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歸於良鄉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三人直勾勾地望著嚴成錦,以為他沒聽清。

  「朕問你,你如實說,有幾成把握?」

  「臣算一算。」

  片刻之後,嚴成錦道:「大概不足一成……」

  弘治皇帝眼巴巴地望著他,老臉狠狠一抽,這個傢伙,現在連兩成都不說了啊。

  在心裡默默的加了兩成,也才三成。

  承諾這種事,嚴成錦自然不會說,尤其是在皇帝面前。

  弘治皇帝黑下臉來。

  爆發叛亂倒不怕,在京城爆發叛亂,京營不出兩日就能剿滅。

  但良鄉縣的田地太少,溫飽都不能自行解決,更遑論順天府的幾萬流民。

  「你要如何養活這些人?」

  「臣有一些謀劃。」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氣:「朕准了。」

  劉健輕嘆一聲,李東陽陷入沉思,謝遷好奇這小子的謀劃是什麼。

  「謝陛下隆恩,只是……眼下還請陛下開倉賑濟,讓流民先有口飯吃。」嚴成錦道。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

  回到嚴府,

  嚴成錦看見林松跪在府門前,身體筆直,長槍立在一旁。

  「你跪在這裡做什麼?」

  林松見了他,忙道:「老爺命卑職回來教訓京軍,不成想,反倒給老爺丟了臉。」

  嚴恪松身為寧夏總兵,若得鎮壓京軍,自然更受弘治皇帝器重。

  嚴成錦道:「告訴我爹,本官是校閱總指揮,兼京軍監軍,輸給兒子不丟人,面子還是嚴家的。」

  林松有點懵。

  京軍監軍竟是少爺,回想少爺在高台上激情四射,忽然明白了許多。

  何能將十幾隻三黃跑步雞抓進籠子裡,房管事不在,府上由他打點,邊陲戍邊貧瘠荒蕪,想來老爺在邊陲辛苦。

  他還置辦了一些筆墨和吃食捎帶過去,給老爺補補身子。

  嚴成錦見他心中有數,便不多吩咐什麼。

  京營校場,

  王守仁被紅夷大將軍的威力震撼住了。

  蹲在紅夷大將軍旁,端詳了半天,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宋景如何把它做出來。

  算上宋氏天文望遠鏡,宋景兩次讓他驚為天人。

  站在宋景面前,王守仁心中暗自欽佩。

  「以賢兄,在下有疑惑想請教。」

  宋景連忙躬身:「學生豈敢稱請教二字,大人請說。」

  王守仁不在乎這些,急問:「以賢兄並未格物,如何知道能提升炮程的道理?」

  宋景想了想:「嚴大人說,不斷的摸索和實踐,知道了道理,就要按著道理去做,不停地反覆,再反省其中的過錯,不斷改進,如此學生便做出來了。」

  他雖不懂心學,但卻一直按著心學去做。

  嚴成錦告訴他理論,這便是「知」,而他不斷的實踐,這便是「行」。

  王守仁怔在原地:「知與行合一?」

  一大清早,天色灰濛濛亮。

  嚴成錦吃過小米枸杞粥,對著何能道:「準備一些吃食,放到轎子裡,本少爺要去良鄉縣。」

  坐轎子去,少說也要兩個時辰,在轎子裡準備一些吃食,路上能打發時間,轎夫們抬幾個時辰轎子,也要吃飽才有力氣。

  何能哭喪著臉:「少爺,良鄉現在不能去啊,不知哪個狗官上奏朝廷,把流民都趕到良鄉縣,如今那地方全都是流民,成了一座流民城了,老王說縣裡的商鋪也要搬走了。」

  老王就是春曉和千金的老爹,嚴成錦當初讓他在良鄉縣養鴨子。

  嚴成錦皺著眉頭:「可有傳聞是哪個狗官說的?」

  「這個小人不知道,不過如今良鄉真不能去了。」

  賊匪都是流民變的,這麼多流民聚集在良鄉縣,早就成匪窩了。

  以少爺謹慎的性子,聽他這麼一說,應該就不會去了吧。

  嚴成錦沉思片刻:「去問一問王老爺子今日有無閒暇,陪本少爺去一趟良鄉。」

  流民聚集之地,說不準會打劫。

  去良鄉自然要王越帶上精銳,有錦衣衛暗中跟蹤,隨時向牟斌稟報他的動向,應當不打緊。

  不一會兒,何能跑回來稟報:「少爺,王府的管家說王老爺當值去了。」

  嚴成錦不由打消了念頭,今日怕是去不成了。

  王守仁到嚴府求教,瞧見嚴府門前停著的破轎子,家丁們往裡頭裝點心吃食。

  「老高兄要出遠門?」

  「嗯,想去良鄉縣一趟。」

  「在下可否與你一同去?」王守仁道。

  聽說朝廷勒令流民歸置於良鄉,一猜便知是嚴成錦出的主意。

  實在想不通此舉是何意。

  從與鄰邦交易鐵具和弘治狩獵,王守仁能看得出來。

  雖然嚴成錦不像他一樣,立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豪言壯語。

  但嚴成錦至今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大明百姓。

  以老高兄慎重怕事的性子……

  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正巧王大人進宮了,你給我噹噹護衛。」嚴成錦一本正經。

  讓何能找來一把青鋼劍和一石大弓。

  「…………」王守仁。

  嚴成錦坐上轎子,兩個時辰的腳程,比起其他地方來,良鄉算是離京師近的地方了。

  沒了流民,京城看起來比往日繁華了許多。

  出了城,走在京城通往良鄉的官道上。

  轎子裡有蠶豆、點心和枸杞茶。

  王守仁走在轎子旁邊,嚴成錦不怕有危險,這個傢伙有聖人光環。

  再加上如今他也有了朱厚照那樣的待遇,出門就有錦衣衛跟著。

  一晃兩個時辰過去,

  何能撩開轎簾,對著嚴成錦道:「少爺,到良鄉了。」

  嚴成錦下了轎子。

  眼前,窄小的街道,低矮的商鋪,破碎的青石路,到處充斥著貧窮的氣息,很符合流民的氣質,不折不扣的清貧。

  縣城外的清野,有許多的草棚。

  兩個年輕的流民端著破碗過來,嚴成錦以為他們要乞討,沒想到,他們卻關切問:「天熱,你們要喝水嗎?」

  嚴成錦絲毫沒有猶豫:「不渴,謝謝。」

  「謝謝。」王守仁接過來,一口悶了下去。

  嚴成績問:「這些草棚,可是良鄉知縣讓你們搭的?」

  「是,張大人對我們很好,唉,雖說有個落腳的地方,可沒有生計也不是辦法,不知災糧能領到什麼時候。」他們心裡清楚,朝廷只在大災時開倉賑糧,不會一直賑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