅9ⓈʰǗχ.ĆO𝕞 💢♘

  皇帝跟劉健之間,明顯是在唱雙簧。

  皇帝是真的不知道選誰嗎?

  還是說……故意給我們整這齣,讓我們認為人選其實是眾人推舉出來的,並不是暗箱操作?

  「臣舉薦程學士。」

  就在眾人還因為心中彆扭,沒什麼話說的時候,突然一人從大臣堆里發聲。

  等眾人覺得哪裡不對時,這才想起來,這他娘的居然是張秉寬的聲音……

  張周今天居然也在臣班之中?

  為何這麼低調?

  就好像他不存在一樣,以前他每次來,可沒這麼低調過。

  朱祐樘道:「程學士德高望重,的確是不二人選,還有旁人嗎?」

  張懋道:「回陛下,老臣認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周,能為陛下和朝廷分憂,乃不世出的能臣,若是能跟以其入閣,輔弼朝政,必當成為一時之佳話。老臣推舉他。」

  這時候,武勛居然也跑出來湊熱鬧。

  文臣那邊難免會想,這事跟你姓張的有何關係?

  別以為我們不知道你那點心思,你讓張周入閣,從此就是文臣一脈的,就不會搶你第一武勛世家的名頭,這樣你還繼續提督京營,繼續當大明京師戍衛的最高長官!

  朱祐樘搖頭道:「秉寬資歷尚淺,或許還不適合於此時入閣。」

  這話也是帶著些許暗示的。

  大臣也都是明眼人,當然能聽出來,皇帝對於張周入閣這件事,其實是早就計劃好的,只是還沒到付諸實施的時間。

  那以後……張周入閣近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劉閣老,你怎麼看?」朱祐樘意思是,讓劉健出來推選入閣人選。

  劉健道:「老臣認為,翰林學士王鏊,也適合此差事。」

  不推舉程敏政,就算你皇帝說過這件事,我當時也同意了,但為了面子上形成公平公正的競爭,那我也該提出旁的人選。

  而且……

  我的確覺得王鏊更合適,我只是就事論事,陛下你也不能干擾我的想法。

  朱祐樘聽了這話,心裡也不著惱,這種假公平的事情,他早就習慣了。

  朱祐樘道:「王學士在教授太子學問上,也是勤勉克己,朕也認可於他,還有旁的人選嗎?」

  隨後在場大臣,各自出來推選。

  以往在推舉旁的大臣時,多數人都是見風使舵的,但在內閣人選的問題上,一個個生怕落於人後。

  在於他們都很清楚,內閣大臣相當於大明的宰相,是為文官翹楚,每一個派系都有相對牛逼的人物,而翰林院體系中的大臣,跟朝中大臣的來往也非常密切。

  如果自己推選的人真的成為了內閣大臣,甚至將來當上首輔,那自己將來的官場前途,還不是一片光明?

  以至於一圈推選下來,幾個翰林院的學士,近乎都有份在內。

  很多人也是因為跟這些人有私交,才會出來推選,但表面上是不會承認的,說得好像都是在群力群策,但其實就是以私人想法為先。

  「那就先公推一下吧。」

  朱祐樘道,「同時也要問問推選幾人的意見,秉寬,你先說。」

  張周怎麼說都是侍讀學士。

  且在推選者的名單之中,本來呼聲也還可以,但皇帝有言在先,張周還不適合於此時入閣。

  朱祐樘的話,其實變過味來聽,就是讓張周給在場的人打個樣,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回絕這件事……直到一個個回絕下來,由程敏政那邊勉強接受,然後這件事就皆大歡喜了。

  張周道:「臣資歷不足,且不能勝任朝中很多事情,如今也正是北方戰事膠著時,臣無閒暇再做其他事。」

  朱祐樘點頭道:「你在上聽處的差事,也讓你夠忙碌的,且最近唐卿家出使朝鮮,少有人能幫到你。如果你還需要什麼人手,儘管跟朕提,朕會給你調撥。」

  張周笑道:「臣眼下尚且還能勉強完成手頭之事。」

  「嗯。」

  朱祐樘側目看向王鏊。

  就在眾人以為皇帝要問王鏊意見時,皇帝突然道:「朕也覺得,秉寬所提議的程學士,算是不錯的人選。就以他為文華殿大學士,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在場的人有點懵逼。

  皇帝這怎麼還帶跳脫話題的?

  就這麼要決定了?

  旁邊的李璋道:「陛下,最近朝野中,有傳言說是要新增閣臣,私下商議也頗多,其中所涉及到程學士和王學士的議論最多,皆都認為二人比較合適。且二人在各自的差事,修書和東宮講習上,都能做到恪盡職守。」

  朱祐樘道:「修書的事,可以兼任,但東宮講習,還是要留心的。朕倒不是覺得王學士能力不足,而是朕也很重視太子的課業。」

  言外之意,你王鏊要教我兒子,暫時還不能擅離職守。

  李璋道:「那還是以程學士的呼聲最高。」

  由東廠廠公出來說這件事,好似是傳達民意,畢竟東廠有監察天下人的責任,他們說程敏政的呼聲高,那就是程敏政呼聲高,誰有意見,請提交證據,不然亂說話就詔獄伺候。

  朱祐樘道:「程學士今日為何沒來?」

  「病了。」李璋道。

  「唉!也該好好休養身體,馬上秋涼了,也該好好顧念一下。再過幾日,就是秋闈大比之時,朕已決定,由秉寬和王學士作為本次順天府鄉試的主考,諸位卿家有何意見?」

  朱祐樘的話,意思是,內閣大臣是由程敏政來增補這件事,就算是正式定下來了。

  也不往後拖了,反正傳言都已經一年多了,朝堂上也曾有過商議,但總是懸而未決,那文臣勢力的一潭水,永遠是死水。

  劉健道:「回陛下,老臣認為,在順天府鄉試主考這件事上,還需斟酌。」

  朱祐樘皺眉。

  他也在琢磨,劉健對於程敏政入閣的事都沒反對,怎麼會對張周當主考這件事,反對如此之大?

  「劉閣老,還有幾天就要開考了,不該讓他們做一下準備嗎?你覺得還有誰更合適?」朱祐樘面色明顯不悅。

  你反對程敏政入閣,朕都不會這麼甩臉色。

  但你阻止朕讓秉寬當主考,朕想把你剝皮抽筋。

  不知道朕想讓秉寬多積累一些學術界的名望?

  劉健聲色不卑不亢道:「張周為主考,臣並不反對,但王學士日常教授太子學問,公務繁忙,不該由他身兼數職,不如交由他人來處置。」

  「那你認為誰更合適?」

  朱祐樘一聽不是反對張周,馬上態度也好了很多。

  「臣認為,應當以侍講楊廷和為主考。」

  劉健毫不客氣舉薦了楊廷和。

  朱祐樘道:「他回京了嗎?」

  李璋道:「回陛下,按照日程,今日他就將回到京師,這一路……他很是辛苦,不過總算是趕回來了。」

  楊廷和守喪剛結束,從川蜀之地千里迢迢回到京城,甚至還沒進城門,就被劉健舉薦去當順天府鄉試主考,看似是幫張周,但有點去監督張周的意思。

  不讓張周亂來。

  萬一張周想提點一些他想要提點的人,在科場玩貓膩,也要有人能站出來。

  不然指望王鏊?

  王鏊這種老狐狸,很容易就能找到方法去妥協,或者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楊廷和不同……到底是年輕新銳一派。

  正好也是找機會鍛鍊一下楊廷和,讓楊廷和跟張周擺明對立的立場,如果楊廷和不能做到這一點,那以後晉升什麼的,就跟楊廷和無關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