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辯倒兩位六部部堂

  張升見嚴成錦巧舌如簧,心下冷笑:「不能修改大明律,是高皇帝留下的祖訓!

  嚴成錦,你若真如詩中所說那般,就不該妄想改律法。

  你這是忤逆,何談忠順?」

  畢竟是兩朝老臣了,在朝堂上,見過諸多大儒雄辯,口舌雖然比不上謝遷,卻是不若。

  你不是要給朝廷獻身嗎?

  改制就是口是心非,真想獻身,你應當擁護大明的律法才是!

  劉健等人頷首點頭,先前對嚴成錦的欽佩,當然無存。

  李東陽暗自嘆息一聲,你以兩句詩來取悅陛下和百官,

  不想,卻成了絆腳石,年輕,終究還是太年輕了。

  弘治皇帝眸中的讚賞,也飛速散去:「張卿家說得有道理,嚴卿家若真如所念的明志詩般,不該請乞改制才是。」

  嚴成錦陷入沉思中,張升和熊繍兩人輪番辯駁,應當先擊破一人。

  他目光灼灼地望向張升,祭出第二手:「不知昨日,張元錫是否已向張大人坦明,他乃是良鄉的化學工程師,已領了七個月工錢。」

  張升的笑容逐漸凝固,僵硬在臉上,面色蒼白地望著嚴成錦,

  腦子像飛進了一隻黃蜂,嗡嗡嗡,他什麼也聽不清了。

  「你……休要威脅本官!」

  嚴成錦淡定地從袖口中,掏出一份考卷,還有錄用張元錫的名帖。

  昨夜,連夜派人去良鄉取的宗卷。

  「是……是我兒的字跡!」張升不敢置信退後兩步,險些栽倒在殿上。

  七個月啊!

  老夫竟然絲毫沒有察覺,難怪,難怪……半年前就往良鄉跑。

  誒!

  李東陽和謝遷等人唏噓一聲,深有體會,

  去了良鄉的後生,哪一個還肯焚膏繼晷地讀書?

  熊繍咬牙切齒,怒視著嚴成錦:「我等在談論律法,你說這個幹什麼?!」

  嚴成錦頷首點頭:「現在談論律法。」

  「……」李東陽。

  熊繍扶著張升的手,勸慰:「張大人不必聽此子胡言,你我應當一同勸諫。」

  張升受到重創,雙目微微回過神來,朝弘治皇帝作揖,踏出一步,回到禮部的隊伍中。

  熊繍孤零零一人站在朝堂上。

  嚴成錦真是陰險啊,顯然是早有準備,否則,豈會在袖口中掏出張元錫的考卷。

  百官們面色各異。

  王守仁目光露出幾分崇敬,老高兄,果然還是老高兄。

  熊繍和張升都是前朝的老臣,深諳遊說之道。

  若能支開一人,請乞就簡單多了。

  但刑部常常審問犯人,雄部堂的雄辯和心術,也不簡單,不知老高兄……

  「你休想魚目混珠,方才張大人問你,以詩明志,舉止又衝撞大明律法,你要如何解釋!」熊繍厲色質問。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朝嚴成錦投來凌厲的目光。

  剛才那句詩顯然就是馬屁!

  「朕最不喜歡的,便是朝臣在堂上,拍馬屁。」

  百官面色嚴肅,連身子都站直了許多。

  劉健頗有幾分幸災樂禍,此子整日想著改制,是該敲打一番。

  李東陽抱著手在肚子上,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

  嚴成錦微微躬身,祭出第三手:「熊大人是刑部部堂,執掌刑責,應當對大明律了如指掌,敢問,明律中,戶律第三條為何?」

  眾人的目光落在熊繍身上,這對於熊繍來說,應該很簡單吧?

  可熊繍目光凝聚,遲遲不說話。

  大明雖有三法司,但真正執掌刑法的,應該是刑部才是,弘治皇帝感到詫異:「熊卿家為何不答?」

  熊繍老臉微紅,躬身:「臣答不上來。」

  嚴成錦道:「那麼吏律第七條呢?」

  「答不上來……」

  「刑律第三條?」嚴成錦又問。

  熊繍怒了:「誰能背出來?」

  嚴成錦朝著弘治皇帝,微微躬身:「臣可以,刑律第三條:

  以手足毆人不成傷者,笞二十,成傷及以他物毆人不成傷者,笞三十,成傷者笞四十青赤腫為傷非手足者,其餘皆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拔髮方寸,以上,笞五十,若血從耳自中出,及內損吐血者,杖八十,以穢物污人頭面者,罪亦如之……」

  如數家珍般,將刑律第三條、吏律第七條和戶部第三條,依次說活。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皆為目瞪口呆。

  還不等他們反映過來,嚴成錦繼續:「正如陛下和諸公方才所見,明律晦澀難懂,連常用明律的刑部部堂,也背不出來,更遑論推及天下?

  這就是臣請乞,修改明律的緣故!」

  明律是朱元璋訂的,放牛娃沒讀過多少書,修出來的明律連標點都沒有。

  語句更是生澀。

  歷代的翰林雖然學富五車,卻不敢將明律,納入翰苑修撰的書籍當中。

  所以,一直得不到修繕。

  朱元璋為了推行律法,曾經下令,若家中奉有一本《大誥》,可以減罪一等,死刑可以降為無期。

  就算是這樣,明律也沒有推行開來。

  「在一些州縣中,知州知府量刑十分混亂,判定過重。

  而百姓則會以為,這是朝廷的暴政,這是臣請乞修改明律的第二個緣故。」

  熊繍無言以對,方才,陛下和大臣都瞧見他背不出來。

  此時,在強行反駁,只會在陛下和內閣心中,落了下乘。

  他聰明地退回刑部的隊伍中。

  弘治皇帝心中有些動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高皇帝立下的祖訓,真的是對的嗎?

  「嚴卿家想改哪裡?」

  嚴成錦早有準備道:「明律中太多漏洞,若仔細說,臣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弘治皇帝狠狠地扯了扯嘴角。

  李東陽等人在內的百官,眼眸明顯一凝。

  你可真能吹啊?

  三天三夜能背一千遍明律了,你還說不完,高皇帝就有如此不堪。

  弘治皇帝有些生氣了,面色陰沉下來:「朕倒是想聽聽。」

  「臣請乞,將問刑條例併入大明律中,另立商法、專利保護法、智慧財產權保護法、經濟法、土地法、建築法……」

  嚴成錦一口氣列出幾十種。

  但這卻有必要,良鄉的商業已漸漸發展起來,今後將會更繁盛。

  以及大明如今的著作。

  這些都需要同步健全的律法制度,才能使大明昌盛起來了。

  秦朝統一六國後,得以昌盛的原因,很大程度取決與一套完整的律法。

  雖然它還不健全,卻令秦朝有條不紊,日漸繁盛。

  漢承秦制,所以,漢朝的律法體制也十分完善。

  明朝承襲的是唐律,雖然也無錯。

  但那隻適合以前的大明,不適合今後的大明。

  以高照數學獎為例,若無專利法和智慧財產權法保護,若被人竊取成果,該把獎頒給誰?

  故而,伴隨著大明的變化,需要更健全的體制。

  弘治皇帝目瞪口呆,有些律法,壓根沒聽說過。

  李東陽也沒反應過來。

  「你是如何想到這些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