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這個國家太可怕了

  「華夏帝國,天朝上國,年號啟元。不知道大人為何會將國號和年號立成這個樣子?」劉文眾一臉疑惑的看向趙文。

  他實在不明白趙文這樣做的含義,從古到今,歷朝歷代的國號基本上都是開國皇帝的興起之地的地名或者開國皇帝的故鄉之名,雖然也有例外,可是這種情況屬實不多,所以劉文眾是真的想不通趙文為什麼會這樣決定。

  「我為什麼要將華夏定為國號,那是因為這兩個字是這片土地的符號,不管朝代怎麼更迭,這個符號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唐朝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說,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華夏一詞最早出於《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從古到今,歷朝歷代都只是一家一姓之天下,所以國號也基本上以君王為主。

  然而,這天下不僅僅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更是天下百姓的天下。所以,我便決定將國號定為華夏。

  不管天下怎麼變更,這個國家最深處,永遠都是華夏。」

  趙文看著劉文眾,詳細的解釋了起來,「至於為什麼將年號定為啟元,那是因為,以後的華夏不會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能夠比擬的,以後的華夏將會在歷朝歷代的根基之上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從立國開始,便是這片土地散發新生命的開始。這是新的輪迴,新的啟元,所以我便將年號定為啟元。

  從今天開始,華夏的征程才正式開始。我要創建一個萬世不朽的基業,我要讓太陽永遠照在華夏的土地上。」

  「華夏帝國,天朝上國,華夏帝國,天朝上國……」劉文眾不停的念叨著這幾個字,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劉文眾不由得想到了炎黃二帝,想到了伏羲氏,有巢氏,燧人氏,想到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想到了很多。

  或許,這才是大人的真正目的吧。

  良久之後,劉文眾長出一口氣,開口道:「既然大人已經有了決定,那就按照大人的來辦吧。」

  「至於登基大典以及種種事宜,我就交給你了。」趙文看向劉文眾。

  劉文眾站了起來,衝著趙文一抱拳,擲地有聲的道:「大人放心,在下定然竭盡所能辦好此事!」

  劉文眾退下去之後,就將宣鎮各部官員找了過來。

  如今正是新年,這些官員手中的活計也不少,可是趙文的登基之事卻是整個宣鎮的重中之重,他們也不得不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

  在辦事處的院子中,這些官員顧不上天氣嚴寒,圍坐在院子中議論紛紛。

  劉文眾站在這些人中央,開口道:「總兵大人已經決定登基,國號以及年號總兵大人都已經想好了。

  國號為華夏,年號為啟元。至於為什麼總兵大人這樣決定,那是因為……」

  劉文眾將趙文給他的解釋詳細的說了出來。

  劉文眾聲音剛落,院子裡面的官員頓時鬆了一口氣,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這些官員此時都由衷的開心。

  「可是這樣不和規矩啊,從古到今,這種事情幾乎沒有發生過啊,也沒有過前例可尋!」就在這時,洪承疇站了起來,一臉疑惑的看向劉文眾。

  劉文眾道:「規矩?什麼是規矩?如今總兵大人就是規矩,大人說的話就是規矩。

  國號就是這麼個國號,誰要是有不同意的,就給我憋著。這是大人決定的事情,我只是給你們通知一下!」

  劉文眾一臉的強硬,別看劉文眾平日裡一副和顏悅色的樣子,可是在關鍵的時候,尤其是執行趙文命令的時候,劉文眾比誰都強硬。

  「總兵大人已經將登基之事全權交給我了,最近這段日子,你們有什麼不滿,都給我憋著,全力處理此事。

  這件事情現在是咱們宣鎮的頭等大事,我不希望這件事情有任何差錯,誰要是出錯,可別怪我不客氣了!」

  洪承疇見劉文眾都這樣說了,只能告罪坐下。

  「登基大典繁雜不堪,現在千頭萬緒,先弄出來一個總,你們誰說說,這個總應該是哪件事情?」劉文眾環視四周,面無表情的道。

  「劉大人,在下覺得,應該先制定律法!」就在這時,孫元化站了起來。

  「不妥,不妥,咱們宣鎮的律法比朝廷的還要完善,等到之後,完全可以修繕修繕,然後再明發天下。

  這個時候如果制定律法,一是沒必要,二是浪費時間!」盧象升站了起來,發表了不同的意見。

  盧象升接著說道:「我覺得應該先選擇舉辦登基大典的地點,以目前來說,最適合的地方就是宣鎮。

  可是宣鎮這個地方地勢不行,沒有龍脈,倘若在這裡舉行登基大典,恐怕有失龍威。」

  「可是如今咱們手中只有宣鎮和山西這兩處地方,那你說該怎麼辦?」戶部主事章賀郎站了起來,看向盧象升。「就算是在別處舉行登基大典,目前也根本不行。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根基!」

  「那現在怎麼辦?」盧象升反問道。

  「龍脈不龍脈的先不說,宣鎮這裡不適合為都城,以後也不是非要在這裡定都,所以說,地點這個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劉文眾站了起來,拍板而定。

  「地點解決了,可是如今的總兵府不適合作為登基的皇宮,如今的總兵府是在之前的總兵府上改建出來的,根本就容納不下天子真龍!」盧象升又說了起來。

  「你說的沒錯,咱們要對總兵府進行擴建,爭取在兩三個月之內將總兵府擴建成皇宮。

  孫大人,宋大人,即刻起,將你們手下的施工隊先調回來,全力負責修建皇宮這件事情!」劉文眾看向孫元化和宋應升。

  孫元化和宋應升站了起來,衝著劉文眾拱拱手,「我們明白!」

  在接下來的時間當中,這些人對於趙文登基之事進行了詳細且漫長的爭辯。

  這些人引經據典,大聲呼喝著,說著自己的想法。

  ……

  當趙大牛和宋虎等人帶著趙文登基為帝的消息來到山西和大同的時候,駐紮在山西和大同的軍隊一下子喧騰起來。

  兩天之後,趙大牛他們帶著軍隊中的請願書回到了宣鎮,將這些東西交給了趙文。

  事已至此,三辭三勸可以說基本完畢。

  在大年初五這天,趙文下達了新的一年當中第一封總兵令。

  趙文的總兵令通過報紙大字報,以及各種渠道傳達了下去。

  在總兵令中,趙文先是謙虛了一番,然後言明自己要當皇帝,同時說明了國號和年號。

  總兵令雖然短,可是卻非常的振聾發聵。

  趙文麾下的百姓和軍隊早都盼著這一天,在看到總兵令之後,他們的興奮可想而知。

  一時間,宣鎮的百姓表現的比過年還要興奮。

  鑼鼓聲和鞭炮聲比過年的時候還要熱烈。

  這個時候,湯若望坐在自己在大學的辦公室中,他站在房間的窗子旁,靜靜的看著窗外,聽著耳邊的鞭炮聲和鑼鼓聲。

  在他的手中,是一份趙文發布的總兵令。

  良久之後,他轉過身子,走到桌子旁邊,從桌子後面的書架上取出一本冊子。

  冊子上書寫著《宣鎮見聞錄》幾個大字,這本冊子正是之前趙文出征遼東時,湯若望開始書寫的。

  這本冊子總共有六十多張,如今過去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本冊子被寫的只剩下不到十張。

  湯若望坐在桌子前,將冊子打開,翻到空白頁。

  他拿著毛筆,用自己國家的文字在上面寫了起來。

  「趙文登基稱帝了,從今以後,他不是宣鎮的總兵,而是這個古老帝國的皇帝了。

  他將國號定為華夏。華夏這個名字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字,距離現在已經有好幾千年了。

  我不知道趙文為什麼要將國號定為這個,但是我隱隱約約的感覺到,這個國號不凡。

  他的年號是啟元,從這個年號當中,我能看到他的雄心壯志。在趙文的統治之下,這個古老的帝國肯定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只不過,這一切對於西方來說,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湯若望放下手中的毛筆,長出一口氣。

  「也不知道我是該高興還是該鬱悶,趙文這個人實在是太出乎意料了。他要是出生在西方,定然能將鬆散的西方大陸統一。

  可惜啊,他出生在東方這個古老的帝國。我實在想不明白,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國家,竟然有如此底蘊。

  從上古年代開始,每到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總能湧現出一批英雄豪傑,挽江山於既倒,撫大廈於將傾。

  這是一個從來不缺乏英雄的國家,這是一個英雄的國度,是強大且可怕的國家。

  和這個國家相比,西方的那些國家,不管是文化還是歷史,都比不上這個國家。

  這個國家太可怕了,實在是太可怕了!」

  湯若望不知不覺間又走到了窗子旁,他看著窗外的景色,臉上滿是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