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希望

  想明白了微服出門的關竅,城陽便有點放飛自我,隔三差五就要帶著人到四周八圍閒逛。

  她擔心被人認出來,一般也不往那些繁華地段去,只在山清水秀之間、凡夫俗子之中打轉,要的就是寄情山水的野趣味,紅塵俗世的煙火。

  京城人和金陵人的矛盾,城陽看出來了一二。雖然祖籍在金陵,城陽畢竟是長在京城,對京城當然更有歸屬感,一向覺得金陵人嬌柔小性兒。直到出了城,見了好山好水和樸實的農夫,又感到其實天南天北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人們都一樣地辛勞求存。

  城陽漸漸地就沉入了江南的水光山色之中,活動範圍從金陵周邊一點點向外擴散,也看姑蘇,也看淮揚,也看松江,也望錢塘。從早出晚歸,到數日不著家門,也不過是兩個月的功夫。

  後面的情況也正如三九所料的那樣,金陵的豪族或有覺察到城陽公主行蹤有異常的,礙於疏不間親,或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緣故,也都只作不曾覺察。

  城陽將金陵以東以南的地界都逛得差不多了,才藉口「說好了和三九一起去李園看看李家的除夕」來到了青山城。

  青山城的水泥雙車道小路已經修到了山陽縣城,雖然只有這麼一條主幹道,但配上大河小溪的水道,讓整個大松郡的交通都便捷了不少。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從山陽縣北邊的淳南縣跨過邊界到了山陽縣內,馬車的顛簸感明顯就小了許多,馬兒跑起來也更平穩當了一些。

  從金陵出發,遊山玩水陸路水路交替著走,走走停停的前後也不過十一二天的功夫就到了青山。

  只要天氣不太差,城陽就會自己騎馬出行,回青山過年的三九與她一道走,不過三九坐的馬車,一路上還可以在車上尋思些事情記下來好與李咎商量。

  跟著城陽的喜晴等人都騎馬來,三九這邊李園的眾人或幾人一起僱車,或租了馬匹騾子,結成浩浩蕩蕩的一個長隊。

  城陽在隊裡忽前忽後地鑽著,遇到感興趣的就放慢馬步,想到前面看看就縱馬上前。沿途所見,越靠近青山,就越繁華,漸漸的可見村落的屋舍整齊潔淨,老人和小孩兒結伴在路邊做些小生意,或在村落中的場地里做些紡績、編織、木匠的手藝活兒。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大約就是這樣的場面。

  城陽走著走著,覺察出問題來,策馬走到馬車邊上用馬鞭輕輕敲車壁,解開風帽的一角問道:「趙娘子,有事相問。」

  三九推門探出一張桃花臉來:「怎麼了?」

  「這些村子裡怎麼沒有成年的男子,農活兒都婦女在做……好像婦女的數量也偏少?」

  城陽南下路上也看到過一些村落,對照所見過的村落這麼一比較,就發現了其中的區別。

  三九道:「噢,這是因為自從前幾個月先生梳理了產業,方方面面的地方要人手的不少,本地百姓發現給李園打理產業比種田種地的掙得多,是以就去先生那裡務工了。先生管這叫進城打工。」

  城陽問道:「原來如此。那……田地不就荒蕪了麼?且眾人願意務工,那不是連身份也變了?」

  「倒也不算,畢竟根子還在地里,家裡的田地也還是需要耕種的,所以仍然是農戶。他們靠打工掙了錢就可以買牲畜,買更好的犁耙、鏵頭、風車。原本要三個人做的事,只要一個人就行了;原本要壯年男子才能做的事,如今少年、婦人也可做了 。如此一家五口,能產出的東西至少也能翻番。」

  城陽立刻就懂了:「啊,是這個道理啊。如此說來,趕一百個商人回去種地,也不如給一百戶人家各發一頭耕牛。你們家先生倒是看得很清楚嘛。」

  三九抿嘴笑,李咎在涉及糧食的事務上絕對做到了走一步看十步,如果沒有想清楚這些,他不會放手招工。

  城陽公主從道邊的村落里窺見了一些李咎的行事結果,接下來的路程她對周邊的人物風土就更上心了,這樣仔細的觀察,確實讓她從路人的角度感知到了更多。

  養路隊、郵遞隊、自行車三輪車以前她都知道,只是今天才親眼所見。

  養路隊的人穿著一色的藍夾襖黑背心,戴著風帽手套護膝,扛著掃帚,提著鐵夾,趕著小毛驢,拉著帶車廂的三輪車從路邊邊一隊隊地巡過,偶爾還有那麼一隊人邊唱歌邊路過。

  城陽就問:「今天這麼冷,還有點薄薄的雪,所以他們下雨天下雪天也要出來巡邏嗎?」

  三九回答:「是的。不僅要照常巡邏,還要走得更勤便些,因為天氣不好的時候更容易出狀況。」

  「那豈不是又累又冷?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一點也看不出來是大冷天的奔命。」

  「因為是在為自己奔命呀。養路隊的人呢,一半是退伍的兵卒,一半是這段路所屬村鎮的人。陽姑娘,您很聰明,您能自己想通更深的原因嗎?」

  城陽抽抽鼻子,又把目光投向對面車道迎面走來的一隊扛著養路旗的人。為首的是個五十多歲精神矍鑠的大叔。經過三九的提示,城陽判斷他應該是行伍出身,年紀大了依然氣血正旺,氣質也和一般人不大一樣,冒著小雪也沒戴可以遮擋面部的風帽,只帶著一頂六合小帽。

  他正唱著一首聽不大懂意思的歌,可能是本地方言,歌詞是三字一句的格律,他唱一句,後面的人跟一句。

  每個跟著唱的人都精神抖擻,不論是和隊長一樣年紀偏大的退伍兵卒,還是年紀輕輕的少年郎,甚至還有幾個四五十歲的婦人,從風帽的一點點縫隙里能看出來他們的狀態好得很。

  養路隊注意到城陽他們這隊人停在路邊,明顯主家是女眷,於是隊裡走出來一男一女主動詢問:「幾位老爺、娘子,可是車隊遇到了麻煩?」

  護衛看看城陽,城陽搖搖手,護衛便拱手道:「多謝關照,無礙,主家休息片刻就走。」

  養路隊於是又關切了兩句,提醒他們前後的茶棚暖房以及村鎮的距離,又湊成小隊繼續往前開走了。

  三九笑道:「娘子覺得如何?」

  城陽回過神來,回道:「退伍的人有武力,這個差事讓他們可以使用武力養活自己。本地人呢,維護這一段路,就像在維護自家的產業一樣,給自己辦事當然不覺如何。而且,差事的工錢不低,能有這麼一份差事也算是面上有光了,他們願意在親戚鄰居面前誇耀。種種加起來,也算不得苦差事。」

  「而且,現在是農閒的季節,顯得還要出來走動的人格外的老累,但是和農忙時相比有不同了。不管下雨下冰雹刮颱風,不上路也要下地,沒有哪個更苦更不苦。能多掙點總是好事。我和娘子說過以前我的日子是什麼樣,當年如果有個養路隊肯收留我,我也會風雨無阻地巡邏。它不僅僅只是一份錢,更是一個體面地活著的希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