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跟藩王討論削藩。

  第142章 跟藩王討論削藩。

  吳王和閩國公雙方,把關於運河的合作討論的差不多了。

  按照正常的會談流程,接下來該準備舉行宴會,然後讓文書人員擬定一個合作備忘錄了。

  但是閩國公世子鄭瑞安終於找到機會,向吳王朱簡烜問出了自己想問的事情:

  「殿下,恕在下冒昧,在下聽說殿下幼時就支持削藩?」

  按照這時候的習慣,朱簡烜今年剛滿十五歲,但是個頭已經超過一米七了,完全是一個成年人的個頭了。

  說幼時也沒有什麼問題了。

  朱簡烜聽到這個問題就挺無奈的:

  「我回到澳洲之後,閒暇的時候翻看了這兩年的報紙,發現這件事情越傳越離譜了。

  「當時的事情其實很簡單,我的觀點也很簡單。

  「我其實是不支持在神州本土核心地區設立藩國,那樣屬於取亂之道。

  「歷朝歷代的經驗數不勝數。

  「但我支持在偏遠地方,在海外土地上設立藩國,那樣有助於開發和控制偏遠的土地。

  「美國之所以能獨立,就是與英國本土隔著大西洋。

  「英國國王和朝廷的政令,根本沒有辦法在美國正常的實施,卻還想要直接統治,最終的結果就是叛亂和獨立。

  「當時父皇要為我在浙江封藩建國,我就要求以浙江換澳洲和周圍島嶼。

  「最後父皇同意了,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朱簡烜輕描淡寫的說了當時的情況,鄭瑞安和兩個幕僚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浙江!」

  「換澳洲?」

  「這怎麼可能相提並論啊?」

  浙江是什麼地方,現場的所有人都很清楚。

  總人口有兩千多萬,僅次於南直隸地區,是大明最富裕的幾個地方之一。

  朱簡烜竟然沒有接這塊封地,而是拿這麼個全天下最好的幾個地方之一,換成了澳洲這塊不毛之地。

  陳裕洋和林建興兩人,都是下意識的覺得,朱簡烜是考慮到了留在浙江,肯定會成為下一代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所以才決定換地方的。

  兩千多萬人口還富得流油,關鍵是緊挨著直隸南京,在這種地方設立藩國,那是要讓新皇帝夜不能寐。

  但是鄭瑞安卻更加在意朱簡烜的理由:

  「殿下……不支持在本土設立藩國?也就是說支持在本土範圍削藩?」

  朱簡烜稍微沉吟了那麼幾秒鐘:

  「與其說削藩,不如說是建議移藩,將本土藩國遷到海外去。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降低藩鎮的損失和牴觸。

  「也能讓中央朝廷騰出手來,專心北伐中原,收復故土舊都。」

  鄭瑞安聽了這些就有些激動:

  「也就是說,殿下覺得北伐比削藩更重要嗎?但是不削藩如何才能北伐?」

  這時候林建興和陳裕洋已經緩過勁來了,聽著自己家世子跟吳王殿下的對話內容,都是嚇得心肝都要跳出來了。

  你們一個藩國世子,一個藩國的君主,怎麼在這裡光明正大的討論削藩?

  林建興壓低了聲音提醒鄭瑞安:

  「世子慎言,慎言啊……」

  朱簡烜跟鄭瑞安聊了幾句話,已經發現鄭瑞安的思想問題了。

  這個藩國的世子,他說話的方式甚至思考的方式,可能已經開始轉向民族主義的方向了。

  這個時代大明內部藩鎮割據,北方又被胡虜占據半壁江山,這種現狀孕育出了以北伐和削藩為訴求的新思潮。

  這種思潮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已經與他們的長輩有著很大的不同了。

  這些統治階級的新生代,被理所當然的理想化思想影響,有可能會背叛他們的出身階級。

  等到北伐真正成功的時候,就是這種思想真正成熟,並且會成為大明主流思想的時候。

  朱簡烜有意識談和引導鄭瑞安,所以現在非常果斷髮表了觀點:

  「當然是北伐更重要,那些報紙上扯什麼攘外必先安內,全都是書生之見。

  「削藩和北伐本來就是一件事情的一體兩面,根本就不可能先解決其中一件再去做另一件。

  「必須一隻手強行按住一方,同時另一隻手去解決另一方。

  「具體先解決誰,要付出的代價是比較類似的,但是結果卻肯定會有差異。

  「如果首先削藩成功了,想要北伐也還是要打一場。

  「偽清一朝的虜酋是不可能直接投降的,我們也不會允許他們投降。

  「而且大明削藩的時候,偽清就算是南下搗亂失敗,也有機會馬上撤退逃往北美。

  「若是首先北伐,那就可以選擇跨海遠征遼東,提前堵住虜酋去路。

  「都到北伐成功以後,本土藩鎮可能就不用再專門削了。

  「父皇下一道聖旨,大部分藩鎮都會自請撤藩的。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父皇允許他們移藩海外,否則他們跑都沒地方跑。」

  鄭瑞安不理會幕僚的提醒,繼續追問朱簡烜:

  「殿下以為,北伐之事成功率有幾成?」

  朱簡烜毫不猶豫的說:

  「幾成?那只能是十成,就算是一時不能成功,也不可能永遠不能成功。

  「隨著我這些年的發明不斷鋪展開,大明中央朝廷和藩鎮以及偽清的力量差距會越來越大。

  「多則十餘年,少則五六年,就能夠同時一手按著一方,同時打敗另一方了。

  「到了那個時候,偽清虜酋和藩鎮的末日也就來了。」

  鄭瑞安沒想到朱簡烜這麼的樂觀,有些無法接受這樣的判斷:

  「多則十餘年年?真的能夠這麼快?」

  朱簡烜想了想說:

  「世子來澳洲時,應該看到我這王都的景象了,這就是過去六年的成果。

  「這還是在遠洋海外,從完全蠻荒之地開始建設的。

  「大明本土核心地區,本來就是異常繁榮富裕,工商業非常的發達。

  「各種工廠鋪開的速度只會更快。

  「五年前,大明每年的鋼鐵產量只有十幾萬噸,現在已經直奔一百萬噸去了。

  「這些鋼鐵用來造火槍、大炮、戰艦、鐵路能造多少?」

  鄭瑞安基本認可了朱簡烜的說法,但是卻還有另外的疑問:

  「現在有了火輪船,大明本土到澳洲也不過一月路程。

  「等到北伐削藩都完成了,殿下又該如何自處?」

  朱簡烜心中有別的想法,但是大部分都不能說出來,不可能跟外人討論自己對大明皇位的覬覦。

  所以就給了個理所當然的回答:

  「我去北美,去為我大明百姓開拓一片新天地,北美是一片蠻荒之地,正是最適合分藩建國的地方。

  「世子回到泉州,也應該提醒閩國公早做打算,現在海外還有一些無主土地可以開拓。

  「最好是不要成為最終被削的那些藩鎮,那在歷史上也沒有好名聲。」

  朱簡烜倒是也沒有胡說,如果最終事不可為,自己確實可能選擇放棄澳州,去北美當土土皇帝。

  鄭瑞安就是最在意朱簡烜的最後一句話,聽到這裡就非常認真的站起來躬身行禮:

  「多謝殿下提醒。」

  旁邊的陳裕洋和林建興終於忍不住了,這時候也跟著一起起身強行告退:

  「感謝殿下款待,我們就先不打擾了。」

  朱簡烜也不攔著他們,轉向文化司郎中:

  「那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送諸位去招待處休息吧。」

  然後鄭瑞安就被兩個幕僚簇擁著,也不得不告退離開了承運殿。

  出了大殿之後,陳裕洋就直接說:

  「世子今日太莽撞了啊,怎麼可能跟一位藩王殿下討論削藩的事情啊。」

  林建興也不跟陳裕洋鬥嘴了,反而附和著說:

  「今天的這些話萬一傳播出去,不知道會引起多大的亂子呢。」

  鄭瑞安卻非常認真的說:

  「我覺得吳王殿下說的非常有道理,應該說不愧是在世魯班。

  「隨著工業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中央朝廷的財力和軍力也會越來越強。

  「應該很快就能夠對胡虜和藩鎮同時用兵了,藩鎮和胡虜都已經維持不了太久了。

  「殿下提出的移藩去海外,才是對藩鎮而言最好的結果。

  「回到泉州之後,兩位先生也應該一起勸說和提醒父親才是啊。」

  鄭瑞安雖然曾經覺得,如果能夠北伐成功,自己未來繼承的藩國也是可以放棄的。

  但是,能繼續保留的話,鄭瑞安當然也不會拒絕,也會當做是好事啊。

  所以現在的心情還算不錯,對朱簡烜也非常的欽佩。

  雖然細節上傳說中略有不同,但吳王殿下確實是支持在本土削藩的,是一個可以結交的貴族。

  陳裕洋和林建興兩個閩國公的幕僚,現在就都是愁容滿面的狀態了。

  自己家這個世子的腦子真的是有大問題啊。

  就算是吳王殿下的道理是對的,但是也要考慮現實情況啊。

  兩人都無法理解,一個藩王和一個世子,怎麼會願意支持削藩的事情呢?

  其實真正原因是大勢不可違。

  就算是沒有朱簡烜,大明早晚也會爆發社會革命,由城市工商業群體組織的新朝廷,可不會對藩鎮有任何的憐憫。

  就像大革命時代的法國一樣,這種新朝廷的力量也會是前所未有的,內外敵人都會被一起徹底粉碎。

  法國大革命產生的法蘭西共和國,第一目標還是解決越來越反動的王室。

  大明大革命的目標直接就是削藩和北伐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