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

  第110章 輕型軌道車!(萬字更新)

  廣神那可不只是製造了航母一樣大的樓船下揚州,還製造了能站一百個護衛的超級大車去北方巡視。

  車上,能站一百個人,可不是擠公交。

  這一百個人可都是給楊廣服務的,而不是來擠公交的,可想而知這車有多大。

  史書記載突厥人看到那車都傻了,以為是神跡,是神靈出行。

  突厥人可不是什麼沒見過世面的土鱉,讓突厥人看到驚嘆為神的車,有多大,那只有天知道。

  陸地人力航母?

  本來一開始大家以為歷史上這些離譜的玩意兒,都是唐朝編來黑楊廣的,沒想到隨著後來不斷地考古挖掘實物發現,那些離譜的東西一樁一件都是真的,雖然大車製造基地還沒出土,但……怕也是真的。

  按照運送金絲楠木上長安的流程,來推測計算這輛大車。

  光是鋼製的滾輪,承載這種大車,就得兩公里換一整套輪子。

  這輛車出行一百公里消耗的鋼鐵,耗費的鋼鐵能武裝一萬軍隊。

  也就廣神這個離譜的敗家子能幹得出來這個。

  回過神來,霍海:「陛下,臣正在構想一種運力特別厲害的大車,但是需要用軌道,也許以後陛下的專座會超出想像。」

  霍海可不想劉徹有錢後變成廣神那樣。

  就算花錢,那也得是正面的,刺激經濟發展的。

  而不是負面的,刺激百姓造反的。

  劉徹思索:「哦?新玩意兒,軌道?」

  霍海:「臣跟研究院的楊連成仔細的聊過,秦代的時候,秦墨製造過一種軌道車,不是以前泥地用的那種凹陷進去的軌道,而是凸出的木軌道,馬車就在軌道上奔跑。」

  劉徹皺眉。

  對於秦始皇時代的東西,劉徹只有一個要求,秦始皇有的,我劉徹要十倍的有。

  「秦皇修了多少米軌道?」

  霍海:「不重要,他秦朝那點水平,只能用木軌。」

  劉徹有點不敢想,這軌道不用木頭,難不成用水泥?這得多少錢啊?

  「石軌?水泥?」

  霍海:「鐵軌。」

  劉徹心臟抽搐。

  鐵軌?

  「把鐵放在地上?那和把錢鋪在地上有什麼區別???」

  霍海看著劉徹:「陛下,您未央宮的地上,可不就是鋪著錢嘛。」

  那地暖不就是銅錢,是一回事兒?地暖上面鋪著木板看不見而已。

  劉徹:「那是未央宮,沒人敢抱著它跑了,你把鐵鋪在地上,萬一被人抱走了怎麼辦?」

  霍海:「抱走?那也要他們抱得動才行。」

  劉徹……

  「什麼?還要重的人都抱不動?那得用多少鋼鐵?」

  霍海微笑:「已經在實驗了。」

  心痛有什麼用?霍海也知道,現在大漢一年的稅收,實際上修不了多少公里鐵路。

  但是!隨著商業的繁榮,大漢的稅收超過宋朝的時間不會耗費太久。

  而隨著工業化的繼續,財富數量會遠超挖銅礦的速度。

  而且鋼鐵廠的技術一直在革新,雖然每一次進步都很小,但是每一項小技術的改動,對於產量的提升都是巨大的。

  等真正開始大規模修鐵路時,鋼產量就已經上來了。

  劉徹聽到已經試驗了之後,足足愣住了一分鐘。

  然後才反應過來:「那是朕的錢!」

  「朕的錢!」

  把朕的錢放在地上!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霍海知道,讓劉徹接受把錢鋪在地上,確實是太抽象了,沒法說服:「陛下一會兒去看了就知道為什麼了。」

  一路上,劉徹都在心痛錢。

  他都能想像得到,霍海所謂的鐵軌,肯定比自己想像的更粗大。

  這些鐵,要是做成刀,還不給匈奴砍成孫子?!

  不過,劉徹無論如何想,也沒有想到,鐵軌居然這麼粗大!

  很快就進入了礦區第一站,這個地方就有鐵軌。

  都不用霍海介紹,劉徹也不瞎,一下就看到那油光發亮的鐵軌了:「這?!」

  然而,下一刻,劉徹看到鐵軌在小山包轉彎的地方,一輛奇怪的車駕駛了出來。

  這輛車上就四個人,四個人都坐在車上,但車自動在鐵軌上行駛。

  雖然後段是坡道,但是前段那兒可是平地,車哪兒來的動力?

  馬呢?

  沒馬?

  仔細一看,劉徹看到四個工人正在上下按壓一個槓桿。

  兩人把槓桿按下去,對面的兩個工人又把槓桿按上來。

  這東西劉徹見過!

  太子宮的空地上擺著個蹺蹺板!是霍海修給太子玩兒的!

  四個人在車上玩兒蹺蹺板!?

  但仔細一看,劉徹倒吸涼氣。

  只見四個人背後,是至少要十個人用車才能拉得動的煤!

  這麼多煤,居然被小車牽引著!

  劉徹看呆了。

  劉據更是看傻了。

  劉據本來就喜歡這種東西,看到車下面的滾輪飛速在鐵軌上行駛,劉據恨不得貼攏了看!

  霍海卻開始介紹了:「陛下,之前製作馬車時,我給您介紹過您的馬車的特殊之處還記得嗎?」

  劉徹:「你說朕車上的軸承很難製作,特別光滑,所以摩擦小,跑得快。但問題是你不是說輪胎需要抓地才能跑麼?」

  霍海:「鐵軌上只要不脫軌,不需要依靠抓地力來穩定方向,這鐵輪和鐵軌之間的摩擦非常小,而且也不容易磨損,馬車牽動一百公斤需要的牽引力用來拉這個,能拉五百公斤。」

  「不過老是用馬,也不是很方便,我們做了不少這種小鐵軌,實驗不同的動力。」

  這個時候,旁邊傳來了鄭重的聲音:「比如他們用的這種我取名叫做輕型鐵軌車。」

  「他們每一次下壓槓桿時,傳動的齒輪鏈條等設備,就把動能傳到輪子上。」

  「唯一的難點是槓桿的往復,兩邊下壓按道理應該是相反的力量,我們花了很多心思才把這個裝置做成了蹺蹺板兩頭下壓都產生前進動力。」

  說話的是楊連成。

  劉徹看向楊連成,楊連成急忙跪地:「陛下,草民墨家鉅子楊連成!」

  「昔年秦墨支持暴秦,霍亂天下,墨家難辭其咎,草民特來領罪了。」

  劉徹擺了擺手:「你有什麼罪,一百年前你又沒出生。」

  「你就是霍海為皇家研究院選拔的執行副院長吧?朕允了。」

  「朕是研究院的院長,你是副院長,朕又怎麼會因為一百年前別人的事兒而處罰你呢?」

  楊連成:「草民……」

  霍海一腳踹在楊連成屁股上,楊連成這才領悟:「臣,謝恩!」

  劉徹扶著楊連成起來:「楊愛卿,繼續說這個輕型軌道車的事情。」

  楊連成拱手:「陛下您看,這鐵路造價極度高昂,但,它卻代表了這個時代最高的科技!」

  「以往這麼多煤礦,需要十位工人推車運送,或者六匹馬拉車。」

  馬可以拖很重,但不能長期駝很重,騾子這玩意兒剛被實驗出來,還沒傳開,所以工人其實比馬靠譜。

  「而且,這車來一趟的時間只要工人和馬的十分之一的時間!」

  劉徹秒得到答案:「二十五倍運力。」

  楊連成:「陛下,工人送完煤礦還要空車上去呢。」

  劉徹:「嘶~五十倍運力!」

  劉徹早在霍海修路還有製造新式馬車的時候,就明白了一個概念,運力大就是財富!

  要想富先修路,原因是修了路能運輸。

  而這路,居然可以提升五十倍運力?

  楊連成:「陛下,車夫的運力就這麼多,就算他吃的再飽,再身強體壯,用再好的拖車,也就提升一倍的運力,而我們這個僅僅研究了一個月,提升已經四倍了。」

  「目前是第四款,運輸效率是以前的四倍,誰知道一年後能運輸多少?十年後,一百年後,說不定是,六十倍,八十倍,一百倍。」

  霍海:「有沒有可能是,一千倍,一萬倍,十萬倍?」

  楊連成都不信,愣愣的看著霍海。

  劉徹更不信了,這不吹牛逼嗎?

  霍海:「還記得紙廠的水車嗎?傳動軸把水流的動力傳遞出去後,將一顆大樹砍成木材,只需要一分鐘。」

  「如果我們找到一種類似的動力,把這個裝置安在車上,那這輛車能運輸多少東西?」

  劉徹:「嘶~」

  楊連成瞪大了眼睛:「這~」

  公子為了要預算,這設想也太大膽了吧,這確定不是畫餅?

  霍海:「我記得你們製造這個輕型軌道車,第一代是學習的划船的方式,用推棍,杵在地上前進。」

  「第二代是一個圓輪,轉動圓輪,用齒輪,驅動車子前進。」

  「第三代是單向壓杆,為什麼第四代是雙向呢?」

  劉徹也看向楊連成。

  楊連成:「因為一開始我們不懂如何使用這種全新的交通方式,所以一開始我們學習了已有的方法,包括拉車法,撐船法。」

  「但是很快我們發現,這種車的速度可以提高到很快,除非馬狂奔,其他東西都沒法牽引。」

  「而馬不可能一直狂奔,所以我們就選用了人力。」

  「第二代用輪子,車上面的工人轉輪一圈,車下輪子轉一圈,但是這個方法使用久了,我們發現,它轉動的時候第一步非常難,而後面大多數時候是空轉,工人的力量浪費了。」

  「可如果為了防止空轉而增加載貨量,工人第一圈的時候沒法啟動輪子。」

  「我們把這種啟動後就一直動的力叫做習慣性,簡稱慣性,而一開始第一圈叫做非慣性,又叫做惰性。」

  「然後我們發現,轉動輪子很難,但是工人利用身體自重往下壓,很輕鬆就能對抗惰性,用輪子轉,用的是工人的臂力,而往下壓,第一下用的是重量,第二下開始才開始使用臂力。」

  劉徹明白了:「最後你們又發現了下壓一次,抬起來杆子的力浪費了,於是做成了雙向壓杆,四個工人對坐,這邊兩個人壓下去後對面杆子就抬起來了,對面兩個工人壓下,這邊就抬起來了,想盡了辦法,讓兩次下壓的力往同一個方向使勁兒?」

  楊連成狠狠的點頭:「是的陛下,就是這樣。」

  「目前我們覺得第四代的方案比較方便也比較靠譜,所以正在優化機械結構。」

  劉徹感嘆:「真是偉大的發現偉大的進步啊,那既然這樣,這車的機械結構未必不能繼續進步。」

  「而且就像霍海說的,一開始你們用的推力和牽引力,後面發現了用機械結構傳導力的方式,那力的源頭未必不能提升。」

  「如果風車按在這車上,可能太費勁,但如果能找到一種代替風車的力,這車恐怕真的能拉百倍數百倍的重量。」

  楊連成一臉真誠:「是的陛下,所以,能不能給研究院多點預算?」

  劉徹:「預算?」

  楊連成:「就是研發資金,錢。」

  一提到錢,劉徹就沒這麼開明沒這麼好說話了:「先算算目前這鐵軌虧多少。」

  楊連成拿出本子:「其實理論上,這鐵路能賺,只要連續運營四百三十天,剩下來的工人工資,以及飯錢,就超過鐵軌價格了。」

  劉徹一聽:「萬一用了沒四百三十天就壞了呢?」

  楊連成:「這就是我們研究院要研究的問題了!」

  劉徹思索了一下:「錢的事情大會上最後說,先開董事局會議,再開全體董事會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