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式學堂(萬字更新)
目前論這一部分,只有一篇文章,那就是趙過的《營養學論》,而且還不完全。
但《兒童六課合訂版》把這部分叫做,科學。
論這方面教師們沒研究,他們主要在研究《統計》《教案》。
他們會把嘗試的,對於刺激學生認字提升有幫助的方法,記錄下來,分享給別人,然後互相交叉試驗。
這樣統計報表放在一起,直接就能得出結論哪些方法是好方法,哪些方法差,哪些方法是好是壞要分人。
得出結論後,他們自己每一天工作前,就會寫教案,計劃要教所有學生多少字,多少內容,怎麼讓他們學得快,要用哪些方法。
於是,這一百號人,迅速的在補充《兒童六課合訂版》的內容。
準確的說是他們以霍海書中留白的那些,補充上應該有的部分。
甚至還有人總結了簡筆畫。
與此同時,這些人還負責給科學院的人授課簡體字。
科學院很多人是認識字的,學起簡體字來非常快。
而剩下的也都不慢。
而科學院這邊的人上完課之後,主要學的是《報表》和《論》的寫法。
因為他們感覺這兩種問題很適合記錄研究和展示研究成果。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無論是軍中,還是科學院這邊,其實都有大量的人還不合格,沒有達到蒙學完成的標準。
但是,方法他們已經學會了,需要的是時間,
但,這其中,也有大量的人學會了!
這七萬人中只有不到一萬人住在長安縣,其他人都住在陵邑,以及距離長安更遠的一些地方。
但住在長安縣這幾千人,一邊學習一邊教小孩。
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認字,而不是等自己這樣年紀大了再學。
雖然成年人智力發育更高,邏輯性更好,但有時候真的精力不夠旺盛,記憶力不夠好。
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和自己學習不一樣的難題。
孩子學的沒自己快。
於是他們也和教自己這一千一百個老師交流,很多有關兒童學習的問題上報上去。
然後一百個頂尖老師商量對策,研究方法,又把方法講給他們聽。
對於這種問題,他們直接選擇了實驗!
因為和科學院的合作,實驗這種形式迅速被他們認可。
這麼大的樣本,實驗數據很快就得出來了。
以至於《兒童六課合訂版》補充的太快,書本越來越厚。
他們都跑去詢問霍海,兒童六課到底是哪六課。
霍海才告訴他們,兒童六課指的是,《語文》《道德》《數學》《繪畫》《音樂》《科學》。
雖然發展科學的確重要,但是在《兒童六課》學習中,霍海把科學放在了最後。
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是基礎工具,所以放在第一。
數學是科學類的學習研究的基礎,是第二基礎工具,放在第二。
而道德的內容,直接就是從儒家現存的那些內容裡面提取的。
外加一些現代化的翻譯,和延伸內容。
霍海不可能自己去研究一套符合帝皇統治邏輯的新道德,但凡那麼幹了,就死定了,所以這部分直接把儒家法家黃老的東西往裡面丟,霍海也不選,但凡是教做人的,都往裡面丟。
接著是繪畫和音樂。
之所以這兩個比科學排名更靠前,是因為學《六課合訂版》的兒童,還到不了研究理解科學的程度。
而繪畫和音樂,可以幫助他們記憶。
比如成年人記住雞鴨兩個字,很簡單,但對於小孩來說這太難記了。
但如果是畫了一隻雞,然後寫一個雞字,然後再標註拼音,然後這一篇內容下方是一首有關雞的歌。
這樣就很容易記憶這個字了。
成年人學習,是為了賺錢為了幹活,為了社會地位,為了往上爬,有很強的動力驅使他們學習。
七萬軍士都明白,自己不會認字的話,是做不了官的,就算下一次打仗再打贏了,自己還是兵,一輩子的兵。
但認字後,就可以提升了。
所以,軍士配合成熟的大腦,學習的很快。
但跟兒童說,學習了以後賺錢多,學習了以後當官,他們根本不明白這個的重要性。
所以,趣味性就是出路。
而音樂,繪畫,對於人來說,就是天生的天然能理解的藝術。
所以六課中,繪畫音樂還排在《科學》前面。
霍海點出完全的框架後,一百個老師就有事情做了。
什麼樣的字,需要配合音樂來教,什麼樣的字,需要配合繪畫來教。
小孩子學習,需要學習哪些科學院研究出的科學知識?
太複雜的,比如什麼碳鋼比例什麼蒸餾金屬法,什麼細菌培養皿這些玩意兒,肯定不在此類。
但更基礎的,小孩子也能實驗的,可就可以往裡面放了。
什么小孔成像,什麼折射原理。
兩個月過去,七萬將士中優中選優這一百個聰明人是真的厲害。
把霍海的《兒童六課合訂版》補全了很大一部分,形成了,第一版可印刷版本。
這一百個聰明人,無論去幹什麼,都絕對會是成功人士。
不過現在缺教育,霍海提出讓他們成為職業老師。
準確的說是成為一百個校長。
因為時代的特殊性,一百人分成四個部分。
三十個小學校長,負責教育兒童。
三十個職校校長,負責教育成年工人和研究員。
三十個人成為夜校校長,負責在長安城為普通想要學習的成年人教學。
十人成為大學校長。
所謂大學不是儒家那個大學,而是比太學少一點的意思,就是研究百家經書如何翻譯成白話,然後規範化教育的。
因為這一百個人本身是軍士,身上多的是武帝獎勵給他們的錢,所以他們去建立學校,連資金都不需要。
霍海的意思是他們成立一個教育協會,百校聯盟。
然後他們在長安各處開辦學校。
有什麼問題,由百校聯盟內部討論商議決定,有什麼難關一起克服,實在是有什麼幫扶需求,再由霍家出面搞定。
但,一旦開班,就必須脫離將士身份。
這一百個人也算是走到了時代的風口浪尖,處在了十字路口上。
但其實,他們的選擇很明顯。
他們都是才開始學習認字的,不是什麼特別富裕的家庭出生的。
是因為當將士,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成了富家翁。
他們腦子又聰明,知道自己想繼續在當兵這條路上往上爬,非常難。
但此時,有一個機會以其他方式獲得社會地位,何樂而不為?
自己現在如果去做了校長,那和現如今社會上的大儒,有什麼區別?
沒區別。
還有,自己雖然得到了很多陛下的賞錢,但總不能這賞錢自己吃一輩子,還給兒子吃一輩子吧?
現在大家都做生意,把錢變成生意,生意才能錢生錢。
開學校也是一種生意,而且是能得到特殊尊重的特殊生意。
自己為什麼不干呢?
最終也只有幾個人不干而已。
幾個人不干,那就從第二波的一千個人裡面優中選優又選了幾個人出來補上。
還是一百個人。
他們可以隨意在軍中挑選想要的合作夥伴,想要的老師,以聘用的方式拉來願意當老師的人。
當然,誰要是覺得選的人非常有才華有能力,值得長期合作,想要用股份的方式捆綁,也行。
當初霍去病說過,霍海能帶走多少人,看霍海的本事。
其實霍海根本不需要自己動手,就拉出了上千人的教育隊伍。
這上千人有六成留在了長安縣,因為長安縣的變化他們看在眼裡,知道這裡最有發展潛力。
有四成因為老婆孩子的關係,到了各個陵縣,還有更遙遠的其他聚集區。
雖然去了遠地方無論是要學習新產生的教學方法還是得知新研究出的科學理論都很難,但對他們來說,遠離家人也很難。
現在出來做生意而不是繼續當兵,就是為了跟家人近一點。
所以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回家。
其實霍海並不是很推崇教育私有化,但問題是現在朝廷還不知道新式教育的厲害。不可能主動推廣。
所以,霍海要利用現在長安縣對於文化人缺口的這一點,迅速發展出專業的新教育人士。
要知道這些人畢竟是大漢良家子,是退役將士。
未來劉徹一聲令下,開辦公學,需要教育官員,他們絕對蜂擁而至。
因為無論怎麼做生意,官員身份始終要高一點點。
就這樣,一百所學校,在整個大長安附近悄然建成。
其中六十所坐落在長安縣。
六十所中,有十八所小學,十八所夜校,十八所職校,六所大學。
十八所小學,每個小學有十個老師,第一批招收名額都訂的三百人。
十八所職校,一樣都是十個老師,不只是教認字,還聯合科學院的人,會授課瓦匠、石匠、木匠、鐵匠等活兒。
十八所夜校,每一個老師要帶的人更多,因為夜晚學習都是成年人而且是非常渴望學習的成年人,所以就不限制名額了。
而六所大學,目前完全針對不認識簡體字,但已經會篆書漢隸的人。
一開始,聽說這個消息,長安的文人們都懵了。
什麼玩意兒,剛認字倆個多月的兵,教我這個讀書十年的人認字?搞笑嗎?不學!
要知道年關之前,越來越多本來應該舉孝廉但被喊停的人來到長安找機會,還有很多人加入太學翻譯經文,讀書人數量眾多。
這些人沒事兒干不是寫詩就是研究成語。
現在多了個事兒,討論新學校的笑話。
「別說大學了,小學應該也沒幾個人去吧,他們在搞笑嗎。」
「我絕對不會把我兒子送去跟剛認識字兩個月的人讀書。」
「他們自己學會了嗎,教別人?」
但是,出乎他們意料,十八所小學,五千四百個名額,在開學第一天,就被報滿了!
科學院這些人的家裡的孩子,全都送來上學了。
還有部分礦工,聽說董事長支持開辦學校,教授漢字,直接專門請假送孩子報名上學。
最近他們的孩子在長安生活著,都在學漢話,但學字可是有錢都找不到門路。
現在董事長開辦學校,還有什麼好想的?
不少有教育思維的工人都把孩子送來了。
除了他們,還有一些將士,自己在學認字,也在教孩子,但是自己的孩子教起來有點難,乾脆就送去學校。
任誰都沒想到,長安縣十八所小學,開始報名第一天,報滿了!
而十八所夜校和技校,還沒人報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