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已經有商船回到江都了,聽說都說不錯的收穫。」趙啟明讓人拿了些茶水過來,然後請李文泰坐下:「我今天請你過來,便是為了那些貨物。」
李文泰也知道,趙啟明今天讓他過來,不是為了絲綢作坊的事情,便點頭道:「少監請說,在下洗耳恭聽。」
「那我就不繞彎子了。」趙啟明覺得自己應該跟李文泰談判,但是考慮到糧食貿易的事情,不能強迫當地的富商,不然很可能適得其反。想到這裡,他便放下了自己的姿態,朝李文泰道:「海事監已經做出決定,明年會對珍貴木材提高關稅,我在這就算是先跟你打聲招呼。」
「提到關稅?」李文泰若有所思,沒有表現出意外。
「看來你已經猜到了。去南洋的商人帶回來的貨物,大部分都是木材,雖說商人逐利,但這不是好的現象,站在海事監的立場,不能坐視不管。」趙啟明看了眼李文泰:「提高關稅是為了遏制這種生意,除此之外還有個目的,想來你應該是知道的。」
「是為了糧食。」李文泰的確已經猜到了。
「南洋海運之所以能夠順利推行,是考慮到南洋海運能獲取糧食資源,這也是海事監對糧食貿易免稅的原因。」趙啟明道:「但現在江都的貨商都熱衷於進口珍惜木材,糧食卻很少有人去關注,這就背離了國家發展南洋海運的初衷,海事監這時候提高木材關稅,也是職責所在。」
李文泰理解的點頭,但他思索了片刻,卻朝趙啟明道:「其實不用海事監提高關稅,江都的貨商明年也會把重點放在糧食貿易上。」
「有這種事?」趙啟明有點意外:「這是為何?」
李文泰見趙啟明對他足夠坦誠,便也不打算隱瞞,朝趙啟明解釋道:「木材的生意做得多了,當地的部落島民已經有所察覺,知道他們的木材很珍貴,便不願意按照以前的方式交易,除此之外,原本很容易獲取的木材,現在要到山林中砍伐,已經不能隨時交付。這以後的木材生意,恐怕沒那麼好做的。」
聽到這話,趙啟明若有所思的點頭。
其實他當初也想過這個問題。南洋的珍貴木材在國內的價格居高不下,早就已經存在經濟泡沫,隨著更多的貨商去往南越,國內市場逐漸趨於飽和,那珍貴木材的價格自然也就會隨之回落。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國內市場的木材價格回落時,南洋的木材原料價格卻上漲了,這就再度壓縮了木材商人的利潤空間。如此說來,南洋的木材生意的確是更加的不好做了。
「江都的貨商明年再去南洋,木材已經不再是首選。」李文泰朝趙啟明道:「這個時候海事監再提高關稅,願意從事木材生意的貨商就會更少。」
「那糧食呢?」趙啟明比較在意這個問題:「既然木材已經不是首選,那糧食貿易是不是就有機會了?」
李文泰想了想,然後道:「木材生意的確是難做,其實還有珍珠這類海產,還有蔗糖的生意。」
「蔗糖?」趙啟明想起了自己在上林苑發現的甘蔗:「跟我說說,這蔗糖的行情如何。」
「南越盛產甘蔗,用當地土法製成的蔗糖品質很高,只是數量有限。」說到這裡,李文泰看了眼趙啟明:「但是有貨商聽說,少府正打算在南越建蔗糖作坊,用當地的甘蔗來製糖,到時候蔗糖的產生就能大幅提高,少監應該知道此事吧?」
趙啟明還真不知道這件事。
可能也是他忘記了蔗糖的事情,沒有去跟靜安公主打聽,靜安公主也沒有特意跟他說明。不過既然少府打算親自去南越開展蔗糖業務,那自然是好事。
想到這裡,他朝李文泰道:「這件事應該是真的,不過你的意思是說,木材的生意不再是江都貨商的首選,蔗糖便可以取而代之?」
「以明年的情況來看,珍珠和蔗糖的行情最好,的確是有利可圖。」說到這裡,李文泰稍作停頓,然後接著道:「但是不管是珍珠還是蔗糖,產量都很有限,如果買不到這些東西,那就只能去做糧食生意了。」
「你接著說。」
李文泰點頭,然後道:「海事監對糧食基本免稅,但更重要的是,這次有貨商去了南越,發現那裡有大量的水稻,在當地的部落中很容易換取,等到明年有了大船可以租用,每次去南越都能裝滿整船的糧食,就算其價格不如珍珠和蔗糖,但薄利多銷也同樣划算。」
聽到這話,趙啟明欣慰的點頭。
江都的貨商證實南洋的確有大量的糧食,這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
在利益的趨勢之下,不用海事監拿出鼓勵措施,江都的商人也能自願從事糧食貿易,這自然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想到這裡,他感嘆的說道:「如果是這樣,那以後國庫的糧食就能得到額外的補充,對匈奴作戰所造成的資源消耗,也能有多緩解了。」
李文泰不怎麼關注對匈奴作戰的事,但是國家需要糧食他已經有所察覺,便對趙啟明道:「其實如果國庫需要,海事監也有這個要求,江都的貨商也願意去南洋採購糧食。」
「糧食貿易貴在長遠,如果不是有利可圖,商人資源為之,短期的糧食貿易作用不大。」說到這裡,趙啟明有些好奇的朝李文泰道:「你家的商船明年出海,是不是也會考慮糧食貿易?」
「在下家裡的商船太小,沒辦法運輸太多的糧食。」李文泰看了眼趙啟明,然後打聽道:「不過在下剛到江都就聽說,海事監的大船就快造出來了。」
「還沒正式完工,但基本上已經差不多了。」趙啟明想了想:「過年之前應該能進行海試,不出意外的話明年開春就能交付。」
「如果有了大船,那糧食生意就可以做。」李文泰笑著朝趙啟明道:「那在下就等著海事監的好消息了。」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