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是臭棋,可他情願
洛陽,東宮。
「你支持自己父親廢除自己的母親,那和唐朝的魏王說殺子立弟弟的話是差不多?在外人看來,你就是薄情寡義,連自己的母親都下得去手。」
說話的是阿依妹,她最開始是不支持劉瀚帶頭廢除自己母親的,就算是要廢除,他也不能那麼明目張胆的支持呀。
「喲,你還知道後世唐朝的事情?那都幾百年後。」
劉瀚微微一想,便想到了,「趙蘭講的?」
阿依妹笑著點頭,「是,閒著沒事,我問了些後世發生的事情,她也都給我說了,三國兩晉朝南北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明朝,清朝,還有伱們的現代,大致都了解一些。」
「不錯,不錯。」對於阿依妹說的,他自然也了解。
漢朝和唐朝是華夏歷史上最輝煌的兩個朝代,它們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無論怎樣都繞不過去。
漢朝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長時間統一的朝代,它的政治制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漢朝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負責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九卿則分別負責具體的部門事務。
這種制度有效地平衡了各個部門的權力,使得國家政治能夠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框架內進行。
唐朝則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決策、審議和執行,六部分別負責具體的部門事務。
這種制度使得朝廷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對於國家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漢朝是華夏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特別是在西漢時期,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當時,漢朝實行了一系列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使得糧食產量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此外,漢朝還開闢了絲綢之路,促進了與中亞和歐洲等地區的貿易往來。
唐朝是華夏歷史上經濟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達到了巔峰。唐朝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和商業發展的政策,使得糧食產量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此外,唐朝還大力發展手工業和製造業,特別是瓷器和紡織品等商品的生產,使得國家經濟更加多元化。
漢朝是華夏歷史上文化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當時出現了許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作品。
例如,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等,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漢朝還推崇儒學,使得儒家思想成為了國家的主導思想。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出現了大量重要的文化人物和作品。
例如,杜甫、李白等文學家的詩歌作品,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
此外,唐朝還大力發展藝術和科技,特別是繪畫、雕塑和建築等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拋開這些不說,單看對外戰績。
唐朝從太宗到高宗時期,攻滅東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麗、百濟。
武周時期,白江口一戰,劉仁軌打敗櫻花海軍,疆域南至越南,北至白熊帝國,西至各種斯坦,東到東北。
國土面積1237萬平方公里,除卻元朝和清朝自帶嫁妝,可謂是古代王朝之最。
再看大漢,武帝時期,擊潰匈奴,修建長城要塞,收復河套地區,河西納入版圖,之後吞併南越、閩越、夜郎、清國衛滿朝鮮等國,又遠征大宛,降服西域諸國,打通絲綢之路。
宣帝時期,徹底擊敗匈奴,發出「明犯強漢著,雖遠必誅」的時代最強音,把西域納入版圖,除卻附屬國,疆域達600多萬平方公里。
國恆以弱亡,獨漢唐以強亡,討論武功,漢唐並列沒錯,因為就對外作戰和國內製度而言,大漢是開荒者,而大唐是繼承,並且優化升級。
他們都是亡於自己的手裡的,而不是被外部終結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說漢要亡的時候有黃巾起義,唐要亡的時候有黃巢起義。
而且這兩個都失敗了,但是王朝也同時快要結束了,並且還沒有外部勢力,都是自己人在鬧。
造成這種情況的還真就是太強了的,漢的邊塞諸侯就有很強的比如說董卓,和那個四世三公的袁家,他們還真有能力去顛覆漢朝。
然後說說唐朝,那直接看節度使的權力就知道了他們都有「資本聽調不聽宣」了,隨便一個節度使就吊打周邊的一切其他國家。
公元643年的四月初一,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爆發,一夜之間,李承乾從太子之位狠狠墜落。
李世民的嫡次子魏王李泰大喜,儲位之爭經歷7年,自己終於等到了摘取勝利果實的時刻了。
他強忍住歡喜的神情,每天一大早就進宮陪伴李世民,體貼周到地安慰父皇。同時,為自己哥哥求情,哪怕他很想李承乾立刻就死。
除此之外,他指使了多位大臣,向李世民上書,請求立自己為太子。
魏王李泰的這一番操作,果然令李世民動了心,他其實這個時候已經時常生病了,而他培養多年的太子又謀反被廢除,他是非常需要一個繼承人的。
就在他進宮陪伴父皇的第五天,李世民摸著他的頭道:「青雀吾兒,朕要立你為太子。」
這青雀就是李泰小名,李泰在狂喜之下,便激動地說出了那段著名的話:「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
豈料,這段話成了葬送李泰前途的一個大坑。
李世民聽後非常感動,人越是缺失什麼,越是想得到什麼,他唯一和最大的污點就是玄武門之變,殺兄奪取皇位,他自己不想自己的兒子也因為皇位自相殘殺。
後來他專門向自己的大臣們講述了這個故事,此時的李世民顯然是想把李泰立為太子,他希望可以用這個故事博得大臣們的認可。
但歷史像是輪迴,他開了個頭,就難以終止了,大唐一朝,子反父,父殺子,子反母,母殺子,弟殺兄,兄弒弟…………屢見不鮮。
為了皇位,唐朝皇家就沒有消停過,大家都以為自己是李世民,只要能登上至高位置,做一番大事業,自然名流千古,洗去污名,可他們往往高看自己了,李世民只有一個。
看看李世民的生平,就知道他有多牛掰了。
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於武功的李家別館,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
李淵採取「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李世民自幼聰明果斷,學習騎射。
公元615年,隋煬帝在雁門被突厥包圍,年僅16歲的李世民率軍去雁門關營救出了隋煬帝。
公元616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年僅17歲的李世民跟隨到太原,並隨後多次出征,平服各種叛亂,抗擊DTZ人的入侵。
公元617年,隋煬帝的各種騷操作,步子邁太大,百姓苦不堪言,引起天下大亂,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史稱晉陽起兵。
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李世民統帥右三軍攻入長安,消滅隋朝。
同年,李世民出任右元帥,率兵10萬進攻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翌衛大將軍,進封秦王。
同年,薛舉及其子薛仁杲20萬大軍入侵,李世民率軍破薛舉,淺水員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大唐西方的威脅。
公元619年,劉武周、宋金剛大軍攻陷晉、澮二州,危急關中,李世民率軍出征,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焚失地,鞏固了大唐的北方領地。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軍消滅勾結突厥的劉武周,恢復了在山西的統治。
同年,李世民率軍攻伐王世充,成功將王世充圍困在洛陽。王世充向竇建德求援,竇建德率十餘萬大軍開赴洛陽,抵達虎牢關,與唐軍激戰。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一戰擒雙王,一舉消滅了王世充與竇建德勢力。
公元621年,竇建德舊將劉黑闥舉兵造反,李世民率軍東征討伐,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同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這是單獨為他創作的職位,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
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官員,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
同時,李世民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俊才入館,備巡顧問,形成了一套以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形成的班底。
公元624年,突厥犯邊,李世民率軍與突厥會談結盟,突厥退兵。
公元625年,李世民出任中書令。
公元626年,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在長安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次年改元貞觀,李中山王李承乾為皇太子。
同年,DTZ頡利可汗趁機發兵數十萬南下進攻涇州,威脅長安城。李世民派出尉遲敬德連連阻擊,突厥20萬大軍最終抵達渭水北岸。
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渭水汴橋上簽訂渭水之盟,避免了一場大戰。
公元628年,隋末戰爭的破壞,使天下經濟凋敝,人口銳減。李世民以亡隋為戒,大赦天下,派遣使臣巡氏關內各地,招捕流民,以恢復生產。
公元629年,李世民在太極殿聽政,鼓勵臣子積極覲見。李世民在政治上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在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同時重視科舉,復興文教,最終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同年,李世民建史館于禁宮之中,命魏徵等諸臣最終修成《北齊書》、《周書》、《梁書》、《陳書》、《隋書》、《晉書六部》,官修正史。
公元630年,李世民命李靖夜襲頡利可汗,大破之,成功活捉頡利可汗獻到京師,李世民親自向太廟祭告俘獲。
同年,各地番邦紛紛上表,奉給李世民「天可汗」稱號,由李世民降下璽書封立各番邦的君長,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臣服。
公元633年,古代經書流傳到唐代,因版本差異、傳抄額誤和師承等原因,存在著不少異字別文。
經過顏師古三年的工作,統一其版本和文字,做出五經定本。
李世民將五經定本作為中央官學制地方周縣學的標準教科書頒行天下,對於世人學習儒家經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同年,李世民命令部尚書高士廉編纂士族制,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士族崔士族被降為第三等,打壓了士族門閥的地位,提高了李唐皇室和庶族地主的地位。
公元634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任城、王道宗等人,各率軍隊分多路討伐吐谷渾。
同年,李世民下令開始建造大明宮。
公元635年,各路大軍連戰連捷,組織多次戰役,大破吐谷渾,李靖在西海活捉吐谷渾王,平定吐谷渾。
公元637年,洛水漲滿,沖漂了600家,李世民到白司馬坂觀察水災,賜給遭水災之家糧氏布匹以賑災。
公元639年,李世民派遣侯君集攻克高昌國,侯君集俘虜高昌國王,進獻祖廟。
公元640年,李世民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建立起大唐對天山南北廣大地區的統治。
公元641年,李世民封文成公主遠嫁土蕃松贊干布,唐朝與吐蕃自此皆為姻親之好。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圖謀不軌,事情敗露後被李世民廢為庶民。李世民將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
同年,李世民為紀念一路跟隨的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以長孫無忌為首的24位功臣的畫像。
公元644年,高句麗發生叛亂,征討唐朝盟友新羅,李世民率領10萬大軍親征遼東高麗,攻破高句麗15座城池。
公元646年,李世民命李勣率軍征伐薛延陀,李勣率軍連戰連捷,滅亡薛延陀,使得漠北蒙古高原的鐵勒諸部附屬於唐朝。
公元648年,李世民將他撰寫的《帝范》12篇頒賜給太子李治。
在書中,李世民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以求李治能在繼位後吸取他的經驗教訓,治理天下。
公元649年,李世民因病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寒風殿,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經李世民君臣23年的勵精圖治,大唐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經濟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打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期的大唐盛世的基礎。
即使兩百多年後,一首秦王破陣曲,讓三個節度使當場抗擊叛軍,再延續大唐30年國祚……
這便是他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輝煌而傳奇,歷史僅有一個李世民。
厲害如他,也只是一個父親,面對孩子依舊無能為力,他沒有看透未王李泰的話。
但是李世民的大臣們眼光多毒,一眼就看破了李泰這句話中的漏洞,大臣褚遂良開始猛攻,駁斥道:「這話不對啊,哪個皇帝肯殺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兄弟?
魏王可能那麼做嗎?陛下您以前立李承乾為太子,後又寵魏王,這才造成了大禍。
陛下今立魏王,那就先處置了晉王,那樣才能安全!」
李世民本來還被李泰這段話給感動了,聽了褚遂良直白的分析,立刻清醒了,看來,立哪個做新太子,還要掂量掂量,急不得。
另一邊,在焦急等待著立儲詔書的李泰,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他想父皇沒有痛快地立我為太子,想必是在猶豫李治那小子嗎?
於是李泰找到李治,惡狠狠地盯著他,幽幽說道:「小雉奴啊,你知道七皇叔元昌參與太子謀反,被殺的事了吧?平時你和七皇叔那麼要好,你現在就不怕受牽連嗎?」
當時李治還是個15歲的孩子,且性格軟弱,李泰這番明顯帶有恐嚇的話,立刻把李治嚇壞了。
但到底是真的被嚇壞了,還是他裝的,又是個問題,受了『驚嚇』的李治,自然整日『魂不守舍』,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在李世民的追問下,李治『無奈』(主動)講出了被李泰恐嚇的經過。
李世民聽罷,捶胸頓足,痛心疾首。因為老四李泰在他心中,一直是個完美的兒子,文武雙全、謙卑有禮、德才兼備、積極上進,
他從未想過,李泰竟然會是一個心機深重、心思歹毒之人。
幾天後,李世民懷中沉重的心情地去探視廢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的一番話更是使得李世民徹底放棄魏王。
李世民問李承乾為什麼謀反,李承乾面對父皇的責問,心有不甘地說道:「我已經是太子了,還有什麼好謀求的?
是李泰背地裡蓄謀爭奪太子位,還讓人教唆我做哪些不三不四的事。現在他要是當上了太子,就算是陰謀得逞啦。」
李世民聽罷,眼中閃過深深的失望和悔恨,李泰的形象在他心中轟然倒塌。
最終,魏王李泰被降為東萊郡王,放逐均州,15歲的李治被立為太子。
所以,無論怎麼看,劉瀚支持劉秀廢除自己親生母親都是臭棋,非常臭。
「別人怎麼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劉秀怎麼看,他是開國皇帝,他能決定誰繼承皇位,漢武帝可是殺母立子呀,帝王薄情寡義多的是,重要的是在他心中我能否執掌帝國。」
這便是劉瀚的想法,他接著說道:「難道我不主動,他就不廢除郭聖通了?他的意志是那麼輕易可以改變的?他是劉秀呀。」
阿依妹沉默了一下,還是開口了,「那你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萬一那一天他對你動手呢?」
劉瀚愣了愣,隨即笑道:「那便是命,我從頭再來唄,畢竟還有來世,他不值得,我赤心依舊,這心既然敢給,就不怕,一往無前便是。
我之所以這麼待他,是因為我願意。若是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可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阿依妹沒有多說,只是內心感嘆,「那萬一是長生呢?有幾人可以抵擋長生的誘惑?罷了,你開心就好,這一世,我都隨你。」
她抬頭看著劉瀚的臉,不似當年,恰似當年,眼前人是心上人。
她伸手想撫摸,卻劉瀚避開了,阿依妹眼神肉眼可見的暗淡下來了,她隨即又嫣嫣一笑,「都不重要,你在就好。」
這一刻,劉瀚的心似乎又狠狠的動了一下。
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可遇命中人,註定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