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兩人說的雲裡霧裡,實際藍玉在試探朱元璋,會不會不讓朱雄英去他們那兒過年呢。
最近他們,越來越和朱雄英走得近。
老爺子最忌諱結黨營私,如此這般他們是慢慢試探,結果發現沒事,說明是老爺子默許的。
現在,
藍玉試探朱雄英去他們那兒過年,意思不可謂不明顯了,結果老爺子還是沒啥反應。
這就表明,
以後可以光明正大的,和皇長孫徹底走到一起。
以前這種方法,他們是試探與朱標走得近,看老爺子什麼反應,正是那一步步試探,老爺子都默許,才有了如今淮西武將團和朱標綁在一起的說法。
現在,是在試探和朱雄英走到一起。
結果老爺子默許,也就代表….以後他們也可以和朱雄英走到一起了!
藍玉出了皇宮,先去了一趟常府。
「小叔,你咋來了?」
常家三兄弟迎接了藍玉。
藍玉眉宇中,喜中帶愁。
常茂不解的道:「小叔,你咋又喜又愁的?」
藍玉道:「想聽喜事還是愁事?」
常茂道:「當然是喜事兒了。」
藍玉點點頭,道:「今年老爺子允許雄英,來咱們這兒過年。」
「啊?!」
常茂三兄弟大喜:「那感情好啊,我去告訴那小子一聲,今年到我府上來過年!」
藍玉不悅的道:「放屁!去我府上,都過去!一家人團聚團聚!」
常茂撓撓頭:「也成。」
藍玉看著喜笑顏開的三人,冷不丁問道:「你們就不想聽愁事是個啥?」
常茂這才想起來,趕緊問道:「是啥?」
藍玉想了一會兒,蹙起眉宇道:「明年藩王會入京,燕王那邊,咱們都防著點,太子經常說,老四那個人不簡單,將北平打造的鐵板一塊,咱們可得防著點….」
常茂點點頭:「明白。」
「成了!」藍玉揮揮手:「你們得空去告訴雄英一聲,年關到咱這來過,都來。」
常茂點頭:「好!」
……
謹身殿。
藍玉走後,朱元璋便召見了鐵鉉。
「說說,雄英那孩子打算怎麼建設交趾?」
鐵鉉趕緊道:「啟奏陛下,殿下說要先看到交趾的財政、人口、土地等各種數據之後,才開始施展對策。」
朱元璋點點頭:「做的不錯,應當如此。」
「然後呢?」
鐵鉉繼續道:「殿下說要在今年上半年,先著力發展農業,還規定了,安撫當地百姓,不可將人員分三六九等。」
「嗯。」
朱元璋點點頭。
這個大孫,
真是和咱爹,學到了一身本事了!
想穩定當地政局,就需要妥善治理百姓,治理百姓,就要有包容天下的胸懷。
「不錯!」
朱元璋點頭:「還說了什麼?」
鐵鉉想了想,道:「聽殿下的意思,是打算在交趾重點發展商業。」
「什麼?!」
朱元璋猛地站起身:「不像話!發展什麼商業,無根之萍.…額。」
片刻之後,朱元璋苦笑著搖搖頭,便也冷靜了下來。
自己既然說過將這地方交給他折騰,那就不要插手,隨他吧。
只要交趾在大明手裡,最壞的結果,咱這個做爺爺的,給他收拾爛攤子就是了。
做長輩的,不就是替兒孫擦屁股的麼?
「噢,還說了啥?」
鐵鉉想到了削藩,不過他沒告訴朱元璋:「沒了。」
自從認定了皇孫殿下,鐵鉉就知道,有些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了。
得看對殿下,有沒有利。
不利他就不說。
…………
翌日。
一大早,解縉給朱雄英送來了交趾的民生簿子。
朱雄英留下解縉吃了早餐,相約晚上叫上鐵鉉,三人再碰一次頭。
等解縉走後,朱雄英拿著交趾的民生薄進了書房。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朱雄英那張認真的側臉上。
朱雄英翻開薄子,認真的開始閱覽。
人口:四十萬戶,合計一百三十三萬人。
房屋:四十萬間。
可耕種土地:一百二十萬公頃。
醫療匱乏,幾乎沒有醫工,學校貧瘠,每一萬人可能才會享受一處教育資源。
每年可產出稻麥糧食:一千萬石。
商業:幾乎沒有。
這就是交趾布政司的基本情況,各方面都貧瘠到了極點。
惟一能看的便是糧食產量,可這一千萬石糧食,能交給大明的賦稅按照石十來算,也不過一百萬石。
每年可以產出到大明的糧食不過一百萬石,這其中還不包括有可能的大戶兼併,士紳剋扣。
這種落後的國家,也幸好被大明給打下來了,能併入大明,是他們的福分!
朱雄英將交趾布政司的情況做了大概的了解,接下來便是定下目標。
明年上半年,對他至關重要。
他需要看到交趾布政司戰後重建,需要從那裡剝奪源源不斷的財富和糧食,進入大明境內。
這對朱雄英是考驗,對解縉更是更大的考驗!
朱雄英背著手起身,目光定定的望著窗邊的地圖。
交趾左臨占城,占城農產豐富,是農業大國,物資匱乏。
南端則是暹羅、真臘,海上是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
朱雄英用手點在交趾布政司的地圖上。
「如果以這裡為中心,打造一個以茶鹽絲緞瓷互易的商貿中心,那麼海上的財富,周圍陸地的財富,都會源源不斷進入這裡,以換取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
在大明東南沿海,常有許多沿海百姓冒著風險,海上走私,勾結倭寇。
他們為的什麼?
為的就是走私之後,將國朝的茶鹽瓷等高額的賣出去。
然而這樣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被抓住,就要被砍頭。
如果將交趾布政司打造出一個朝廷政權賦予的官方交易城鎮,那麼一定會吸引大批量的江南商賈來此貿易!
市場的適應能力是強大的,只要能宏觀調控好,這個地方就是天然的聚寶盆。
而如此一來,也就輕而易舉的杜絕了東南海商和倭寇勾結。
這不可謂不是一舉二得的政策。
自古一來,堵不如疏,想堵住東南海上和倭寇貿易,這是不成立的,乃至於到了嘉靖朝,國人為倭的景象徹底爆發。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錢財利益罷了!
既然東南的海商們想驅利,那就在南部沿海打造一個合理化官面化的貿易港口,這樣,誰也不可能再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走私。
此時的朱雄英,背著手,仔細的盯著世界地圖,仿若亘古而來的帝王,在權衡和制定遊戲規則。
天下的一舉一動,似乎都掌握在他手裡,彈指之間,可以決定一地方政權的更迭,戰略的發展!
這對朱雄英來說,擔子很大,責任很大。
朱雄英此一時有些共鳴,共鳴到皇宮中樞的朱元璋身上!
當年,自家爺爺打下了大明江山,他一定也是如此。
他一定也在全盤統籌的,去考慮過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和政治律法策略!
和解縉說了這事,朱雄英就開始暫時休息起來。
畢竟剛才安排了那麼多,他需要休息一下養養精神。
今天天氣不錯,早間的時候便陽光充沛,到中午時分暖陽曬在身上,更顯幾分暖和。
朱雄英愜意的躺在搖椅上,身上蓋著鹿絨皮,舒適的午休一番。
等再起來的時候,有太監說老爺子那邊已經將黑錫送了過來。
朱雄英讓太監將黑錫稱四兩重碾碎,然後將黑錫加入到碾碎的白礬等物中,繼續用高溫解析。
太監雖然不知道自家殿下要做什麼,但聽了令後,便自覺準備離去。
朱雄英看著這位太監,這太監是朱長夜給他找來的,說是很適合出海統領商隊。
朱雄英看著,看著,不斷的看著。
隨後,他冷不丁道:「如果給你一個出海的機會,你願意嘗試嗎?」
太監馬三寶愣了愣,不解的道:「殿下,這是啥意思?」
朱雄英道:「帶著大明軍兵出海,向所過的國家展現我大明的軍事強硬,和各海外國家建立貿易往來,展我大明之國威,取海外作物回大明!」
下西洋……
帶領大明軍兵下西洋……
這是一項無上光榮的事,雖然太監馬三寶知道海上兇險,但他也知道,一旦這件事做成,他馬三寶將會萬世揚名,成為繼往開來出海的第一人,成為勇敢無畏探索海外的第一人!
自從雲南來京之後,馬三寶便閹割了,他沒辦法光宗耀祖了,他沒臉回去面對唯一的爺爺了。
他一直發誓要做一番事業,即便這一份事業,前途可能兇險萬分,可能萬劫不復,但他心底有一股子信念,他一輩子要做成一件事,無論多麼艱辛,即便付出性命….
可永遠沒法有捷徑而走,後來,是前些天,一位老人家找到了他,讓他給太孫殿下打下手,還說以後有可能揚名立萬。
馬三寶沒當真,但隨著朱雄英的到來,隨著入宮,隨著更改身份改頭換面….
他突然感覺,或許那位老人家沒有騙他。
他真的,有機會揚名立萬!
此刻。
馬三寶匆匆收回思緒,趴在地上,給朱雄英叩頭,激動的道:「縱萬死,奴也願意前往!」
朱雄英點頭:「成,我會想辦法幫你促成此事的,下去吧。」
「哦,對了。」
朱雄英想了想:「你本就是以前的太監,若是還用以前的名諱,再次入宮,恐怕不容易,我得給你換個身份,有必要的時候,讓你重新入宮。」
馬三寶忙不迭點頭:「一切聽殿下吩咐。」
朱雄英問道:「想改什麼名字?」
馬三寶搖頭:「全憑太孫殿下做主。」
朱雄英想了想,開口道:「好,那以後叫鄭和好了。」
「鄭和謝爺恩惠!」
朱雄英揮手:「下去吧。」
玻璃的製造不容易,需要不斷實驗,索性老爺子送來的黑錫足夠多,現在距老爺子過壽還要在年後,時間足夠了。
朱雄英起身去書房研究了一番交趾的戰略規劃,臨傍晚時分,解縉和鐵鉉便攜手齊來。
這次鐵鉉見到朱雄英,神色變的肅穆恭敬了許多。
不過朱雄英,也沒發現鐵鉉微小的改變。
「走,去正廳議事。」
朱雄英拂袖,帶頭朝中廳走去。
「大紳,交趾布政司的基本情況你看過了,我就不和你細說了。」
「鼎石,這是交趾布政司的基本狀況,你稍微過一眼。」
鼎石是鐵鉉的字,朱元璋親自給他起的。
「好!」
鐵鉉結果簿子,大致掃了一眼。
朱雄英這才對解縉道:「年後你去交趾,有什麼規劃?」
當初師尊教過自己,當你處於一個團隊,一個政權的領導地位的時候,不要急於說自己的想法。
讓下屬先說,你只負責補充完善。
朱雄英深深謹記自家師尊的教誨。
解縉這幾天也想過,聞言,便忙不迭回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想重建交趾布政司,得先給他們劃框架,竊以為第一要做的事便是頒布洪武大誥。」
朱元璋立國之後,不論百姓認識不認識字,基本人手都有一本大誥。
所謂大誥,就是朱元璋對百姓的具體要求,哪些事是犯法的,哪些事做了要被砍頭的云云。
朱雄英點點頭:「嗯,繼續說。」
解縉說的第一條規劃,朱雄英是滿意的,和自己的想法也不謀而合。
解縉繼續道:「第二條便是樹立朝廷一視同仁的威望,而後開始勸課農桑,鼓勵百姓開始開荒耕地。」
朱雄英搖頭:「且不急著勸課農桑,先仔細的丈量好土地,統計好人口。」
「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個大概,我需要你將土地均分給人口,劃定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出來。」
鐵鉉想了想,便狐疑的道:「可是如此一來,交趾那些原本大戶富賈們,豈不是要不願意了?如此不是更加激化矛盾嗎?」
解縉搖頭,道:「我倒認為太孫殿下,說的很對!而今國朝的大富賈大士紳,他們也不是天生這麼來的。」
「而且民間是怨恨這麼一群坐食階級的,雖然此舉可能會激化上層階級不滿,但交趾始終還是小農比較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