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董仲舒

  來接趙啟明的包括了婁縣的地方官,還有趙啟明在海事監的屬官。

  為首的中年人是婁縣縣令。巧的是此人剛好也姓婁,趙啟明便稱其為「婁縣令」。

  婁縣令原是京官,在鹽鐵專營的新政實行之前,便受到朝中的委派,來婁縣擔任縣令之職,至今為止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回過長安。所以見到趙啟明時,婁縣令的臉上除了官場上的阿諛之色,還有聽到鄉音的激動。

  李文泰也有點激動。

  他沒想到來接趙啟明的居然是婁縣的縣令。儘管他已經猜到趙啟明是有身份的人,但是趙啟明輕車從簡,沒有前呼後擁的隨從,只帶了護衛上路,讓他誤以為趙啟明只是家境比他好些的富家子弟,卻沒想到還沒地方官員對他如此討好,這讓他感到很是吃驚。

  「國相本打算來婁縣,親自設下酒宴,為少監接風洗塵。」寒暄過後,婁縣令歉意的朝趙啟明解釋道:「但是長公主看望江都王,國相在廣陵抽不開身,只能交代下官好生接待。」

  「國相?」

  「就是江都國的丞相。」

  趙啟明沒反應過來,聽到婁縣令的解釋才明白。

  他久居長安,只知道漢武帝的丞相是魏其候,卻忘記了在同姓諸侯國的屬官里,也有丞相和內史這些官職。不過是從七國之亂以後,諸侯國的國相,包括郡縣的當地官員,都是朝中直接任免,這也是當政者對封國的限制舉措。

  儘管不知道國相的官職品級,但趙啟明作為少府少監,還掌管了事關國策的海事監,封國里掌管政務的國相來迎接是理所當然的。想到這裡,他朝婁縣令點頭道:「有心了,替我謝過國相。」

  說著無心聽者有意,李文泰得知國相也要來迎接趙啟明,竟然變得驚恐起來。

  他意識到趙啟明根本不是富家子弟,而是來江都赴任的大官,不然也不會驚動江都國的國相。本來趙啟明和他萍水相逢,身份地位如何與他並無關係,可要命的是,他在路上跟趙啟明說過很多不該說的話,比如對鹽鐵專營的質疑,還說婁縣百姓在犯上作亂的吳國時過的比現在好,要是趙啟明位高權重,追究起來那可都是大逆不道之罪。

  想到這裡,李文泰臉色發白,站在原地都不敢動了。

  「少監舟車勞頓,還是早些進城吧。」劉縣令讓隨從去牽趙啟明的馬,但是被秦文婉拒了,劉縣令也沒在意,討好的朝趙啟明說道:「下官已預備好了酒菜,海事監的屬官也為少監收收拾好了居所,不知少監是先用飯,還是先去住處休息?」

  「海事監?」李文泰驚呼出聲。

  他為了南洋海運的生意來婁縣,卻在路上遇到了海事監的大官,這世間居然還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他不敢相信的看著趙啟明,直到趙啟明轉過頭來看他,他才意識到的自己的失態,趕緊朝趙啟明行禮。

  「還是去住處吧,我要先把東西放下。」趙啟明朝劉縣令說完,然後轉過身來朝李文泰道:「看來婁縣也不算大,等我安頓好了之後,再去找兄台。」

  說完這話,趙啟明就轉身走了。

  那劉縣令不知李文泰的是誰,以為是趙啟明的相識,臨走之前還客氣的朝李文泰行了個禮。

  直到這個時候,李文泰才醒悟過來。

  他意識到趙啟明不是婁縣的地方官,沒必要去追究他質疑鹽鐵專營的罪過,更何況在他看來,趙啟明是和善之人,更不會抓住把柄來為難他。如此說來,他應該不會被抓起來問罪。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為南洋海運來到婁縣,趙啟明又是掌管海事監的大官,以後免不了要打交道,既然以前提前認識了趙啟明,這對他來說說不定還是樁好事。

  想到這裡,李文泰有些驚喜,覺得自己遇到了貴人。

  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這件事應該告訴父親,然後讓父親決定接下來該怎麼辦,所以在趙啟明和劉縣令離開之後,他也帶著自己的隨從,朝著自己的住處去了。

  趙啟明在劉縣令的陪同下走進了婁縣縣城,在此過程之中他觀察著婁縣的情況,發覺這裡這裡儘管髒亂破敗,但是卻隨處可見繁忙,有很多牲畜或是人力拉動的貨車,或是裝著石材或是載著木材,想來應該是要運到碼頭和船廠中去。

  劉縣令為趙啟明介紹著婁縣當地的情況,期間也沒忘記說些客套話,有意拉近和趙啟明的關係:「其實下官在長安的時候,也聽說過少監的大名,可惜下官身份低微,即便想要拜會少監,也沒有見面的機會。聽說國相大人在甘泉宮見過少監,那時國相還在陛下身邊,不知少監可記得?」

  「江都的國相,也參加過甘泉宮的圍獵?」趙啟明剛才就聽劉縣令說起過這位國相,聽到這裡便更加感興趣了:「不知這位國相貴姓,既然是長安來了,說不定我還真認識。」

  「下官不敢直呼國相的名諱。」劉縣令隱晦的說道:「國相姓董,是當世大儒,曾受舉薦參與陛下的問策,所作《天人三策》深得陛下賞識,可惜沒有得到重用,才來到江都國為相。」

  「《天人三策》?」趙啟明知道是誰了。

  這江都國的國相,居然就是那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他原以為董仲舒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後得到了漢武帝賞識,現在應該在長安做官,沒想到卻在江都國遇到了。

  聯想起重視儒學的漢武帝,和信奉黃老學說的太皇太后在治國理念上的分歧,他猜測董仲舒肯定是犯了太皇太后的忌諱,漢武帝為了緩解和太皇太后的矛盾,才忍痛將董仲舒派到了江都。

  「少監大人想起來了?」劉縣令看到趙啟明的表情,馬上驚喜起來,就好像趙啟明認識董仲舒,連帶著他也和趙啟明拉近了距離:「下官就知道,少監和國相肯定是老相識。」

  趙啟明自然知道董仲舒,但印象中他沒有見過這個人,可能在甘泉宮圍獵的時候,也只是擦肩而過罷了,嚴格來說他根本就不認識董仲舒,當然也更說不上是老相識。

  「久聞大名,可惜在長安沒能見面,沒想到在江都遇到了,既然如此那當然要當面請教。」趙啟明笑著朝婁縣令說道。

  儘管董仲舒是思想家,而他是實幹家,兩者之間沒有實際聯繫,彼此也都做著截然不同的事情,但是趙啟明來到公元前的漢朝,也沒見過多少歷史人物,這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也沒有錯過的道理。

  他有點好奇董仲舒相貌如何,被派到江都之後是否鬱郁不得志,而這些只要有見面的機會,便都知道了。他便朝劉縣令說道:「等國相來到婁縣,要立刻通知我,到時候我要親自去拜訪。」

  「這是自然。」婁縣令顯得很殷勤,點頭哈腰的朝趙啟明不停應承,看樣子似乎很喜歡鑽營人脈,做些牽線搭橋的事情:「到時候國相和少監坐而論道,肯定能成為美談。」

  趙啟明還真沒那個真才實學,能和歷史上有名的大儒坐而論道,但他也知道婁縣令說的是奉承話,便也沒有放在心上。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