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抄滿清的作業

  壓了壓手,示意諸臣坐下,朱由檢接著說道:「劃分牧場還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朝廷要讓這些小部落,慢慢脫離大部落的管轄。」

  「陛下,這恐怕會引起諸部的抵制。」

  徐光啟面露擔憂之色。

  「要潛移默化,不可操之過急。」

  「臣遵旨!」

  「行了,這就是朕的意見,你們回去之後,再繼續完善一番,票擬後遞到朕這裡來。」

  「臣等遵旨!」

  幾位閣臣躬身退出了西暖閣。

  等他們離開後,朱由檢也是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前文就說過,大明對蒙古的政策,朱由檢打算抄一抄後世滿清的作業。

  現在冊封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分化,聯姻等政策的實施了。

  對於傳播黃教的事,朱由檢一時間還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或許是後世看過太多的宗教狂熱分子,朱由檢從內心深處,對中原以外的宗教,就抱有極大的戒心。

  如果有可能,他是真的不願意,讓某些宗教在大明的勢力範圍內傳播。

  這也是為什麼,他剛才沒有提起這件事的原因。

  說起來,後世滿清在草原上大肆建立寺廟,鼓勵,不對,應該說是強迫蒙古人做喇嘛這件事,和明朝的兩個人脫不了干係。

  一個是之前就說過的王崇古,另一個就是鼎鼎大名的張居正。

  穆宗皇帝時期,當時的蒙古大汗俺答,希望藉助宗教的力量,整合蒙古各方勢力。

  於是,這位俺答汗就向大明請求,希望大明可以賜予番僧(喇嘛)和經書。

  當時的宣大總督王崇古,認為朝廷可以藉助佛教來教化蒙古人,於是就向穆宗皇帝進言,希望朝廷答應俺答汗的請求。

  穆宗皇帝接受了王崇古的建議,賜予了俺答汗四名喇嘛和大量的佛經。

  再後來,張居正還聯繫了烏斯藏的第三世dalai(拼音),請其在草原傳播佛教。

  到了神宗皇帝時期,還冊封這位三世dalai為國師。

  正是因為大明和俺答汗的鼎力支持,藏傳佛教才得以在草原紮下根來。

  以至於到了滿清時期,黃教竟然有了冊封各部首領的權力。

  不得不說,滿清真是撿了一個天大的便宜。

  不然就建奴那點人口,想要壓制蒙古,就太難了。

  而朱由檢之所以拿不定主意,除了對宗教的戒心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擔心草原和青海、烏斯藏通過宗教連城一片。

  右手食指在桌案上不斷地敲擊。

  半晌後,朱由檢睜開眼睛,對方正化吩咐道:「方正化,命內閣行文黔國公府,就說朕欲請五世dalai進京,探討佛法,讓黔國公著人去請。」

  「臣遵旨!」

  方正化答應一聲,就退出了暖閣。

  經過深思熟慮,朱由檢還是決定先見見黃教的大佬,再決定朝廷下一步的動向。

  稍頃,方正化回到暖閣。

  他的手裡還拿著一個木匣。

  「皇爺,孫閣老的奏本到了。」

  朱由檢頓時一愣。

  題本剛剛進京,怎麼又來了一份奏本?

  所謂的題本,就是相關職能衙門,通過通政司、內閣、司禮監一套完整的流程遞上來的公文,就像是後世的政府文件。

  奏本則是偏向於私人性質,以個人的名義對某件事,或者是某些事提出自己的建議,直接入宮,不經過朝臣。

  朱由檢有些奇怪的接過奏本,看了一眼後,他的神色就變得有些怪異起來。

  自己還沒想好和蒙古聯姻的事,孫承宗竟然已經要送人進京了。

  拿起桌案上的硃筆,朱由檢寫了一個「可」字,等墨跡幹了之後,將會遞給方正化,吩咐道:「發回給孫承宗。」

  「臣遵旨。」

  方正化領旨而去。

  ……

  順天府府衙。

  新任府尹劉志選,對順天府推官葉廷秀問道 :「謙齋,學子李拯一案可曾有了眉目?」

  葉廷秀聞言回道:「秉劉府尹,現在的情況來看,李拯案行兇之人,很有可能就是何瑞徵和郭景昌。」

  劉志選聽他這麼說,皺眉問道:「此二人可曾歸案?」

  葉廷秀搖頭道:「此二人在殿試結束後沒有多久,就已經離開了京城。」

  「下官已經發下了海捕文書,尤其是兩人的家鄉,下官也給當地府衙發去了公文。」

  「此事你一定要上心,在天子腳下,行此兇案,簡直是膽大妄為!」

  劉志選也沒想到,自己剛剛接任順天府府尹之位,就遇到了這種事兒。

  話說當日,何瑞徵和郭景昌離開客棧後,客棧的掌柜確實是沒有去打擾李拯。

  但一連數天不見李拯露面,掌柜有些不放心了。

  讓夥計前去查看,這一下子不得了,夥計推開房門,就看見了倒在血泊中的李拯。

  因為時間過長,地上的血跡都已經乾涸,屍體都已經開始腐爛。

  掌柜的也被嚇壞了,立即讓夥計報官。

  大興縣得知京城出了殺人案,也是不敢耽擱,立即派出了負責刑名之事的典史。

  典史認真調查一番後,確定了李拯的身份。

  同時也鎖定了何瑞徵和郭景昌兩人,因為三人的身份,大興縣也不敢擅專,遂將此事上報了順天府。

  再說郭景昌和何瑞徵兩人。

  原本按照郭景昌的想法,他們是應該儘快趕回河南,帶上各自的家人,經蒙古去遼東。

  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何瑞徵的反對。

  何瑞徵的意思是,他們兩人先行前往登萊,然後寫一封書信,讓各自的家人前往登萊與之匯合。

  這樣一來,可以儘量的避免風險。

  等他們的家人到了登萊之後,再從登萊跨海前往遼東。

  不得不說,何瑞徵的這條線路沒有任何的問題。

  尤其是現在山東、登萊局勢混亂,壓根就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

  而從登萊出海,又是最近的路程。

  他們的這一打算,無論是劉志選還是葉廷秀都沒有想到。

  或者說,沒想到兩人會去投靠建奴。

  這件事就這麼耽擱了下來。

  當然,這樣的小事,不會傳到朱由檢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