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守住了

  城內的後備人員也已全部投身戰鬥,就連城中百姓亦紛紛加入了這場慘烈的生死較量。

  年輕力壯的百姓則直接拿起簡陋的武器,與士兵們並肩作戰,用血肉之軀守護家園。

  徐志道眼見局勢愈發危急,深知常規手段已難以抵擋韃靼人的瘋狂攻勢。

  他當機立斷,吩咐身旁之人將一個特製的箱子抬來。

  這箱子裡裝著的,乃是他憑藉神機營火藥,與城中鐵匠齊心協力研製出的簡易手榴彈。

  此前,他已命人分別給其他城門送去一箱,此刻,這一箱便是錦州城最後的希望之一。

  徐志道神色冷峻,目光堅定,他緩緩打開箱子,取出一枚手榴彈。

  那手榴彈在陽光的映照下,散發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他熟練地拉栓,而後猛地將其朝著城下敵人最為密集之處奮力擲出。

  手榴彈在空中划過一道弧線,精準地落入敵群之中。

  剎那間,只聽得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火光沖天而起,鐵片鐵粉如奪命暗器般四散飛濺。

  多名韃靼人瞬間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炸傷,慘呼聲此起彼伏。

  從未見過如此厲害火器的韃靼人,頓時被驚得魂飛魄散,他們呆立在城下,面露驚恐之色,仿佛真以為是天雷降臨,懲罰他們的侵略行徑。

  城牆上的守軍們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士氣大振。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如虎狼般朝著攻上來的韃靼人撲殺而去。

  刀光閃爍之間,鮮血四濺,守軍們將心中的恐懼與憤怒化作無窮的力量,將攻上城牆的韃靼人斬殺殆盡。

  一時間,城牆之上屍橫遍野,但錦州城的旗幟依然在凜冽的風中頑強飄揚。

  然而,韃靼人畢竟人多勢眾,短暫的慌亂之後,他們在將領的呵斥下重新組織起攻勢。

  吶喊聲再次響徹雲霄,雲梯又一次如林立般架上城牆。

  徐志道望著重新湧來的敵人,心中明白,這短暫的勝利不過是杯水車薪。

  他緊了緊手中的長槍,高聲呼喊著鼓舞士氣,與士兵們一同準備迎接更為猛烈的衝擊。

  城中百姓們也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們在後方繼續忙碌著,為守軍提供著一切可能的支援,哪怕只是送上一碗水,或是傳遞一把備用的兵器。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錦州城的每一個人都深知,他們已退無可退,唯有以命相搏,或許才能在這絕境之中尋得一線生機,守護住身後的家園與親人。

  遠方突然揚起一片塵土,馬蹄聲如雷鳴般滾滾而來。

  只見楊玉率領著五千精悍騎兵風馳電掣般奔赴而至。

  那飄揚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為錦州城帶來了生的希望。

  楊玉一馬當先,手中長刀高舉,大聲呼喊。

  「錦州城的兄弟們,莫要驚慌,援軍來也!」

  其聲如洪鐘,響徹整個戰場,讓城內守軍與百姓們精神為之一振。

  五千騎兵如鋼鐵洪流般直衝向韃靼人的後陣,瞬間沖亂了韃靼人的進攻節奏。

  韃靼人原本一心攻城,未曾料到背後會突然殺出這樣一支生力軍,陣腳頓時大亂。

  騎兵們揮舞著長刀,左衝右突,所到之處,韃靼人紛紛倒下。

  徐志道在城牆上見狀,眼中燃起希望之火,他再次振臂高呼。

  「兄弟們,援軍已到,我們的勝利了!」

  楊玉的騎兵憑藉著機動性與衝擊力,在韃靼人陣中撕開一道道口子,不讓他們有機會重新組織陣型。

  隨著戰鬥的持續,韃靼人的傷亡不斷增加,他們的士氣也逐漸低落。

  在這一場關乎生死的決戰中,錦州城終於在援軍的協助下,逐漸扭轉了戰局,將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徹底打壓下去,讓錦州城的命運迎來了新的曙光。

  儘管楊玉率領的定遼左前衛個個都是英勇無畏的騎兵。

  但因連夜兼程,人馬皆疲,戰鬥力難免有所折損。

  而韃靼人亦有不少騎兵,起初被楊玉的突然來襲驚得亂了陣腳,然其畢竟久經沙場,很快便回過神來,迅速組織起騎兵隊伍,與楊玉的援軍戰在一處。

  一時間,戰場上塵土飛揚,刀光劍影交錯縱橫。

  楊玉的騎兵雖疲憊卻依然奮勇作戰,他們藉助馬匹的衝擊力,一次次沖入韃靼騎兵陣中,試圖打亂對方的防禦。

  韃靼騎兵則憑藉對地形的熟悉與自身的悍勇,頑強抵抗,雙方陷入了一場激烈的混戰。喊殺聲、馬嘶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此時,脫脫眼見明軍援軍已至,心知錦州城今日難以攻克,若再戀戰,恐有全軍覆沒之危。

  當下果斷下令鳴金收兵,決意暫避鋒芒,以待來日。

  其軍令一下,韃靼軍中號角聲起,所有士兵迅速做出反應。

  騎兵們即刻拋下一切不必要的累贅,輕裝上陣,掉轉馬頭向北逃竄。

  步兵們則迅速在後方列陣,以弓弩、長槍等武器嚴陣以待,掩護騎兵撤退。

  楊玉見韃靼人慾退,豈肯輕易放過這大好戰機,他率領疲憊卻士氣高昂的騎兵緊追不捨,試圖在韃靼人完全撤離前給予其更沉重的打擊。

  一時間,錦州城外的戰場上,呈現出一幅奇特的景象。

  五千人追著兩萬人跑。

  雙方在廣袤的大地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逐戰,馬蹄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喊殺聲久久迴蕩在天地之間。

  然而,韃靼人畢竟弓馬嫻熟,逐漸拉開了與明軍的距離。

  楊玉深知若再深入追擊,己方疲憊之師恐遭埋伏。

  無奈之下,只得下令停止追擊,收攏部隊,返回錦州城。

  脫脫率領兩萬騎兵趕到黃花嶺的時候,發現馮坤帶著無數大明將士再此守株待兔。

  脫脫勒住韁繩,望著前方嚴陣以待的明軍,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那兩萬多騎兵在他身後逐漸停下,馬蹄揚起的塵土緩緩落下,卻遮不住此刻凝重的氣氛。

  黃花嶺地勢險要,兩側山峰高聳,中間的通道狹窄,正是設伏的絕佳之地。

  韃靼大軍正是利用這裡的空隙深入到大明境內的。

  來時候好好的,現在回不去了。

  馮坤站在陣前,眼神冷峻,嘴角帶著一絲輕蔑的笑意,仿佛在嘲笑脫脫的自投羅網。

  他身旁的大明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武器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嚴陣以待。

  脫脫深知今日陷入了絕境,但他身為統帥,絕不能輕易顯露膽怯。

  他強作鎮定,大聲喝令騎兵們列陣,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戰鬥。

  然而,連續多日的征戰與此次攻城的失利,已讓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此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伏擊,心中難免惶恐。

  馮坤見韃靼人已做好戰鬥準備,也不遲疑,手中長刀一揮,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剎那間,明軍如潮水般從兩側山峰和正面通道湧出,喊殺聲震天動地。

  他們利用地形優勢,迅速將韃靼騎兵包圍在黃花嶺的山谷之中。

  韃靼騎兵雖奮力抵抗,但在明軍的猛烈攻擊下,逐漸陷入被動。

  他們左衝右突,試圖尋找突圍的機會,然而明軍的包圍圈密不透風,每一次衝擊都被無情地擊退。

  脫脫心急如焚,他親自率領一隊精銳騎兵,朝著明軍包圍圈的一處薄弱環節發起了拼死衝鋒。

  這一輪衝鋒極為兇猛,韃靼騎兵們個個悍不畏死,如黑色的旋風般沖向明軍。

  馮坤見狀,親自指揮若定,調遣軍中的強弓手集中火力射擊。

  一時間,箭如雨下,不少韃靼騎兵中箭落馬,但他們仍前赴後繼地向前沖。

  在激烈的戰鬥中,雙方的傷亡都在不斷增加。

  黃花嶺的山谷中,鮮血染紅了大地,屍體堆積如山。

  脫脫的兩萬多騎兵在明軍的圍攻下,漸漸被消耗殆盡。

  他望著身邊越來越少的士兵,心中充滿了絕望與不甘。

  而馮坤則緊緊把握著戰場的局勢,他深知這是徹底擊敗韃靼主力的絕佳機會,因此毫不留情地繼續發動攻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韃靼人的抵抗越來越微弱。

  最終,在明軍的最後一輪衝鋒下,剩餘的韃靼騎兵紛紛投降,脫脫也被生擒。

  這場黃花嶺之戰,以明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