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最遠的征途

  第162章 最遠的征途

  大宛國位於今天的費爾干納盆地,實際上已不在狹義西域的範圍之內。

  但在對世界地理常識近乎空白的漢朝人看來,似乎與他們已經觸及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同。

  這是漢朝進行的最遠距離的征戰,甚至超過了霍去病和劉瀚曾經到達的瀚海,要知道從長安到貝加爾湖的直線距離是2220公里左右,加上繞路,最多3000公里。

  大宛國的都城在貳師城,離長安4000公里,有六萬戶,三十萬人,軍兵六萬人,戰鬥力雖然不強,但沒有幾萬人,是打不下來的。

  大宛向東到都護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向北到康居卑闐城一千五百一十里,向西南到大月氏六百九十里。

  北面和康居、南面和大月氏接壤,國中的土地風氣、物類民俗和大月氏、安息相同。

  大宛人用葡萄釀酒,富人藏酒達到上萬石,最長的幾十年都不壞,那裡的人喜歡飲酒,馬匹食用苜蓿。

  這去打大宛,一來一回,加上各種繞路,直接超過了一萬公里,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地球周長也才四萬多公里,直接有地球周長四分一了,這是除了成吉思汗外華夏最遠的征途了。

  由於趙破奴對樓蘭、姑師等西域小國的勝利,導致漢朝對大宛頗為輕視,我700人就滅國了,西域太好打了,他們以為大宛和塔里木盆地里的城邦小國一樣容易征服。

  再加上投漢武帝所好的那些漢使趁機對漢武帝大肆吹噓,說遠征能給漢朝帶來巨大的潛在利益。

  這些在西方忍受過斷糧之苦的使者,對於遠征的巨大困難輕描淡寫,甚至絕口不提,反正目前大漢對外作戰幾乎沒有輸過,打不贏只能是你將領能力不好。

  在這樣的盲目樂觀中,漢武帝派出了有心栽培的外戚李廣利出征了,這雖然只是一個出身市井的一般人才,卻因為妹妹李夫人,還有如今外甥昌邑王的關係雞犬升天。

  現在成為了漢武帝扶持起來分劉瀚權力的利器,也成為了威震西域的領軍人物。

  由於連年對匈奴作戰,再加上漢武帝這些年大肆修建宮殿,求仙問道,漢朝實際上已經感覺到了國力被透支。

  所以李廣利率領的部隊,說是數萬人,其實不過是搜集來的數萬罪犯刑徒與6000胡人附庸騎兵。

  這也是漢武帝後期對外征伐的慣用套路,他希望以一支較少規模的兵力,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可是這個小規模騎兵取得大勝利,只有霍去病能做到,大漢有且只有一個霍去病。

  這一路並不順利,在李廣利的估計中,由於路途遙遠,攻城戰大約會在來年夏季進行。所以漢軍選擇在公元前104年的秋天出發,取道天山南麓行軍。

  而這一年,大漢關東發生了嚴重蝗災,蝗蟲甚至侵擾到了河西的屯田區,這也是劉據多次勸解漢武帝不要修建建章宮的原因之一,這次蝗災讓李廣利的西征軍難以得到有效的後勤補給。

  漢軍只能因糧於敵了,這是霍去病常用的做法,但李廣利始終不是霍去病,西域各國也不是匈奴,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年冬天,整個西北地區雨雪交加,寒冬的雨雪,落到了前進的漢軍頭上。

  「太冷了!」好像漢軍在風雪中瑟瑟發抖,艱難行軍。

  「好餓呀!」

  「你還有水不?給我喝一點點。」

  ……

  可以說,一路上的漢軍又累又餓又饑渴,士氣異常低迷。

  「將軍,怎麼辦?」看著軍中士氣低下,李廣利的親兵很是擔憂。

  「讓大家再忍忍,等我們到了渠犁,他要是不給糧食,我就打。」

  於是,大家只能忍一忍,好不容易到達了渠犁國。

  「將軍,他們禁閉城門,不給咱們糧食。」

  「什麼,豈有此理,給我打!」

  ……

  公元104年,李廣利率軍西征,但沿途卻遭到西域小軍的重重刁難,這些小國本身就糧食儲備有限,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來供應漢軍。

  再加上匈奴的事先教唆,與大漢自身欠佳的形象,西域各國一同進退,堅定地緊閉城門,拒絕給漢人提供補給。

  李廣利被逼大怒,指揮軍隊對膽敢抗拒的小國,一律攻殺滅掉,但這是極其困難的,攻下了城市就有軍糧吃,幾天攻不下就只能硬著頭皮前進,還要時時擔心後路被切斷。

  隊伍進入塔里木盆地後,經過樓蘭—尉犁—渠犁—輪台—龜茲—溫宿等西域國家,簡直是一路走一路打,多面樹敵呀。

  這越走越困難,甚至糧食經常不夠吃。

  「將軍,咱們糧食又不夠了。」

  李廣利無奈的說著:「殺牛馬吧。」

  想當初他是何等雄心壯志,自比衛青、霍去病、劉瀚這樣的將領,現在內心只有痛苦和失落,他感覺自己可能要失敗了,這目的地才一半,人就損失好幾千了。

  「可是沒有牛馬,那些攻城的戰車和武器怎麼辦?」

  「不帶了。」

  他不得不殺牛馬為食,失去畜力的漢軍不光更加被動,戰車和攻城武器也因為畜力的喪失而無法攜帶,李廣利只能狠心把這些扔下。

  李廣利被迫在車師附近的高昌壁,安置了一部分傷病員,並留下部分人馬保衛後路,然後剩下的兵馬繼續前進。

  這一走,就花了大半年時間。

  「將軍,我們到達大宛國郁成城了。」

  看著前面佇立的城池,漢軍淚流滿面,他們這路走了真不容易,因為嚴寒得風寒死的就有幾千人,一路上累死、餓死的又有幾千人,等到達這裡的時候,李廣利手下只有3673人了。

  郁成城分為內牆和外牆兩層,城牆成規則的四邊形,外城有雄偉的巨大泥磚修葺的塔樓,北側12座,東側20座,南側6座,還有宏偉的拱門結構。

  內城有三到四個門,地勢比外城更高,城中有一座巨大的擁有穹頂的圓形建築物。

  大漢兵馬早已人困馬乏,疲憊不堪,在稍作休整後,李廣利下令猛攻郁成城。將士們躍馬揮刀,奮不顧身地沖向城下,只要打下這座城池,就可以直達大宛國都了。

  「殺!」

  漢軍不停的進攻,但城牆高大,他們沒有攻城的器械,而且好多漢軍是罪犯,沒有打過太多硬仗。

  「砰!」

  「救命!」

  郁成城的大宛兵也不屈服,紛紛向城外射箭,投石,大漢兵馬損失慘重,敗下陣來。

  李廣利無奈拔出劍,親自上陣,「再次進攻!」

  「殺!」

  又一次失敗了,他被幾個親兵護著逃回營帳。

  眼看兵馬又折損一半,李廣利與將士們開始分析起來。

  「大宛軍隊以逸待勞,咱們又是疲憊之師,孫子兵法裡面說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咱們只有三千人,現在只剩下1800多人了,城內估計有7000多大宛士兵,怕是打不下了。」

  「是呀,將軍,咱們沒有攻城的器械,人又少,弄不好全軍覆沒呀。」

  幾人一番合計,若再硬拼下去,恐怕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一個小小的邊境小城都拿不下來,更不用說去攻打大宛國的都城貳師了……

  怎麼辦?三十六計走為上!

  「唉,我有愧陛下,撤退吧。」

  無奈之下,李廣利選擇了撤軍,一路上,漢軍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經過二十多天的艱苦行軍,終於在公元前105年,回到了大漢王朝的邊境重鎮——敦煌。

  他率軍出征的時候至少有四萬六千人,回來的時候只有幾千上,從大宛回來的有1800人,加上放在車師附近安置的傷員和護衛的後路人馬2700人,一共才4500左右。

  各種死亡導致只剩下十分之一,慘敗得簡直沒法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