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煙囪是財富的象徵

  第141章 煙囪是財富的象徵

  費淳和曹振東在泉州住了三天,等閩國公世子鄭瑞安為首的使團準備完成,然後兩支船隊一起南下澳洲。

  閩國公鄭家也有蒸汽明輪船,而且還為數不少,只是單船噸位大多比較小。

  咸寧三十八年七月十二日,雙方的船隊抵達吳王都。

  船隊進港的時候,鄭瑞安為首的閩國公使團成員,都來到船頭觀察岸上的情況。

  然後都慢慢的張大了嘴巴,覺得眼前的景象非常的不可思議。

  朱簡烜看到自己的王都城區景象的時候,感覺看到了剛剛起步的工業革命時代的城市。

  朱簡烜雖然對王都得發展速度比較滿意,但是王府的城市本身相比後世的大城市而言是非常不起眼的。

  所以朱簡烜來的時候更多的是感慨,沒有什麼驚訝心理。

  但是出身手工業時代的大明土著精英們,卻很容易被早期工業城市的景象所震撼:

  鄭瑞安眺望遠方,帶著驚訝、讚嘆、疑惑的情緒念叨:

  「自咸寧三十二年初,第一批大明移民抵達澳洲算起,到現在也剛剛過去了六年多而已吧?

  「以往新設立的藩國,別說建國六年的時候,就算建國十年之後,也多半還是一片鄉村景象,甚至可能是熱帶雨林景象。

  「但是吳國王都這裡……周圍雖然也有鄉村景色,但竟然有了這麼一片龐大的工業化城市。

  「大家看到碼頭背後了嗎,那些噴吐著煙霧的高聳的煙囪數量太多了,比咱們大明本土的很多大城市都要多。」

  閩國公幕僚府幕僚陳裕洋,地位類似於吳國的秘書,大明朝廷的大學士,陪同鄭瑞安來談判。

  陳裕洋聽到自己家世子的讚嘆,也發自肺腑的附和說:

  「世子所言極是,這些煙筒對應的全都是新式工廠,全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聚寶盆。

  「咱們泉州城外都沒有這麼多的新工廠。

  「而且世子可以看看這城區的房屋,一眼看不到盡頭的規模,比一般的府城都要大了。

  「可能已經聚集了數十萬人。

  「吳國現在雖然可能只有百餘萬人,但是把幾十萬人聚集在了城區,就能建設出這麼多的工廠。」

  這時候的人根本沒有現代的環保概念,看到大煙囪不但不會厭惡,反而會心生嚮往。

  因為現在的大煙囪對應著新工廠,而新工廠就是財富的象徵。

  哪裡有大片的煙囪,哪裡就是富庶之地。

  閩國公的另一個幕僚林建興,聽著這邊兩人的對話內容,也忍不住發表了一下驚嘆之情:

  「短短六年……就有如此成就,不愧是在世魯班的吳王殿下啊。」

  陳裕洋與林建興不是很對付,所以聽到這話就下意識的反問:

  「吳王殿下今年才剛到澳洲,澳洲的建設與吳王殿下何干?」

  林建興馬上回敬:

  「吳王殿下確實是今年才剛到澳洲,但澳洲開發用的全都是吳王殿下的發明?

  「火輪船,蒸汽機,熱高爐,空氣轉爐,蒸汽工具機,強化橡膠,哪個不是吳王殿下創造的?

  「如果沒有蒸汽火輪船,我們往來澳洲怎麼可能如此方便?

  「用傳統帆船來澳洲,一年能跑一趟就不錯了,一年送來十萬人就不錯了。

  「關鍵是沒辦法隨時從本土採購機械材料。

  「別說六年了,繼續建設二十年三十年,也沒有現在的規模。

  「換成別的皇子,從一開始就根本就不會來這裡到藩王,來了多半也會再回去。

  「沒有吳王殿下的發明和高瞻遠矚,就沒有我們看到的這一切。」

  這個時代的皇子皇孫們,從小就在世界最大城市應天府長大的,越來越不願意到海外去當藩王了。

  很多皇子小時候不諳世事,很多都想著到海外去當國王。

  但是長大了之後,特別是就藩了之後,很多都受不了海外的蠻荒。

  最近這些年,已經出現過好幾次藩王請求回京,讓皇帝另外安排人去當藩王的事情了。

  陳裕洋知道林建興說的是實話,但是仍然想要繼續跟林建興爭執。

  不過閩國公世子鄭瑞安忽然意有所指的發話了:

  「澳洲建設之所以能夠迅速,當然主要是仰賴吳王殿下的新發明。

  「但也是因為,這是一片新拓之地,完全沒有其他內外勢力掣肘。

  「所以吳國才能夠放開了手腳,直接建設最新式的蒸汽工廠。」

  鄭瑞安心裏面經常思考的事情,不可能完全隱藏的住。

  閩國公的兩個幕僚,路上跟鄭瑞安打交道多了,就能隱約猜得出世子的心態。

  面對這個話題直接不敢接茬,全都乾脆的閉上了嘴巴看風景。

  鄭瑞安一行人的討論出的觀點本身倒是沒有錯,但都沒有意識到到吳國建設速度快的真正邏輯。

  這是工業時代和手工業時代的效率差距。

  現在吳國雖然只有一座真正的工業化城市,但卻是全世界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未來的發展速度還會越來越快。

  鄭瑞安乘坐的明輪船慢慢靠上了碼頭。

  吳國文化司外務廳的禮儀人員過來,護送著他們去了吳國外務廳的接待處。

  另一邊的費淳和曹振東,下船後就直接去拜見了朱簡烜。

  匯報了應天府和泉州之行的情況和收穫。

  費淳最後總結和建議說:

  「大王,既然陛下派了兩個都督府的水師,可以直接跟日本人打一仗,那閩國公是否參與的意義就不大了。

  「閩國公是否派那一百艘大小船隻,是否安排三萬人參戰,都不會影響結果的。

  「所以臣覺得,不需要給閩國公太好的條件。

  「甚至不需要讓閩國公協助招募日本武士了,我們可以在日本直接占個港口開始招人。」

  朱簡烜打開父皇給的批覆和回信,又檢查了兩份授權自己行動的聖旨:

  「朝廷加上吳國,確實有能力做成這些事情,但是吃獨食不好,而且損失可能更大。

  「閩國公在日本的人脈……絕對不只是我們表面上看得出來的那些……

  「我們對日本用兵的時候,若是閩國公向日本的藩鎮報信,那就跟其他藩鎮阻撓北伐一樣了。

  「我們至少要讓閩國公真心站在我們這一邊等著分利益,而不是跑到對面去。」

  費淳心中琢磨了一下就明白了:

  「是臣愚鈍了,還是大王洞察世事。」

  朱簡烜卻反過來笑著說:

  「費卿的說法,倒是可以用來跟閩國公討價還價,可以跟他說,我們確實可以不用他們。」

  費淳馬上拱手說:

  「大王聖明。」

  咸寧三十八年七月十三日上午,朱簡烜在吳王宮承運殿升座,接見閩國公府使團。

  鄭瑞安為首的幾個代表向朱簡烜朝拜之後,朱簡烜直接讓他們幾人都在大殿裡面坐下說話。

  鄭瑞安跟朱簡烜問好打了招呼,就非常直白的說明了父親的意圖。

  朱簡烜稍微看了費淳一眼,費淳立刻心領神會,將昨天跟朱簡烜說過的話術再說了一遍。

  總之就是表達,沒有閩國公協助,現在朝廷硬碰硬,也能把這件事情做成。

  鄭瑞安這邊的三人明顯愣了一下,沒想到吳王竟然擺出了不讓閩國公府繼續參加的姿態。

  三人遲疑了那麼一瞬間,閩國公府幕僚林建興最先回應說:

  「吳王殿下,陛下已經下旨了,允許我們閩國公府參與此事,吳王殿下不宜如此一意孤行啊。

  「國公府在日本頗為人脈,可以為殿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能拿出戰船和士兵參戰。」

  林建興的話可以反過來讀,閩國公的人脈能夠避免麻煩,但如果不讓閩國公府分利,那就能夠反過來製造麻煩了。

  費淳馬上繼續針鋒相對的回應:

  「有了大明兩個都督府的水師,我們是否去招募日本武士,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了,也用不到閩國公的人脈。」

  這一次另一個閩國公府幕僚陳裕洋跟著開口了:

  「天方教人兇殘無比,用我們大明的官民去剿滅天方教徒,不知道會有多大的損失。

  「日本武士是非常好的打手,正好可以用來對付紅海周邊的天方教人。

  「而且陛下只批准了兩個都督府的水師參戰,並沒有命令陸師參戰,正是要用日本武士去打這個陸戰。

  「對日本的行動,與對紅海地區的行動,已經可以算是同一個行動計劃之內的,不可能割裂。」

  朱簡烜感覺情況差不多了,就作為主人開口打圓場了:

  「閩國公的若是想要參與行動,還想要拿運河運營公司的股份。

  「那在日本招募武士的事情,就不是單純的生意,也都算是合作的一部分了。

  「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閩國公都應該無償繼續提供。」

  鄭瑞安為首的三人低聲交換了意見,最後由鄭瑞安出來接受了這個條件:

  「若是閩國公府能有兩成的運河股份,且以後可以與殿下參與運河公司的經營。

  「那閩國公與殿下自然是合作夥伴,為殿下提供這些一些幫助,當然也就不需要談錢了。」

  他們的條件是:閩國公未來可以永遠免費協助朱簡烜在日本招人,朱簡烜則允許閩國公拿到百分之二十的運河股份。

  朱簡烜稍微沉吟了幾秒鐘,就表示接受了這個合作交換條件,但是對股份比例完全不認可:

  「徹底打敗阿曼的水師,控制印度洋的主要航線,是修建運河的前提和核心。

  「負責實際作戰的是朝廷的水師,未來掌控太平洋航線的也是大明水師,所以父皇要拿運河公司七成股份。

  「剩下的三成才是吾和閩國公分配的部分,吾認為半成股份就足夠完成日本武士的招募事宜了。」

  皇帝沒跟朱簡烜說具體要多少股份,但是朱簡烜可以把皇帝抬出來扯大旗,這個要求還完全的合情合理。

  接下來,雙方東拉西扯了好一陣,最終把閩國公的股份定在了百分之八。

  名義上皇帝70%,吳王22%,閩國公8%。

  百分之八看著數據很小,但也已經是潑天的財富了。

  閩國公只是負責利用日本的關係,為項目招募足夠多的亡命之徒。

  吳王朱簡烜是項目發起人,項目實施過程的負責人,項目落地後的管理者。

  大明皇帝是最大投資人,無可置疑的大股東,直接等著分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