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外交家

  在趙啟明開始規劃田園生活的時候,等待已久的鮮卑人出現了。

  有關左賢王故地的談判事宜,其實早就已經有了結果。漢朝對鮮卑有了防備之心,不會賞賜更好的草原,讓他們強大起來。所以趙啟明更親近烏桓人,是戰略層面的考量。

  鮮卑人知道這個道理,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維持和漢朝軍事同盟的關係是最基本的訴求,如果他們想要繼續爭取談判的可能,就只能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顯然,這是關係到鮮卑和漢朝關係發展的重大事件。

  那幾個鮮卑人肯定是做不了主的,所以趙啟明沒有去催促,就是在等著鮮卑使節和他們的部落通信,商議出的結果。

  終於,鮮卑人再次拜訪。

  趙啟明知道他們已經有了結論,在正廳接見了他們。

  這些鮮卑使節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在這個問題上烏桓人就要開明許多。

  自從趙啟明贈送華服之後,薄西海等人就喜歡上了中原的裝束,整天寬衣大袖遊走在長安城的街頭,無論到哪裡都引人側目。

  用靜安公主的話來說,沒有經過禮儀教化的蠻夷即便穿上了華服也仍然是蠻夷。所以烏桓人穿上華服招搖過市,長安城的百姓們怎麼看怎麼彆扭,但人家卻自我感覺良好,還開始學習中原禮節。

  鮮卑使節就不同了。來長安這麼久沒聽說過他們出現在鬧市,趙啟明也送了幾套華服給他們,可他們別說平時不會去穿,就算來拜見趙啟明也仍然是草原上的打扮,顯然還沒有接受中原的文化和禮儀。

  這讓趙啟明/心中感嘆,看來鮮卑人的確沒有歸順的意思。

  想著這些的時候,鮮卑人已經走到了正廳里。

  他們用草原上的理解朝趙啟明致意,然後道:「聽說漢朝軍隊凱旋而歸,正在班師回朝的路上,請軍侯大人代我們鮮卑部,向漢朝皇帝表示祝賀,並轉達鮮卑人和對漢朝軍隊的敬意。」

  趙啟明道:「我定當轉達,還請幾位入座。」

  鮮卑人致謝,然後坐下。

  趙啟明知道,關於是否接受談判結果,以及成為漢朝藩屬國的問題上,這些鮮卑人已經有了答案,但他沒有立即來說這件事。畢竟今天之後,這些鮮卑人就要離開了,沒必要再對人家態度強硬。

  所以他問:「幾位來長安已經很長時間了,不知可去過曲江?」

  拓跋洪想了想才道:「我們聽說過曲江很美,但是還沒有沒去看過。」

  「那可真是遺憾。」

  「長安城很大,我們也只是去過住處的附近。」拓跋洪說:「但長安城的富庶,的確不是我們鮮卑可以相比的,漢朝人能把國家建設的如此富強,我們很佩服。」

  「只是佩服?」趙啟明笑著道:「貴使來長安這麼久,好像對沒有對中原文化都沒有產生興趣。之前要不是我親自邀請,幾位怕是都不願意去看橄欖球的比賽吧?」

  聽到這話,拓跋洪皺眉,稍作沉思才道:「中原文化雖然很好,但那是漢朝人的,我們辦完了事情就要回到草原,而鮮卑的部落中是沒有華服和橄欖球的。」

  「貴使的意思是說,鮮卑人有自己的文化,對中原文化沒什麼興趣?」

  「不能這麼說。」拓跋洪看向趙啟明:「我們是漁獵民族,享有草原的牛羊,和山河湖泊,這是我們鮮卑人應得的東西,中原的文化再好,那也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

  趙啟明來了興趣:「貴使的看法和烏桓人不同。」

  「烏桓人做出的選擇,我們管不著。」拓跋洪接著說:「我們鮮卑有自己的傳統,假如我們喜歡上了中原的文化,失去我們自己的傳統,我們就不再是鮮卑人了。」

  聽到這話,趙啟明笑了。

  他和靜安公主有過文化入侵的想法,起初目標是西域諸國。

  自從北方部落的使節來到長安,烏桓人也成為了文化入侵的對象。薄西海成為親漢派,並且積極的促成烏桓成為漢朝的藩屬,就是文化的力量。

  鮮卑人是否看出了其中的關鍵,趙啟明不得而知。

  但文化入侵的想法,想用在鮮卑人身上,顯然是沒用的。

  「原來貴使來到長安,不去看曲江之美,也不願意身穿華服,是為了鮮卑人的傳統。」趙啟明看著鮮卑人:「但只是些風景和服飾,貴使也不用太過認真了。」

  「傳統很重要。」拓跋洪認真的說:「如果鮮卑人失去了自己的傳統,不再從事漁獵了,也逐漸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對部落來說,將是很危險的事。」

  趙啟明笑著道:「貴使這話說的有些嚴重了。」

  拓跋洪搖頭,然後解釋道:「漢朝很大,但除了匈奴沒有別的強敵,鮮卑人卻不同,我們有匈奴的威脅,還要其他部落的敵人,我們的生活沒有漢朝人那麼安全,需要隨時和其他的部落作戰。」

  趙啟明喝著茶,沒有說話。

  「漢朝人的生活很安全,也很富足,才會重視禮儀和文化。」拓跋洪說到這裡,有些擔憂:「如果鮮卑人也追求這些,丟掉自己的傳統,不再去從事漁獵,我們的勇士將會成為書生,也就沒有人再去作戰了。」

  聽到這話,趙啟明理解了拓跋洪的意思。

  顯然,鮮卑人並不是對中原文化沒有興趣,而是他們的生存環境,讓他們不能去接受這些東西。如果接受了中原文化,鮮卑人追求不屬於他們的空中樓閣,他們就失去了草原民族的勇敢和悍不畏死,到那時候周圍的部落隨時都能將他們剷除。

  對鮮卑人來說,這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

  「鮮卑和中原不同。」拓跋洪看著自己面前的酒杯,說出了這樣的話。

  趙啟明能理解鮮卑人的處境,所以他也沒有再多說。

  就這樣沉默了片刻,拓跋洪終於想起什麼,主動站起身來,按照草原的方式朝趙啟明行禮,然後道;「鮮卑人雖然不能學習中原文化,但我們很羨慕漢朝的強大,希望能和漢朝繼續保持友好的關係。」

  趙啟明看著拓跋洪,知道他要說出鮮卑人最終的選擇了。

  「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匈奴的威脅還在。」拓跋洪直起腰來,直視著趙啟明說:「漢朝人有點燃烽火,傳遞軍情的習慣,我們希望也能和漢朝的邊境建立起這種聯繫,尤其是朔方和五原兩郡,在匈奴進攻鮮卑的時候,我們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

  趙啟明沒有說話,他已經知道了鮮卑人的答案。

  「在河套之圍時,鮮卑人和漢朝有過約定,等左賢王被趕走,那些草原中有四成要送給鮮卑人。」拓跋洪繼續朝趙啟明說:「現在戰爭結束了,我們希望漢朝皇帝能兌現當時的承諾。」

  顯然,鮮卑人只說了四成的草原,沒說四成的草原必須是水草肥美。

  就意味著他們接受了漢朝的分配,也就是把最好的草原賜給烏桓和其他部落,鮮卑人只能拿走相對貧瘠的四成草原。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接受了漢朝對他們的防備之心。

  「漢朝是我們鮮卑人的朋友。」拓跋洪沒有任何猶豫的接著說:「我們希望保持和漢朝的關係,繼續之前的軍事同盟,在面對匈奴的時候,能夠互相幫助。」

  聽到這話,趙啟明笑了。

  顯然,鮮卑人沒有爭取繼續談判,就這樣接受了漢朝的分配。

  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成為漢朝藩屬國的意思,也不肯受制於人。

  站在趙啟明的立場,他應該感到失望才對,但看到草原上不都是烏桓那樣的部落,還有鮮卑這樣有血性的民族,他居然感覺到有些欽佩。

  「希望軍侯大人能將鮮卑人的想法,轉達給漢朝皇帝。」拓跋洪看著趙啟明。

  趙啟明道:「我定當轉達。」

  拓跋洪點頭,然後帶著其他的鮮卑人,走到了正廳中央,用草原的方式行禮:「我們相信軍侯大人肯定會把話帶到,今天就先告辭了。」

  趙啟明點頭。

  拓跋洪直起身來道:「明天我們就要離開了,在這裡跟軍侯大人告別。」

  「明天就走?」

  「是。」

  趙啟明想了想,然後站了起來:「那各位上路之後,請萬事小心。」

  拓跋洪點頭,然後帶著其他的鮮卑人,大步走出了客廳。

  看著這些人離開的背影,趙啟明再次露出笑容。

  老實說,他跟鮮卑人並沒有什麼過節,只是因為立場的問題,才不得不態度強硬。內心深處,他其實很喜歡鮮卑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風,尤其是那個拓跋洪。

  作為使節,這個鮮卑人堅守自己民族的傳統,沒有被中原的文化所迷惑。談判的過程中,也是從民族的利益出發。不管是態度強硬,還是選擇隱忍,都是以大局為重。

  這才是真正的使節,合格的外交家。

  相比起薄西海,這個人更加讓人欽佩。

  同樣的,比起烏桓人,鮮卑部落更值得警惕。

  他們在之前的戰爭中的表現,是北方所有部落中最為勇猛的。從拓跋海的身上也不難看出這個民族的堅韌。更重要的是,不肯受制於人的他們,顯然有著很大的野心。

  想到這裡,趙啟明眯起眼睛。

  他很肯定,當匈奴的威脅解除後,鮮卑人遲早會成為漢朝的敵人。

  大漢時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