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秘書府和清吏司
朱簡烜對目前吳國的人口情況比較滿意。
大明的蒸汽帆船越來越多,本土每兩個月就會送十幾萬人過來。
自從兩年前湖北和四川水災爆發,到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已經送來了一百多萬人。
到今年年底的時候,總移民人口應該能夠達到兩百萬。
這個人口規模已經比較大了,特別是王都附近的城市聚集了六十多萬人。
在神州以外的全世界範圍內,都已經屬於超級大城市了。
僅次於英國倫敦,與法國巴黎旗鼓相當。
這些新移民大部分都是災民,按照衛所編制送過來,也沒有做實際的軍事訓練,就是在當做農民和工人使用。
與此同時,民間肯定也有很多的移民,想要來澳洲討生活,但現在沒有機會。
按照衛所形式過來,必須經過中央朝廷的專門編組。
關鍵是,自己既然來到了澳洲,應該開始全面的開發建設,開始招募儘可能多的移民了。
應該設立正常的王國朝廷了。
朱簡烜繼續翻看了民政方面的報告,找到了後面的官員簡單履歷表。
現在名義上擔任護衛軍團軍官的文官們,在大明本土的時候擔任的官職,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的。
從最基層的典吏、鄉鎮長,到常見的知縣、縣丞,還有州府衙門的知州、通判、判官,乃至布政使司衙門的參議。
以及少部分來自中央朝廷各部的官員,大部分是清吏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
朱簡烜看著名單考慮了一會兒:
「擬一份令旨,參照大明內閣形式,設立吳國秘書府。
「設秘書府秘書,負責草擬王國詔令,不限員額,不分主佐,均為正五品。
「調段玉裁、姚鼐、費淳、沈初、宋問道充任秘書府秘書。
「另外設立秘書舍人,協助秘書處理文件,不限員額,不分主佐,均為正八品。」
這個秘書府,既然對應殿閣大學士,那職能和權力也就明擺著了。
沒有人會在乎這個正五品的級別,中央朝廷的大學士們的本官級別也是正五品。
但是通常會陸續增加其他的加銜,提升大學士的實際地位和待遇。
前面四個官員聽到命令,都毫不遲疑的出來領命:
「臣等遵命。」
只有宋問道明顯非常的驚愕:
「大王,老臣……只懂得研究,不會處理政務啊……」
朱簡烜微笑著說:
「宋工平日可以繼續做研究,秘書府涉及科學和工業方面的事務時,以秘書身份給出專業建議。」
宋問道終於明白自己的用處了。
把自己這個純粹的工匠放進類似內閣的秘書府,顯然能夠整體提升工匠體系在朝廷的地位。
相關決策能夠直接參與,不用干看著職業官僚瞎指揮了。
雖然自己確實不喜歡處理政務,但是為了工匠們的未來地位,這個活兒也得接下來:
「老臣領旨,謝大王恩典。」
朱簡烜現場繼續下令,擬定吳國中央朝廷的臨時構架。
吳國與美國不同,是純粹的大明藩國,也是純粹的大明人構成的國家。
不需要像美國那樣遷就那些歐洲移民。
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構建有大明特點的新政治構架。
大明中央朝廷的各部尚書們,其實不能簡單的等同於近現代國家的部長。
他們實際上是多個部門的分管長官。
各部下面之中,實際做事的體機構,是各部下屬的「清吏司」。
禮部、吏部、工部、兵部各有四個清吏司,戶部、刑部對應每個省份設立一個清吏司。
現在吳國的人口還不算多,中央衙署的事務也不算多。
再加上吳國是純粹的藩國,藩國官員的配置最好能與中央朝廷官員拉開距離。
所以朱簡烜決定直接把清吏司拿出來,當做吳國中央朝廷下屬最高級別的獨立部門。
同時將部分清吏司功能調整合併,將部門總數量控制在二十個左右。
未來根據情況給部門提升品級。
文化司:負責冠服、宴會、贈諡等禮儀事務,新聞、出版、版權管理等文化事務,對外交流和接待的外交事務。
勛封司:負責文武官員封爵、褒贈、襲封、繼承等相關事務。
教育司:負責學校和科舉。
選官司:負責官員選拔、升遷、除職。
考功司:負責官員的考核、監督、處分。
稅務司:負責王國所有稅收事務。
財政司:負責財政預算和支出。
民政司:負責戶籍管理、組織移民開荒、土地房屋產權、社會保障救助等民事政務。
坤輿司:負責勘探、繪圖,森林、礦產資源管理,氣候檢測記錄。
軍務司:負責軍事技能、武器、武舉、徵兵、訓練、衛戍、品級、俸祿軍隊相關政務。
交通司:負責車馬、船舶、道路、港口、碼頭、驛站管理。
建設司:負責官方廟壇、宮府、城郭、倉庫、營房、道路、碼頭、陵寢、墳塋等設施的營建事務。
都水司:負責河流、湖泊、航道、水文、水庫、水壩、橋樑、船隻的勘察記錄管理和修繕事務。
工商司:負責制定工商業發展規劃,負責工廠和商行的登記和管理,負責市場監督和管理,負責專利登記和保護等工商業事務。
刑獄司:負責起草和修訂律令,承擔官方的公正和鑑定事務,負責訟師和監獄的管理,但不再負責審判。
審理司:負責審判,承擔事實上的王國法院體系的管理職責
衛生司:負責國家醫療、衛生事務管理,負責醫生和醫院相關事務。
儲備司:負責金銀、礦產、鋼鐵、糧食等戰略資源的整合儲備,負責籌備金本位紙鈔發行事務。
警衛司:負責民間公共安全事務,交通指揮和治安管理,官方公務安保警戒、案件偵破搜查、搶險救災和應急處理等警察系統的工作。
情報司:情報收集和處理,情報相關的保衛和防禦工作。
科學司:除了常規官員之外,專門設博士職務,以官方和的著名學者和工匠們充任。
博士不定員,由朝廷出資供養,專職從事科技、工程、文化方面的研究,本身品級以成果和貢獻定。
吳王實驗室工匠們,朱簡烜的真傳弟子們,都被放進了科學司當博士。
部門機構基本確定之後,朱簡烜看著手上的人員履歷表,將原本職務與現在吳國個部門有一定關聯性的官員,安排到各個清吏司署理職務。
根據後續情況決定是否原地轉正。
所有清吏司主官郎中,品級暫定正五品,是大明清吏司郎中的正常品級,與秘書府的秘書們平級。
所有郎中全部由吳王本人親自任命,也全部只聽命於吳王。
在地方上,開始整合災民組成的臨時護衛軍團,逐步改編為正常的民事機構——縣。
暫定每四個護衛軍團的人員組成一個縣。
若是一個地方駐紮的軍團數量不到四個,說明當地情況比較特殊,也按照一個縣的規格組建。
瀛洲和白雲兩片群島都只有兩個護衛,也各自組建一個縣。
南澳群島只有一個衛,也設立一個縣。
隨著持續輸入大明的移民,這些縣的人口會發展起來的。
與此同時,所有的縣,全部直屬於中央朝廷,縣以上暫時不設任何分管機構。
一個衛的指揮使,理論上是正三品的官員,而知縣只是正七品的官員。
雖然文武官員品級不能直接比,但八級的差距還是大了點。
最初正常組織的幾個衛的移民,不會直接轉成縣。
只有本來就是文官管理,由災民迅速組建起來的護衛軍團全部改成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