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殖民地

  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無數中原男兒為了抵禦外敵拋頭顱灑熱血,產生了為數眾多的英雄事跡,和名留青史的愛國將領。在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抗擊匈奴的漢朝。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漢武帝剛繼位就斷絕了恥辱的和親政策,並很快開始了對匈奴的作戰。但直到漢武帝在位的後期,匈奴人才被徹底趕出北方草原。

  在此期間,漢軍歷經了李廣和程不識的時代,又在衛青和霍去病帶領下馳騁於北方草原。直到衛青和霍去病都已經去世,年少有為的漢武帝熬成了老態龍鐘的長者,驅除韃虜的誓言才終於實現。

  後世說起漢武帝總要談論其除滅匈奴的功績,但很少有人談起漢武帝在位期間,連年征戰所帶來的民生凋零,以及國家入不敷出的負擔,。

  趙啟明曾經對烏孫國使節克里胡說過,對匈奴作戰時國內的物資短缺,將會影響到平時的生意,這絕不是無的放矢。驅除韃虜的豪情壯志自然威風八面,但青壯勞力去了戰場,田間的莊稼沒人耕作,前線的軍隊卻要張嘴吃飯,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以漢朝的地大物博,也需要歷經文景之治,使得國庫充盈,有了大量的馬匹糧食,才有了漢武帝對匈奴的全面戰爭。

  可即便如此,也還是無法支持漢軍的連年征戰。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漢武帝後期,漢朝國內百廢待興,百姓苦不堪言,這也成為了漢武帝在位期間的污點。

  生在帝王家的靜安公主,已經提前看到了對匈奴長年作戰的風險,趙啟明作為後來者,知道這段歷史,也深感憂慮。但即便是衛青和霍去病這樣的名將,也無法讓漢軍馬上就將匈奴徹底除滅,趙啟明和靜安公主所能做的,其實相當有限。

  想到這裡,趙啟明朝靜安公主說;「這不是我們能處理好的事情,現在只能看前線的作戰,如果能儘快把匈奴人除滅,國家的負擔也不會太重。」

  「夫君可知道蜀地的災情?」靜安公主忽然道:「這是去年的事情了,當地官員在秋收之前上表,說蜀地已經長時間沒有降雨,陛下知道以後馬上開始救災,好在災情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秋天之後就開始有所緩解,今年已經恢復正常。」

  聽到這話,趙啟明理解的點頭。號稱天府之國的蜀地自古就有糧倉的美譽,雖然比不上關中地區,但也是朝廷征糧的重點,漢武帝能如此之快的進行救災,也能反映出朝廷對蜀地的重視:「不過這都是去年的事情了,你為何此時提出來?」

  「妾身的意思是,蜀地有災情還能從關中運糧,那麼我朝連年作戰所消耗的糧草,應該也能從別處運來。」說到這裡,靜安公主笑了起來:「此事夫君怎麼看?」

  「別處?」趙啟明不解:「你所說的別處,指的是哪裡?」

  「夫君說過傑克要去的地方。」靜安公主解釋說:「雖然傑克是登徒子,但他的眼光很好,夫君所說的玉米如此高產,要是能去那美洲做糧食生意,肯定能成為富商巨賈,到時候買下產業,有了自己的宅院,何愁那露絲家人反對?」

  聽到這裡,趙啟明都忍不住笑了。

  鐵達尼號是多麼悽美的愛情故事,靜安公主居然給傑克設計了新的發展方向,講述的是來自英國的農家子弟,去美洲當了販賣糧食的小販,從此發家致富,當上總經理,迎娶白富美的勵志故事。

  說起來,這應該是鐵達尼號最理想的結局了。

  不過靜安公主的意思,趙啟明是明白了,便有些有些好笑的說:「你還真的是對玉米沒放棄希望,當時我都跟你說過了,那美洲很遠,我們根本就去不了,更別說是從那裡運糧食了。」

  「當真去不了?」靜安公主還是有點不死心。

  趙啟明無奈的說:「我也想做糧食生意,成為富商巨賈,能去的話我早去了。」

  「這倒也是。靜安公主自嘲的笑了:「那嶺南如何,夫君也說過那裡的水稻,能每年成熟三季,如果能將那裡的糧食運來,雖然比不上我朝的產量,但應該也不至於杯水車薪。」

  「你說的是東南亞吧。」趙啟明解釋說:「那裡的糧食產量的確很高,可是住在那裡的人太少了,糧食產量也就跟蜀地差不多,現在還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

  他說的沒錯,雖然東南亞水稻產量,在世界上也能排的上號,但那是在工業革命以後。現在的東南亞沒有足夠的人口數量,無法形成規模化的農業,糧食產量其實根本不怎麼樣。

  「蜀地天府之國,我朝除了關中和山東各地,蜀地的糧食產量最好,如果南方的水稻產量和蜀地相當,這生意就能做。」靜安公主若有所思:「更何況如果貿易進行下去,總會有人願意過去種糧,再不濟也能從中原移民過去,到時候藉助當地的氣候條件,產量自然能比現在更好。」

  趙啟明好笑:「你果然是想發展殖民地。」

  老實說,靜安公主還是很有眼光的。趙啟明承認自己鼠目寸光。他想到的是東南亞的情況,靜安公主看到的卻是未來。能長時間為漢朝運送糧食,這屬於國家的長遠之計,的確可以不在乎眼前的得失。

  「如果是平時,妾身也不會理會那彈丸之地。」靜安公主不明白殖民地的意思,但也知道趙啟明是在取笑她,所以說到:「但是想到我朝連年作戰,糧食肯定會出現短缺的情況,為了南方的糧食,必須要去接觸,這也算是未雨綢繆了。」

  的確是未雨綢繆。

  如果真正發展出糧食貿易,除了我朝對匈奴的連年作戰所需要的糧草,還能在國家大面積出現災情的時候,緩解糧食的短缺情況,這就是國際貿易所帶來的好處。

  要知道即便是趙啟明那個年代,中國還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所以就算再地大物博,糧食方面也還是有需求的,如果能提前開始發展海外的糧食種植地,對漢朝來說絕對是功在千秋的好事。

  「想法是好的。」趙啟明說:「但是你忽略了個關鍵的問題。」

  靜安公主看著趙啟明。

  「還是要海船。」趙啟明道:「現在已經商隊去南越通商,做的是珍貴木材的生意,還能走陸運,南越以外的東南亞,必須走海運,不然的話時間太長,陸運的成本也高,如果沒有海船的話,這就肯定是虧錢的買賣。」

  「又是海船?」

  真說起來,趙啟明對糧食的生意其實也很有興趣,所以朝靜安公主說:「去年計劃進行的不錯,已經有商隊從南越買到木材回來了,往後肯定還會去,如果真的能把海船造出來,既能運糧食也能運木材,哪怕只是租船也有的賺。」

  聽完這話,靜安公主笑著道:「但正如夫君所說,前提是要有海船。」

  「這就是現在要解決的難題。」

  靜安公主點頭,然後沉思起來。

  看樣子,這位漢朝公主是真的想要發展東南亞的殖民地了。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