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麟面色冷峻,猛然高高揚起手臂。
緊接著,如洪鐘般的聲音響徹全場。
「全軍戒備,槍手準備!」
原本略顯疲憊的行軍隊伍,好似瞬間被注入了磅礴的力量,迅速且有條不紊地行動起來。
士兵們的目光猶如燃燒的火炬,又似銳利的鷹隼。
原本鬆弛的肌肉剎那間緊繃起來,行動乾淨利落,充分彰顯出長期訓練所形成的默契與高效。
燧發槍手們動作嫻熟無比,迅速從肩上取下燧發槍。
那槍身閃爍著金屬特有的冷峻光澤,他們先是從腰間皮囊中掏出定量的火藥,精準地倒入槍管,隨後用推彈杆穩穩地將鉛彈壓實。
緊接著,快速檢查燧石與槍機,確保發火裝置毫無問題。
手指輕輕扣住扳機,微微拉動槍機,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這一連串動作流暢自然,沒有絲毫拖沓。
步兵們也迅速握緊手中的兵器,盾牌兵們將厚重的盾牌穩穩地佇立在身前。
雙腳如同紮根大地一般,彼此的盾牌緊密銜接在一起,仿佛鑄就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城牆。
長矛兵們微微下蹲,長矛斜指向前方,矛尖寒光閃爍,恰似即將出籠的猛獸露出的鋒利獠牙。
往昔那些軍紀散漫的勛貴們,此刻也被這戰前緊張的氛圍所感染,往日裡的嬉笑玩鬧與放縱不羈的神態全然消失不見,面容變得凝重而肅穆。
他們深知當下的局勢極為嚴峻,韃靼騎兵的兇悍是眾人皆知的,而難民們的悽慘境遇更是深深刺痛了他們的心。
這些平日裡在京城養尊處優、縱情聲色的勛貴子弟們,此刻真切地領略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自身所肩負責任的重大。
就連平時最為不著調的郭敬也緊緊攥著韁繩,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目光死死地鎖定在前方,心中暗自悔恨平日裡對軍紀的疏忽與懈怠。
姜升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似乎有什麼話想要說出口,卻被這凝重的氛圍所遏制。
他們已不再是那班只知道吃喝玩樂、尋釁滋事的紈絝子弟,而是即將投身戰鬥、守護大明百姓的勇士。
儘管內心仍然存在著畏懼與忐忑,但在朱麟的威嚴與使命感的感召之下,他們也決心與士兵們同仇敵愾。
為捍衛大明的疆土與子民,展現出應有的擔當與膽魄。
待難民們如潮水般從陣前洶湧而過,朱麟目光如炬,看準時機,果斷下令開槍。
剎那間,燧發槍齊聲轟鳴,硝煙瀰漫,槍聲迴蕩在整個曠野之上。
然而,對面的韃靼騎兵卻毫無懼色,反而愈發瘋狂地策馬衝來。
他們心中早有盤算,深知大明的神機營以往使用的火繩槍每次射擊間隔極為漫長。
只要熬過前兩波攻擊,等到近身搏鬥的時候,神機營的那些士兵便會成為他們刀下任其宰割的羔羊。
雖說如今換成了燧發槍,第二波射擊的間隔有所縮短。
這讓韃靼騎兵們略微感到驚訝,但這也僅僅是片刻的遲疑。
他們隨即便調整了策略,攻勢愈發猛烈,妄圖以最快的速度衝破明軍的防線。
徐志道在一旁心急如焚,他深知朱麟雖然作戰勇猛,但在指揮神機營作戰方面經驗尚缺。
見此危急情形,徐志道毫不猶豫,挺身而出,高聲呼喊。
「全軍聽令!
下馬,分為三排,立、站、臥!
第一排放完槍後迅速退後裝彈,第二排放完也退後裝彈,第三排放槍,然後退後裝彈,循環交替,不得有誤!」
而此時,士兵們雖然心底對徐志道這個監軍曾經有所輕視。
平日裡散漫慣了的他們,對徐志道的指揮也心存疑慮。
然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一信念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們的靈魂深處。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他們沒有絲毫猶豫與違抗,迅速將內心的偏見擱置一旁。
士兵們聞令而動,迅速下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三排。
第一排士兵臥倒在地,依託地面的穩定,更加精準地進行射擊。
他們的眼神堅定而冷靜,全然不顧韃靼騎兵愈發逼近的嘶吼與馬蹄聲。
射擊完畢後,迅速起身退至最後一排,進行裝彈。
第二排士兵單膝跪地,沉穩地舉槍瞄準,隨著一聲令下,一排槍火噴射而出,鉛彈如暴雨般射向敵軍。
射擊完畢後,他們也立即起身,快步退至後排,同時熟練地從腰間取出火藥與鉛彈,開始緊張地裝填。
第三排士兵緊接著上前,站定身姿,舉槍、射擊,動作一氣呵成。然後退後裝彈。
這一番操作下來,前沖的韃靼騎兵遭受重創,拋下同伴的屍體,倉皇逃竄。
看著韃靼騎兵如潮水般退去,明軍陣中並未響起歡呼。
朱麟眉頭依舊緊鎖,他深知,這只是暫時的勝利,韃靼人不會善罷甘休,日後必定還會捲土重來。
此時,神機營的士兵們望向徐志道的眼神已全然不同往昔。
在以往的認知里,監軍不過是徒有虛名、只知頤指氣使的花瓶角色,可今日這場戰鬥,徹底扭轉了他們的看法。
當徐志道挺身而出,果斷下達那精準有效的作戰指令時,士兵們便意識到,此人絕非平庸之輩。
朱麟轉頭望向徐志道,眼神中多了幾分敬重。
「監軍此策甚妙,今日若不是你及時指揮,戰局怕是不堪設想。」
徐志道微微搖頭。
「將軍過譽了,此乃將士們奮勇作戰之功。
不過,經此一役,我們也需總結經驗,加強訓練,尤其是神機營的戰術配合與裝填速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朱麟點頭稱是,隨後下令士兵們打掃戰場,救治傷員。
那些曾經對徐志道不屑一顧的神機營士兵們,此刻紛紛投來欽佩的目光,更有主動上前問候者。
一名神機營的老兵抱拳行禮。
「監軍大人,往日我等有眼不識泰山,錯把大人當那尋常監軍,今日方知大人之能,實乃我等之幸,日後願聽大人差遣,赴湯蹈火!」
徐志道微笑著扶起老兵。
「諸位將士皆是大明的忠勇之士,你我同守邊疆,不分彼此。」
在眾人忙碌之際,徐志道獨自站在一旁,望著遠方。
他心中思索著,韃靼騎兵此次敗退,必然會回去重新謀劃,而北方邊境的安寧不能僅僅依靠一場戰鬥的勝利。
他決定等到了錦州,向朝廷上書,建議加強邊境防禦工事的建設。
而不是讓異族進入大明如入無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