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聽說,不想當大哥的皇帝不是合格的慈善家

  鮮卑人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如果他們不肯受制於人,那麼最好的草原就會被漢朝皇帝分給烏桓等其他部落,中原人最好的良種馬也不可能有他們的分。但如果他們選擇奉漢朝為宗主國,左賢王故地最好的草原其實也不會給他們,畢竟漢朝人不希望他們成長起來,並且也需要他們直接面對匈奴人的威脅,所以這兩種選擇的區別,是奉漢朝為宗主國可以得到最好的良種馬。

  這區別並不算大,但其中卻又大有文章。

  顯然,得到中原的良種馬,意味著能夠改善戰馬的品種。然而改善品種的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真正重要的是,漢朝人如果願意送給外族人良種馬,就意味著和烏桓等部落之間的彼此信任,和更親密的關係。而關係親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很多事。

  比如說漢朝人對待北方部落的態度。

  假設匈奴人突然發起進攻,北方部落都受到了威脅,漢軍顯然會更積極的支援藩屬國烏桓,如果北方部落之間發生衝突,漢朝皇帝從中調節也會更偏向於烏桓等部落。

  說到底,國家之家的交往其實也講究關係。

  當親疏之間的差別待遇如果出現,良種馬只是開始,鮮卑人知道這其中的區別,如何取捨是他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所以更需要仔細的考慮這其中的得失。

  而同樣為談判而來的烏桓人,情況卻大不相同。

  薄西海等人來到長安的時候,其實早就有了心理準備,知道他們在漠北之戰中沒有鮮卑人那樣的戰功,所以只希望漢朝皇帝能夠按照當初的承諾,把許諾給他們的草原兌現就行。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代表漢朝皇帝的軍侯大人不僅同意兌現之前的承諾,還對他們以禮相待,讓他們在長安城過得很舒服,甚至連中原最好的良種馬都要給他們。

  相比起烏桓人,他們的待遇實在是太好了。

  薄西海甚至可以想像,自己把漢朝人對烏桓的重視,和良種馬的消息帶回烏桓,他會得到怎樣的誇獎。對他們來說,最近幾天的事情,就像是美夢成真般讓他驚喜。

  「真是不虛此行。」薄西海紅光滿面,然後朝趙啟明說:「不過烏桓人能得到如此的重視,還要多虧軍侯大人,要不是有軍侯大人,我們這次來長安也不會有如此收穫。」

  「西海兄客氣了。」趙啟明笑著道。

  此時的他們正坐在觀馬台上。

  幾天之前,趙啟明在這裡和鮮卑人見面,如今同樣是在這裡,他又在接見了來訪的烏桓人。不同之處在於,和鮮卑人見面時氣氛不怎麼好,而現在卻是把酒言歡。

  「軍侯大人就是是我薄西海的朋友。」薄西海容光煥發,主動站起身來,豪邁的朝趙啟明敬酒:「如果有機會去草原,我薄西海肯定要送上最好的美酒來招待軍侯大人。」

  趙啟明不滿:「難道除了美酒,就沒有其他東西了?」

  「還有美女。」薄西海大笑。

  旗語的鮮卑人也都笑了起來。

  「我也把西海兄當朋友。」趙啟明喝了酒,然後看向薄西海,笑著說:「但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我們漢朝和西海兄的烏桓部,也能成為最好的朋友。」

  薄西海拍著胸脯道:「軍侯大人的意思我明白,我們烏桓人願意奉漢朝為宗主國,現在只等談判的事情結束,我們回到烏桓說明情況,這件事就算成了。」

  「我相信西海兄的能力。」

  薄西海爽快的說:「漢朝很富足,對我們烏桓也很重視,比對待鮮卑人還好,連良種馬都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宗主國比匈奴人好多了,我們鮮卑當然願意朝貢。」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著西海兄帶領使團,再次來到長安。」趙啟明朝在座的烏桓人端起酒杯:「還有諸位,希望使團來的時候,你們也都在。」

  烏桓人很是受用,趕緊起身,然後喝下了美酒。

  「不過可惜,我們烏桓沒有漢朝人富足。」薄西海忽然遺憾的說:「能進貢給漢朝皇帝的東西實在不多,只是些皮貨和礦石,只怕漢朝皇帝會不喜歡。」

  「西海兄說笑了。」趙啟明笑著道:「雖然是朝貢,但我們漢朝皇帝和匈奴單于可不同,只希望看到烏桓的使團來到長安增進兩國的友誼,進貢的物品沒那麼重要。」

  薄西海忙道:「貴國幅員遼闊,的確不是匈奴可比。」

  「這是當然。」趙啟明別有深意的說:「不僅是不在乎你們進貢的物品,只要烏桓使團來長安,陛下高興了,說不定還要薄來厚往,賞賜給你們很多的絲綢黃金這些好東西。」

  「薄來厚往?」薄西海眼睛都亮了。

  趙啟明笑著道:「我也不能透露太多,但西海兄要知道,我們是天朝上國,有很多的好東西,連良種馬都能送給烏桓,那些絲綢黃金之類的東西,又算的了什麼?」

  鮮卑人對望,喜形於色。

  「那我們就更要來長安了。」薄西海豪邁的笑了起來。

  他們在此之前並不知道,這世間還有這樣的宗主國,只因為被匈奴人欺負的太久了,現在開始接觸漢朝人,才知道宗主國不僅不會奴役藩屬國,還會如此的大方。

  趙啟明其實並沒有說謊。

  事實上中原政權的皇帝的確從不吝嗇,但前提是你要奉中原國家為宗主。

  鮮卑和烏桓之前提出的「兄弟之國」,漢室不可能同意。

  歷史上能和中原國家成為「兄弟之國」的,只有「澶淵之盟」時的北宋和遼國,以及時「便橋之盟」的唐朝和突厥。前者發生的背景,是遼國人大軍南下,明朝皇帝都已經被打的要逃跑了,才主動和遼國結為兄弟之國。而後者是唐太宗剛繼位不久,被突厥人打到長安城外不遠,才選擇了與突厥和談。

  可以看出,只有在國難當頭,政權受到巨大威脅的時候,才有「兄弟之國」這種關係存在。然而即便是馬上要被滅國了的北宋和遼國,「澶淵之盟」的內容,也是以北宋為兄,遼國為弟。這充分顯示了中原王朝「你就算把我打死我也是你大哥」的氣度。

  天朝上國的心理,是每個中原皇帝最基本的自我認同。這事關臉面。

  大多數情況下,以大國自居的中原政權,都喜歡「宗主國」和「藩屬國」這樣的關係,也更喜歡萬國來朝的氣派。可以說中原政權的國家好大喜功,也可以說中原政權的國家都貪慕虛榮。但其實只要周邊的國家成為藩屬,作為宗主國的中原政權所展現出的風範,當之無愧是個好「大哥」。

  以後世的明清為例,包括朝鮮在內的藩屬國眾多。當這些藩屬國受到了欺負,明清兩朝不管自己混的怎麼樣,都要強行幫弟兄們出頭,明朝萬曆年間幫助朝鮮國抗擊日本侵略就是例子。

  更難能可貴的是,當這些藩屬國來到中原朝貢,中原皇帝雖然看不上他們的貢品,但也會客氣的收下,然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富足,還要給予很多的賞賜,這賞賜之豐厚,甚至可以是納貢物品的上百倍,讓各國的使團每次都滿載而歸,當然更加積極的朝貢。

  這不是哪個皇帝或者哪個朝代獨有的事情,而是中國歷史上普遍的現象。有道是「不想當大哥的皇帝不是合格的慈善家」,中原政權的君主不管自己什麼混的在怎麼悽慘,都有著想成為大哥的野心,並且很多時候都有當大哥的實力。

  以強盛著稱的漢朝當然也不例外。

  烏桓人被匈奴人欺負的太狠了,不知道中原國家的皇帝有這樣「別致」的愛好,起初並不願意成為中原國家的藩屬國,還產生「兄弟之國」這種在漢朝人民看來「很有想像力」,並且還「很有膽識」的想法。

  要是他們早知道漢朝和匈奴不同,不僅要幫著保家衛國,不被別人欺負,還要他在朝貢的時候連吃帶拿,賞賜給數不清的絲綢和黃金,讓他滿載而歸,這樣的大哥誰不願意跟著混?

  別說是當兄弟了,就算當孫子,他們也肯定爭著往中原跑。

  什麼是萬國來朝?

  這就叫萬國來朝。

  大漢時代周刊