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82年的第一場風
1982年5月,…………
會州地區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紡織和印染為主的輕工業,幾乎每個鄉鎮公社,甚至每個村都有幾家紡織廠。
很多聰明的農民去國營紡織廠里購買一些淘汰的二手紡機,拿回家裡去修一下繼續使用,接著就在家裡織起布來。
江南地區的人普遍肯吃苦,織布賺到了錢,不是去大手大腳花掉改善生活,反而繼續咬牙加大投入。
開始家裡是一台、兩台紡機,後來規模慢慢越來越大,三台、四台,十幾二十多台都出來了,完全稱得上是小微企業。1982年5月,…………
會州地區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紡織和印染為主的輕工業,幾乎每個鄉鎮公社,甚至每個村都有幾家紡織廠。
很多聰明的農民去國營紡織廠里購買一些淘汰的二手紡機,拿回家裡去修一下繼續使用,接著就在家裡織起布來。
江南地區的人普遍肯吃苦,織布賺到了錢,不是去大手大腳花掉改善生活,反而繼續咬牙加大投入。
開始家裡是一台、兩台紡機,後來規模慢慢越來越大,三台、四台,十幾二十多台都出來了,完全稱得上是小微企業。
這種老式的紡織機是半機械半人工的,開機關機換梭子都要手工操作,一個工人最多只能管兩台,再加上配套設施也要工人,這樣就妥妥超過了7個的僱工限制。
…………
這種幾十個工人的私營小廠已經像雨後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開始誕生,市場經濟首先在農村開始活躍。
像李兵權這樣的對經濟發展樂觀其成的領導,在這個時代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沿海地區和南方地區的領導,哪個不是頂著壓力在做事?
相反,反而是越窮的地方越喜歡折騰。
最後的結局,開明的領導治下經濟越來越好,當初保留的種子一遇風雲便成了龍。
反觀某些內陸地區變得越來越窮,真正有腦子的人一窩蜂都跑到南方沿海去發財了。
不管怎麼說,組織都是有紀律的,每一個幹部都要認真對待。
可是地委畢竟也不是李兵權能一言堂的,那些掛靠企業名單也被提了上來,這其中就有會州醫藥公司大豐分廠。
李兵權想保,但有些人不答應。
就比如地區專員韓丁澤,這個年輕幹部比李兵權這個南下幹部還保守。
韓丁澤是省里下派幹部,今年只有45歲,還是希望有所作為的。
…………
李兵權一言不發,面無表情,誰也看不出他的喜好。
韓專員繼續強調:「掛靠企業必須關停,不允許再生產。」
所有人都假裝在看這份名單,不敢提反對意見。
…………
有人在會議上問道:「韓專員,掛靠企業全部關停,那麼這些企業實際控制人怎麼處理?」
韓丁澤到想了一下,覺得做工作不能一棍子打死一批人,所以說道:「抓起來就不必了,但是非法所得必須沒收,以後不再允許掛靠生產。」
大家把目光都轉向了坐在首席的李兵權身上,
李兵權笑著說道:「我保留意見,不支持也不反對。」
韓丁澤鬆了一口氣,只要一把手不反對,那麼接下來他就好辦事了。
他的行動很快,全地區92家掛靠企業一紙命令全部關停,並且所有廠房設備全部封存。
…………
…………
其中一個小幹部弱弱地問帶隊領導:「科長,我們,我們會不會被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